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雨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2300)
目前,我國鐵路項目覆蓋規模越來越大,直接推動了鐵路貨運以及鐵路運輸的發展。但部分鐵路樞紐在車站能力、點線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問題,為此紛紛開始展開鐵路調度臺的改造施工。但在實施改造施工期間,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相對較多,例如,一次性完成施工改造、施工期間行車與安全、施工工期與質量等。所以,本文以成昆鐵路成都至峨眉段擴能改造工程為例進行探討[1]。
成昆鐵路成都至峨眉段擴能改造工程的施工地點包括:成都南(不含)—雙流(含)—公興(含)—花龍門(含)—普興(含)—青龍場(含)—彭山(含)—太和(含)—眉山(含)—鮮灘(含)—思濛(含)—中繼1(含)—樂山北(含)—雙福(含)—峨眉(含),對應成昆線里程上行:K28+761~K156+921;下行:K28+781~K156+933。
(1)開通前利用監管計劃完成成峨段各站CTC-B 網絡調試、CTC3.0 硬件設備安裝;(2)利用天窗計劃完成CTC 與聯鎖接口信息核對、CTC 區間采集信息核對插入試驗施工[2]。
成都南(不含)—太和(含)、太和(不含)—燕崗(不含)改造項目施工共分3 段進行,即成峨第一、二段CTC 開通和成峨段CTC 網絡安全邊界加固及網絡安全策略下發。具體內容如下:進行調度中心及相應車站CTC 軟件換裝,中心網絡安全加固及安全邊界策略下發。調度臺成昆1 臺由TDCS 臺更換為CTC 臺,原成昆1 臺FAS 前臺同步搬遷至新建成昆1 臺CTC行調臺、相應車站軟件更換后開通非常站控模式;未更換軟件車站維持既有TDCS 模式。
技術方面的改造要做好在線工程和項目之間的協調工作,分別制訂短期與長期規劃,加強結合部之間的銜接,重視關聯工程施工,以避免對營業線運輸帶來的影響。鐵路樞紐列車調度臺項目的改造施工,其中鐵路樞紐能力和銜接路網通道能力之間要具備良好的協調性,特別是各線路通過能力。在改造施工期間,提高動車、機車等基礎設施的補強性能,保證列車調度臺改造施工結束后能夠具備良好的車站能力與線路能力等,實現系統綜合效益最大化。
保證后期新線引入、鐵路樞紐聯絡線建設、車站改造等項目有序進行[3]。科學選擇樞紐設備與基礎設施,結合列車調度臺改造施工方案完善客貨運施工的條件,以期能夠提高整體運輸能力和效率。新線引入這一環節,建議通過立交疏解的方法,以免列車進路交叉帶來的影響。列車路徑轉換線路的施工,盡可能地在樞紐外圍展開立交疏解[4]。鐵路樞紐展開列車調度臺的改造施工,其中包括動車、通信、機務、供電等基礎設施改造,按照工程作業能力、技術標準協調規定。
在實施列車調度臺改造施工的同時,引進功能、性能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車站聯鎖區道岔歸納到集中聯鎖這一部分,設計列車調度臺監督系統(見圖1),可以維護內部基礎設施,每日上傳調度臺值班人員表,一旦設備出現故障,或者面臨突發性問題,該系統可以及時通知負責人到達現場查看和解決問題。
另外,鐵路樞紐列車調度臺改造需要提前分析當前項目情況,并且對車流結構、編組方案、列車調度臺基礎設施條件等展開分析,作為改造施工方案制訂與優化的依據[5]。對于場間聯絡線的優化設計,盡可能地調整接發列車與調車作業平行進路,加強車站作業效率。另外,調車進路設計為正線,銜接位置還應該增設隔開進路,在列車調度臺中安裝超偏載檢測和超限檢測儀等設備,保證鐵路樞紐整體安全性。

圖1 列車調度臺監督系統
綜上所述,鐵路樞紐中列車調度臺改造施工,必須要以現有施工規范為標準,制訂改造施工方案。結合改造項目實際情況,對施工方案進行調整,既能夠符合質量方面的規定,又可以滿足安全性、經濟性要求。今后相關工程的改造施工過程中,應該結合我國鐵路實際發展概況,滿足后期鐵路運輸安全性,可以在改造施工環節消除所有安全隱患,加強鐵路樞紐組織能力與運營水平,從而推動我國鐵路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