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今年暑假后開學,學校組織線上家長會,兒子尚尚的班主任陳老師說我被選為優秀學生家長代表,要準備發言稿。看我滿臉疑惑,陳老師笑著說:“尚尚學習和其他方面都進步神速,疫情期間配合學校策劃主持了幾個很有意義的活動,效果挺好……”老師的話讓我激動不已。要知道,一年前,尚尚還是個讓人覺得幾乎無可救藥的網癮孩子。

去年暑假,尚尚在奶奶家住了一段時間,和鄰居一群孩子整天沉浸在網游里。回到家后,他整天只想著玩游戲,好幾個晚上等我們睡著了還悄悄拿手機躲到洗手間玩。我們把家里的網斷了之后,他竟深更半夜拿著手機站在鄰居家門口蹭網,周末更是絞盡腦汁玩游戲。
我們軟硬兼施,想盡辦法,他雖然表面上似乎好了一點,但從他動不動就發脾氣、每天無精打采這些表現來看,我知道他始終沒有斷了網癮。
說教早已沒用,而且他已經從心底厭煩、排斥我們。我認真想了想,覺得解鈴還須系鈴人,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從網游著手。我決定,先做出適當讓步。
這天下午,兒子剛放學,我對他說:“兒子,《我的世界》是不是很好玩?”
他有些驚訝地看看我:“是啊,很好玩。”我說:“我也想玩。”他頓時兩眼放光,可又迅速呈現出狐疑狀。
我一本正經地說:“你先認真做作業,我去準備晚飯。一個小時后,我們看誰做得好,贏了的玩游戲,輸了的繼續學習或做事。”
一個小時后,鬧鐘響了。我去書房,兒子把作業遞給我:“請檢查。”我接過作業,也讓兒子去廚房檢查。兒子的作業做得還可以,就是字跡有些潦草,數學還錯了一道應用題。我心想,這肯定是趕時間的原因,明天得把比賽時間調整為一個半小時。
兒子到廚房后驚喜地發現我連菜都沒切完。是的,我輸了,當然是故意的。
兒子迫不及待地去開電腦,我又指著鬧鐘定下時間:“玩30 分鐘,我們開始吃飯,飯后出去散步,回來再溫習40 分鐘功課,表現好的話,可以再玩20 分鐘,然后看會兒課外書就睡覺。”兒子答應得很好,可等鬧鐘再次響起時,他并不想停下來。
我把鬧鐘拎到他面前說:“壞了規矩,下次就沒的玩了!我們之間的承諾,也是一種游戲,遵守游戲規則,才能玩得下去。”兒子雖然不情愿,但還是停了下來。
接下來幾天,我都故意讓兒子贏。他漸漸對我有了信任,也接受了這種管理方式。
第五天,我贏了一次,故意裝作很得意。他很失落:“我今天輸在數學題上,上課沒聽好,所以做得慢。”看,他都知道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了。
慢慢地,我逐漸增加兒子獲得游戲福利的難度,對他作業的數量和質量也都提高了要求。
我知道,把兒子從游戲中拉出來的計劃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我決定先拆解游戲,便問兒子:“你說,這些游戲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這些人很厲害吧?”兒子愣了兩秒,立刻來了興趣。
我調出一些資料,和他一起探究游戲背后的世界。策劃、立項、開發、發行,畫原畫、場景制作、角色設置、動畫制作、特效設計等,制作一款游戲需要很多人精誠合作,日夜奮戰。而一款游戲能否成功發行,能否受玩家歡迎,更是一件令人糾結、焦慮的事情。
在我的引導下,兒子開始專心研究游戲背后的世界。當一款看似神奇的游戲被拆解得清清楚楚時,游戲在他心中的神秘感就消失了,對他的吸引力也就沒那么強了。
這時,我又引導他了解電競界的大咖級人物,他們為理想和事業認真學習、堅毅、能吃苦的精神讓兒子深受震動。而且他們眼界開闊,愛游戲但不被游戲所左右,而是能駕馭和完善游戲,這才是真正的厲害。
就這樣,歷時大半年,我把在兒子心中封神的游戲推下水,讓他站在岸上成為一個清醒的旁觀者。只是我沒想到,他在這個過程中成長這么多,比如時間管理和組織策劃能力增強,學習效率提高,專注力增強,學習成績進步很多。還有更重要的,他能與我和他爸這兩位菜鳥級玩家像朋友一樣交心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