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東霞,鐘雅婷,廖旺姣,羅 輯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廣西優良用材林資源培育重點實驗室,廣西南寧 530002)
桉樹(Eucalyptusspp.)是廣西重要的用材林速生樹種,隨著人工林的大面積種植,病蟲害的危害日趨嚴重[1]。桉樹人工林病害種類多,危害程度嚴重。據統計,廣西桉樹病害的種類多達38 種,其中桉樹輪斑病原菌(Pilidiella eucalyptorum、P.diplodi?ella)是桉樹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2-3]。該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感病初期,葉片出現針頭狀紫色斑點,之后斑點逐漸擴大,中間呈淡黃褐色,葉片邊緣的病斑有褪綠赤色暈圈,條件適宜時病斑上可形成少量褐色至黑色子實體。病斑有明顯輪紋,每一輪紋上可形成一輪褐色至黑色子實體[3]。
目前,植物真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為化學防治。化學殺菌劑有很多類型,不同類型的殺菌劑作用機理不同,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也不同。苯醚甲環唑、戊唑醇、丙環唑和腈菌唑是三唑類殺菌劑,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P450 酶(CYP51)抑制羊毛甾醇向麥角甾醇轉化,破壞病原菌細胞膜功能,最終導致細胞死亡,對擔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等大多數真菌性病害均有效[4]。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通過干擾敏感真菌病原體線粒體內膜上復合物Ⅲ(細胞色素bc1 復合物)Qo位點的功能來抑制線粒體呼吸作用[5]。吡唑醚菌酯可用來防治香蕉大莖點菌(Macrophoma musae)引起的香蕉黑痣病[6]、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紋枯病[7]等,嘧菌酯被用在防治立枯絲核菌引起的馬鈴薯黑痣病[8]、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霜霉病[9-10]等病害。甲基硫菌靈又名甲基托布津,是廣譜內吸性苯并咪唑類殺菌劑,該藥劑主要是通過影響病原菌菌絲的形成、干擾病原菌的細胞分裂、使細胞壁中毒和使孢子萌發長出的芽管畸形等作用殺死病原菌[11]。甲基硫菌靈對枸杞尾孢(Cercospora lycii)引起的枸杞白粉病、蘋果鏈格孢菌(Alternaria mali)引起的蘋果斑點落葉病及水稻紋枯病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2-14]。此外,一些植物源殺菌劑對一些植物病原菌有較好的抑制效果[15-18]。關于殺菌劑對桉樹輪斑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未見報道。本研究選取了文獻報道中對植物真菌性病害具有較好防治效果的殺菌劑,使用不同殺菌劑對桉樹輪斑病原菌進行室內毒力測定,篩選出抑菌效果較好的殺菌劑,為該病害林間的化學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東門林場實驗基地(107°46'E,22°19'N)采集感病的桉樹葉片,采用組織分離法進行病原菌分離培養。對經過致病性測定的菌株進行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鑒定。桉樹輪斑病原菌被鑒定為P.eucalyptorum和P.diplodiella,與黃翠流等[3]報道的結果一致。菌株保存于4 ℃冰箱備用。
采用PDA 培養基對病原菌進行分離、純化、保存及活化等。
供試殺菌劑的劑型、有效成分及生產廠家等信息見表1。

表1 供試殺菌劑劑型、有效成分及生產廠家Tab.1 Formulation,active ingredients and manufacturer of tested fungicides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進行測定[19]。分別將不同供試殺菌劑用無菌水稀釋成5 種不同濃度的藥液,濃度設置的原則為5 種濃度的抑制率控制在10%~90%。

用移液槍分別吸取不同濃度殺菌劑藥液1 mL,加入50 mL 溶解后冷卻至55 ℃左右的無菌PDA 培養基中,充分混勻,分裝至內徑為90 mm的無菌培養皿中,待培養基冷卻凝固后備用。每個濃度設置3次重復,用無菌打孔器(D=6 mm)取培養好的病菌菌餅,接種至含殺菌劑的PDA 平板中央,以沒有殺菌劑的PDA平板為對照,置于25 ℃恒溫培養箱中培養7天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測定菌落直徑,并計算菌絲生長抑制率。

采用DPS 13.01 軟件求出各殺菌劑對病原菌的毒力回歸方程、EC50值及R值。
不同濃度的殺菌劑對2種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9 種殺菌劑對桉樹輪斑病原菌(P.eu?calyptorum)的EC50值為80%乙蒜素EC > 70%甲基硫菌靈WP > 25%嘧菌酯SC > 0.3%丁子香酚SL >20%丙環唑ME>25%腈菌唑EC>43%戊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SC>10%苯醚甲環唑ME(表2)。其中,毒力最強的是10%苯醚甲環唑ME,EC50值為0.011 6 mg/L;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SC,EC50值為0.045 3 mg/L;毒力最弱的是80%乙蒜素EC,EC50值為6.839 3 mg/L。

表2 不同殺菌劑對桉樹輪斑病原菌(P.eucalyptorum)室內毒力測定Tab.2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fungicides'toxicity on P.eucalyptorum in laboratory

續表2Continued
9種殺菌劑對桉樹輪斑病原菌(P.diplodiella)的EC50值為80%乙蒜素EC>70%甲基硫菌靈WP>25%嘧菌酯SC>0.3%丁子香酚SL>25%腈菌唑EC>25%吡唑醚菌酯SC>10%苯醚甲環唑ME>20%丙環唑ME>43%戊唑醇SC(表3)。其中,毒力最強的是43%戊唑醇SC,EC50值為0.047 3 mg/L;其次是20%丙環唑ME,EC50值為0.085 7 mg/L;毒力最差的是80%乙蒜素EC,EC50值為2.809 9 mg/L。

表3 不同殺菌劑對桉樹輪斑病菌(P.diplodiella)室內毒力測定Tab.3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fungicides'toxicity on P.diplodiella in laboratory

續表3Continued
本研究結果表明,9種殺菌劑對2種桉樹輪斑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對P.euca?lyptorum毒力最強的是10%苯醚甲環唑ME,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SC,毒力最弱的是80%乙蒜素EC;對P.diplodiella毒力最強的是43%戊唑醇SC,其次是20%丙環唑ME,毒力最弱的是80%乙蒜素EC。建議對這些殺菌劑進行林間防治試驗進一步驗證其防治效果。
供試的殺菌劑中有2 種植物源藥劑(0.3%丁子香酚SL 和80%乙蒜素EC),其中,0.3%丁子香酚SL對桉樹輪斑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對病菌的毒力強于化學殺菌劑25%嘧菌酯SC 和70%甲基硫菌靈WP。丁子香酚是從百部(Stemona japonica)和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等中藥材中提取溶菌性化合物研制而成的,是具有廣譜、高效和安全特性的植物源殺菌劑。該殺菌劑對白術葉斑病菌(Pho?ma herbarum)[15]、蘋果樹腐爛病菌(Valsa mail)[16]、人參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17]、櫻桃莖腐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18]等抑制作用顯著。由于植物源殺菌劑易降解且對環境友好,林間防治時可適當選用。
本研究只對9種藥劑的單劑進行了室內毒力測定,關于化學藥劑之間的復配劑、化學藥劑與植物源藥劑復配劑是否具有增效作用以及在林間的防治效果等,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