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群 余 媛 米文瑤 熊 霞 許 飏 廖勇梅 黎昌強
([1]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皮膚科 四川·瀘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皮膚性病學內容繁多,病種復雜,包括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皮膚病等2000多種疾病,是一門直觀性很強的臨床專業學科,需要在大量學習臨床病例及皮損圖片的基礎上才能有皮損形態的復現和個人臨床思維的形成。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教學以多媒體教學模式為主,主要以PPT的展示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然而多媒體示教易受到上課時間的限制,加之教學任務繁重、信息量較大,醫學生對部分新知識尤其是拓展臨床思維方面的知識無法充分理解、吸收,其次對于學生上課沒搞懂的知識,老師不能及時答疑。因此,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出模擬門診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PBL深度融合課件對皮膚病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和補充。同時,互聯網+背景下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模式的應用能夠實現實時互動,學生可以在釘釘上探討學習感悟及提出問題,教師能夠及時反饋并為學生解答疑惑,為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提供一個平臺。我們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釘釘平臺采用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模式對皮膚性病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了教學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西南醫科大學皮膚科專業學位研究生40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A組)與對照組(B組),每組20人,分別在釘釘群里建立課程,對學生進行真菌性皮膚病章節的教學內容教學。A組采用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模式,B組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所有學生均是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及面試被該校錄取,學生綜合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學生均采用皮膚性病學(第八版)教材,本研究選取了皮膚性病學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膚病的教學內容。
為排除其他因素對結果的感染,兩組學生均由皮膚科教研室同一教授授課。考試以面診形式進行,入選患者屬于真菌性皮膚病范疇,兩組學生均對指定的兩名患者進行面診并以文字方式記錄診治方案,最后由同一老師批改并統計分數。
1.3.1 多媒體教學模式組
教師以教為中心,利用多媒體按教學計劃和大綱要求進行真菌性皮膚病教學內容的演示,即將學習文本、圖像、圖形、動圖、聲音等進行綜合處理,制作成課件,于課堂上詳細講述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等,學生被動地聽課。
1.3.2 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模式組
研究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除進行課堂多媒體教學外,可以通過的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課件進行學習。課件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案例導入(用經典案例模擬成門診病人,以PBL模式設置懸念,一步步引出診斷,達到提高學生興趣的目的)、知識回顧(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和課后交流。實時在釘釘平臺引導學生討論問題,啟發學生提出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問題,答疑解惑。
1.4.1 滿意度評價
采用匿名方式對各組學生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學生學習體會,總結問題和經驗,逐步優化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課件。滿意度內容主要包括:(1)是否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特點;(2)是否能加深學生對皮膚科常見疾病的理解;(3)是否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4)是否能提高學生診治能力;(5)是否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每一項內容評分占總體滿意度20%。
1.4.2 學習效果評價
授課結束一個月后,選用我院自制方案對學生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根據學習任務,老師選定兩名真菌性皮膚病患者,兩組學生對特定的兩名患者進行面診,以文字記錄形式對患者皮損進行描述,并給出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由同一老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病情判斷的準確性及其給出的治療方案進行打分。成績考核標準:疾病的皮損描述(占總成績10%)、診斷(占總成績20%)、鑒別診斷(占總成績10%)、治療方案(占總成績10%)。每個病人占50分,總分100分,通過考核成績來評估學習效果。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學生滿意度評價中試驗組滿意度各項得分均高于對照組,除診治能力方面,P均<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試驗組與對照組滿意度比較(分,x+s)
學生學習效果評估中試驗組高于對照組,總成績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成績比較(分,x+s)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仍以大班為單位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學習;且課時安排有限,老師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解更多的內容,師生之間沒有足夠的互動反饋時間,學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吸收課堂內容。他們在理論聯系臨床能力方面十分欠缺,不能深入地分析、概括疾病的變化和臨床表現之間的本質聯系,因而當前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而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課件具有課件設計新穎、充滿吸引力和懸念、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教學形式和表現方法豐富等優點。
互聯網+的支撐,借助釘釘平臺,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課件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根據自身需要隨時調整學習內容,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生對皮膚病的理解和記憶。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這種模式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試驗組總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互聯網+的支持下能一定程度提高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掌握水平,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試驗組的總體滿意度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學習模式的臨床教育效果更讓學生滿意。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模擬門診與PBL深度融合模式在皮膚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中的效果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對皮膚性病學知識的興趣及理解,培養具有皮膚性病學專業臨床思維的實用性人才,是一種適合在皮膚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理論教學中推廣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