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 吳筱羽

王克明來到西藏阿里地區牧民家,為唇腭裂患兒義診。

王克明醫生在為唇腭裂患者做手術。

一位唇腭裂兒童患者的父親在手術室外為孩子祈禱。

一位唇腭裂患兒手術后,在醫院等待拆線。

一位唇腭裂患兒手術后,在醫院等待拆線。

在阿里人民醫院的病房里,唇腭裂兒童在等待手術。

王克明對唇腭裂兒童患者進行家訪。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王克明,是中組部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計劃實施六年來的第一位整容醫生。報名之初,他自己也不確定一個整容科醫生援藏能做什么。
由于高海拔導致的缺氧、孕期飲食習慣、產檢不足等原因,先天唇腭裂一直是西藏地區頜面外科多發病。王克明的最初想法,就是自己或許可以做些畸形矯正修復手術。
獅泉河鎮是西藏阿里地區行政公署和噶爾縣人民政府駐地鎮,橫三公里、豎兩公里。據2010年“六普”統計,戶籍人口只有一萬。源自藏族神山岡仁波齊的獅泉河穿城而過,越過國界最終匯入印度河。
阿里地區的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40%,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0.3人,是國內氣候條件最惡劣、經濟最不發達、醫療條件最匱乏的地區之一。多年來,不同機構都到這里開展過義診活動。王克明反復感嘆,“不到阿里非西藏。”他來了西藏七次,這次是初涉“生命禁區”。
2021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阿里地區衛健委、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麗格18歲”專項基金和北京壹生慈善基金會的協助下,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對接,援藏醫生團隊為農牧民唇腭裂患者開展免費救治。“麗格18歲”專項基金,主要面向全國患有體表缺陷的困境兒童,提供分階段有針對性的序列性治療,直到患兒18歲。
兩歲男孩多吉(化名)的家在遙遠的牧場上。義診消息經阿里地區衛健委層層傳達后,多吉的父親報了名,帶著他搭了好幾個小時的車,來到獅泉河鎮。
多吉的手術安排在4月30日。麻醉之后,男孩的呼吸漸漸平緩,然后沉睡。王克明先是在他的上唇豁口處畫上線,然后和搭檔討論、設計切口位置,方才下刀,認真縫合。
手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王克明手起針落間,多吉的唇裂縫合得整齊均勻。
內地醫生援藏有著悠久歷史。
1952年9月8日,27歲的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醫生徐樂天就參與籌建并見證了拉薩市人民醫院的成立。
2015年8月,中組部、人社部和國家衛計委啟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至今已有六批醫療人才先后赴藏工作。
離開阿里的前夜,王克明接了一個電話。電話里他叮囑,把自己帶來的手術器械,給阿里人民醫院留下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