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晶,吳日哲
(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飲食器具是蘊含著深刻文化內涵的物質文化,是為了滿足人們生活需求而創造出來的實物物質,具有實用和藝術的雙重屬性。蒙古族銀碗的出現和發展都與蒙古族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相關,是最日常、最實用的生產生活用具,是由蒙古族人民自己創造并為己所用的產物。通過蒙古族銀碗,蒙古族人民將自己對自然的認知、社會的體驗和審美意識融入到蒙古族銀碗中,使日常的生活用具產生了藝術與精神層面的審美特征。
因此,蒙古族銀碗不但具有實用的功能,同時,也包含著深厚的審美價值。
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因此,在漫長的遷徙生活中出現了木制包銀的蒙古族銀碗,是蒙古民族日常必備之物。
蒙古族是既追求藝術性又講究實用性的民族。隨著時代發展,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蒙古族銀碗在所用材料、造型、裝飾上產生變化,從簡單的實用性增加了符合本民族文化藝術語言的美學內涵。
器具的造型與其使用功能相關,實用性決定了其基本形態,蒙古族銀碗是日常生活用具,從木制胚胎的樣式來看,大致有碗口較大、碗腹較小、碗底較淺的;碗口較小、碗腹較大、碗底較深的兩種樣式。也有高足、低足的區別,碗足的高低則根據銀碗的整體造型去設定。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蒙古族銀碗的造型比較統一,從木碗包銀程度的角度來看大致分為兩種,全包型銀碗和半包型銀碗。二者在保持木碗的基礎造型之上,多為敞口、卷邊唇、深腹、圈足,但在木碗包銀的程度上略有區別。全包型銀碗的碗腹內壁和外壁全部用白銀進行包裹,碗腹外壁和圈足、足底用鏨刻、鑲嵌等工藝進行裝飾;半包型銀碗的碗腹內壁用白銀進行包裹,外壁包銀的程度則根據其制作者自行設計調整。

圖1 蒙古族銀碗(來源:自攝)
蒙古族最早是把樹皮當做碗使用的,后來發展到使用木碗,這與游牧民族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有關。對長期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來說,木材是相對容易能獲取到的材料,制作木碗的木材一般選用樺樹根部,將其挖制成碗的形狀,作為蒙古族銀碗的木胚。選取樺樹作為基礎材料,是因為樺樹有遇開水不裂、迭地不易破、隔燙防冰、適用于低溫高原的保溫效果、便于遷徙的輕便質地、經久耐用等特點,后來隨著征戰和民間手工藝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木碗包銀。白銀自身所帶的物理特性,有著對身體健康的保健功能,又能做驗毒工具,同時對木碗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防止木碗磨損和開裂等。
蒙古族銀碗既是生活實用器具又是精美的手工藝品,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中,游牧民族所制作與使用的器具理應粗糙簡陋。事實上,真正的蒙古族手工藝品都非常精美,是蒙古族人民藝術審美的體現。
蒙古族銀碗的裝飾紋樣與蒙古族的生活息息相關,蒙古族銀碗的裝飾紋樣基于生活、源于生活,是對生活與周邊事物形象的寫實描繪以及形象抽象式的表現,具有濃厚的象征主義色彩。
2.1.1 植物紋樣
蒙古族裝飾中常見的植物紋樣有:卷草紋、蓮花紋、山丹紋、杏花紋、梅紋、折枝花紋、花瓣紋、纏枝牡丹紋、草紋、折枝梅花紋、纏枝菊花紋、連枝杏花紋等等。受中原文化影響,這些裝飾紋樣大多有著與中原裝飾紋樣相同的形式、相似的寓意。
在蒙古族銀碗出現頻率較高的為卷草紋,常做邊緣裝飾,或與其它紋樣以組合形式出現。
2.1.2 動物紋樣
蒙古族常以抽象、概括、夸張的手法對動物紋樣進行處理,延續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圖案藝術處理手法,蒙古族的動物紋樣多為象征吉祥寓意的龍、獅子、鹿、馬、牛、羊、蝴蝶、蝙蝠等,在蒙古族銀碗的裝飾中龍紋的應用較為普遍。

圖2 龍紋銀碗(來源:自攝)
2.1.3 吉祥紋樣
在元朝時期,蒙古族地區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廟,隨之帶來的藏文化,影響了蒙古族的觀念,帶有藏族寓意的吉祥紋樣被工匠們應用到了蒙古族銀碗的裝飾中。較常見的有八寶紋樣。
2.1.4 幾何紋樣
幾何紋樣主要來源于蒙古族人民對自然形象的摹擬或抽象化描繪。是蒙古族裝飾紋樣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種裝飾紋樣,幾何紋樣常以輔助性紋樣出現在蒙古族銀碗的邊緣部分。
蒙古族銀碗的裝飾紋樣大多以組合的形式出現,具有主次之分,通常情況下會有一個主體紋樣,主體紋樣一般鏨刻在碗底。輔助性紋樣通常以主體紋樣為中心,沿著碗口、腕足或者碗腹,圍繞主體紋樣出現。
蒙古族銀碗所采用的裝飾工藝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有板打、鏨刻、花鎦、編織、鑲嵌等等一整套綜合工藝手法,俗稱“蒙鑲”工藝。
蒙古族銀碗的裝飾色彩,主要利用材料原色,進行不同搭配,體現明暗、冷暖色差,突出裝飾重點。
蒙古民族主要生活在蒙古高原,受自然環境影響最大,喜歡使用高純度色彩。從蒙古族各類手工藝品中也不難看出,蒙古族對色彩的運用以及對色彩的理解有著獨特的藝術審美。在蒙古族銀碗中最常使用的顏色有白色、藍色(青色)等。
在蒙古族銀碗中銀色既是白色,白色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最為常見,如居住的蒙古族包、純潔的哈達、白色的奶制品等。白色在蒙古語中譯為“查干”,“查干”在蒙古語中代表著圣潔、純潔,也是事物的開端,有指向幸福的意思。
藍色(青色)是蒙古族崇拜的“長生天”的顏色,蒙古族認為“長生天”能賜予他們力量。藍色也代表著忠誠、堅貞和永恒。蒙古族銀碗的藍色,多表現為鑲嵌在銀碗上的綠松石。鑲嵌著綠松石的蒙古族銀碗顯得更加奢華與精致,同時也能象征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蒙古族銀碗的造型、質地、裝飾等是為適應游牧生活的需要。具有經久耐用、多功能等特點。造型大氣不拘泥,“就地取材”的質地順應自然規律,在裝飾中有意識地融入本民族的社會情感以及與自然界相關的元素。蒙古族銀碗是蒙古族民族的文化符號,是蒙古族文化內涵的重要標志。是蒙古族人民利用生活的智慧,巧妙地設計創造出的附有傳統文化精神、民族文化內涵的產物。蒙古族銀碗既有實用性,又有審美性,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一。
蒙古族銀碗在時間維度上不斷改變,有意識地將社會與自然元素融入其中。其造型、裝飾、質地和精神內涵,構成了蒙古族獨特的審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