周 斌 福建商貿學校
壽山石雕刻是一門需要長期實踐探索的藝術,雕刻師必須要積累足夠的經驗,并進行相應的創新,使古老的石雕藝術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壽山石雕刻藝術并非一成不變,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這門藝術已經容納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特征,方才發展成為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模樣。
《敬土》
《仙樂風飄》
壽山石雕刻藝術中強調“相由心生、意在刀先、工不厭精、師古不泥、大美至簡”。其中“相由心生”是指壽山石雕刻要根據每一塊壽山石的硬度、色彩、紋理變化趨勢來進行創作,相由心生是雕刻前的觀察、鑒賞環節,只有真正了解一塊石頭才能夠在其基礎上雕刻出成功的作品。“意在刀先”是指壽山石雕刻人員應當根據石頭本身的特點來進行創作,剔除石頭的瑕疵,發揮石頭的優勢特點,且對整塊石頭的雕刻規劃在落刀前就應當思考完畢。一旦思考成熟,后面的雕刻工作也就比較輕松了。“工不厭精”是指對壽山石的雕刻要注意精工細作,石雕是一門只減不增的技術,如果有一刀失誤就無力回天。雕刻師在進行石雕創作時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保持靜心、細心、耐心和恒心,勤奮是壽山石雕刻師成長的必經之路。“師古不泥”是指不拘泥于前人的創作,不可否認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前人的藝術作品是后人一生都學不完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味模仿前人并不能讓后人創作出超越前人的作品,推陳出新是壽山石雕刻師必須重視的問題。現代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作為壽山石雕刻的素材,打破壽山石雕刻的傳播認知才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大美至簡”是指壽山石雕刻應當遵循每一塊石頭的天然形態,簡單的刀法、線條表達深刻的文化境界是現代壽山石雕刻的關鍵。在我國的傳統藝術審美領域中,與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相近的是大美至簡,這一點在壽山石雕刻中十分重要。
目前,我國的壽山石雕刻又進入了一個繁榮發展的時期,壽山石雕刻作品數量多、市場大,但精品有限,而且多是模仿前人作品而非根據時代特征進行創作。當前壽山石雕刻領域呈現的繁榮是以消耗數量有限的壽山石為代價的,并不是一種真正良性的發展。
在前面我們提到“師古不泥”,但現在的情況是壽山石雕刻領域中泥古現象比較嚴重,雕刻師的創作難有精品,大多是模仿前人的雷同作品。雖然當代壽山石雕刻技術在飛速發展,但雕刻文化、作品呈現的時代特征卻比較有限,石雕品位較前人差別很大。每一塊壽山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卻被雕刻師雕刻成千篇一律的作品,不得不說是壽山石的悲哀。
壽山石雕刻的材質是壽山石,這種石材雖然在我國境內儲量豐富,但并非短時間可再生的資源,且名貴的礦藏數量稀少,若不能將有限的資源創作成真正的藝術品,就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但實際情況卻是,在壽山石收藏熱的今天,壽山石資源被大規模、絕后性地開挖,而挖掘出的壽山石卻并沒有根據石材本身的特點、紋理來進行創作,反而成為流水線作業的產物,作品質量嚴重下滑。若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優質的壽山石資源枯竭,既有的壽山石石塊又被盲目量產,壽山石雕刻藝術創作將走向無石可刻的境地。
壽山石的開采、雕刻、銷售形成了一個產業,這對于推廣壽山石文化、促進壽山石領域發展是好事,但盲目擴張、野蠻生長對于資源有限的壽山石雕刻領域就不太好了。缺乏科學管理、理性思考的情況下,壽山石市場雖然繁榮,但可以想見,隨著壽山石資源逐步枯竭,壽山石雕刻市場必將最終迎來蕭條。在壽山石雕刻藝術創作中,雕刻技藝固然是石雕的加分項,但石雕圖案所代表的文化才是讓這種藝術綿延的關鍵。因此,重視文化應當成為壽山石雕刻行業發展的重點。
壽山石市場目前正處于繁榮階段,也是藝術創作走上良性發展道路的關鍵節點。
借鑒前人的優秀作品是每一位年輕雕刻家必須要走的路,學會前人的技法、表達方式、構思精華是創作的基礎。但學習和借鑒前人優秀作品不代表沉迷泥古,一味追在前人的作品之后進行模仿,無法讓現代壽山石雕刻師走出時代的步伐,也無法在壽山石藝術創作領域中寫下自己的名字。因此,當代壽山石雕刻家應當堅定創新思想和創新道路,借古開今才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傳統的題材如《踏雪尋梅》《臥薪嘗膽》《琴》等,今人用壽山石雕刻創作時,如果石料確實有這方面的基礎,也可以進行相應傳統體裁的表達,但同時需要注意現代元素的添加。
壽山石文化是我國重要的玉石文化,對壽山石雕刻的鑒賞不應只局限于雕刻技藝,應當重視壽山石的歷史文化和作品表現的內容。在壽山石雕刻領域中,精品意識應當刻在每一位年輕雕刻師的心中,將每一塊石料都視作精品進行雕琢,拋棄流水線、無靈魂、無內涵的雕刻生產模式,避免對有限的壽山石材料造成浪費。在有關壽山石雕刻作品的媒體宣傳中,宣傳重點應從雕刻技藝精湛程度上挪開,而應當側重傳統工藝、現代工藝、作品內涵方面,追溯壽山石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脈絡,強調壽山石雕刻的文化表達。
《桂香秋韻》
經過數千年的開采、雕刻,再加上近些年壽山石市場繁榮帶來的大規模開發,壽山石資源已經接近枯竭。剩下的壽山石資源要盡量精品化,不可盲目開采、流水化生產。想要在壽山石繁榮的當下延緩壽山石資源的消耗速度,可以從引進外石角度入手。來自其他省份、國家的石材雖然沒有壽山石的歷史悠久,但這些外石的產量大,部分品質也屬上乘,對這些外石進行精細雕刻,一方面可以磨煉年輕雕刻師的手藝、創作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剩下的壽山石資源。而且,外石在文化、品質方面尚不能與壽山石比較,對壽山石市場不必抱有過多焦慮。
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壽山石雕刻藝術創作已經呈現出滄海桑田的態勢,傳統風格、傳統內容未必滿足今天人們的審美需求,傳統的技藝可以呈現新的時代元素。壽山石雕刻藝術創作應堅定創新之路,堅定精品化道路,從而讓壽山石市場持續繁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