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燕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班主任的工作更是以育人為前提,自身行為習慣極為重要,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因此班主任應肩負起責任,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規章制度,創新引導方式,以樹立榜樣為主要引導方向,來培養學生。以此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高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指引策略
引言:
從學生角度來講,班級對于學生來說,是除家庭之外的另一個團體,學生生和教師和同學都有著極深厚的情感,因此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互相受影響。因此只有對班級整體培養方法做出合理的規劃和制定,才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相關規定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培養新型人才建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體系成為時代的主流。面對時代的發展,單一文化的培養,已經不能夠培育出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的班主任,需要做的是將點點滴滴的良好行為習慣融入班級日常管理之中,同學們處于小學高年級的階段,學生的思想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越來越大,經歷了五年的小學學習和養成教育,習慣行為已經處于定型狀態,已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他們缺乏的往往是自控能力判斷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例如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逐步的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和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能力給小學生安排一些任務。如值日,就是很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方式,教師通過將每一個學生合理安排到自己的值日區域,并且進行監督和指導,雖然很簡單,但是只要學生能堅持下來,就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開始。其實還有很多種方式,但是都需要教師的合理規劃安排,才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意識到責任感,團隊合作的力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最終提升學生的整體個人素質的目的。
二、多樣化的引導讓學生樂于遵守
有句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學校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環節,一定要重視各種合理的規章制度,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只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只是傳播的更加有效,更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全能型人才。但是一部分小學高年級的班級管理者管理著有管理班級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目標,但是沒有合理的探究和規劃,導致管理過程舉步維艱,而且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小學班級管理者應對管理方式做出更新,從多角度進行開展,讓學生樂于參加遵守,這樣才可以呈現出想要的結果。
以小學六年級為例,六年級屬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層面,應該從思維習慣和交往習慣兩個習慣中進行培養,以與人交往的良好行為習慣為例,教師可以舞臺劇的方式加以展開,把情景對話交流作為輔助項目,在一個個小故事小項目中進一步理解與人處事的真諦。在例如在一個班級里,班主任應該給學生制定適當的班規,使學生們有一個規范的行為準則,獎罰分明,而且獎罰的過程要新穎,這樣才可以促進學生樂于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三、以模范榜樣有效引導學生
模范和榜樣在正能量傳遞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可以讓好的言行和習慣傳播的更為廣泛。模范和榜樣在校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榜樣的力量無疑是巨大的,而教師在此時所充當的則是學生的風向標,教師對某個學生進行表揚或者是批評某一位同學在小學生的心中都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成熟對于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在表達上比成年人更為具體,情感外漏而且容易沖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對于十幾歲的少年而講,重要的就是模仿,因此教師的行為對于學生來說極為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雖然行為模式已經有了一定的個人思維,但是往往依舊受身邊人的影響,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對于學生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往往教師和家長對哪個學生具有高度的評價,身邊的學生也會相繼模仿,教師喜歡誰,教師表揚誰,他們更多的就去模仿誰。
例如從值日上來講,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去做值日,教師就可以適當的進行鼓勵和夸獎,比如說,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掃地掃的特別干凈,此時教師就可以把這個學生作為其他學生的榜樣,并在公眾場合進行一定的夸獎。"某某同學掃得非常干凈,大家要向他學習,既然他可以做好大家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像他這么好。"教師善于利用語言的功效,一最簡單的手法對孩子進行夸獎,給高年級的同學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同時也能提高同學們的自我認可程度,培養同學們良好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教師的個人魅力。
總結:教師對于整個教育的把控,不能僅僅局限于在作業還有文化課上,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教師都有責任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良好的培育。對于擁有發散性思維的小學生只需要做到認真兩字,就可以更好的提高個人水平,為了使我國更好地培養現代化的全面型人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運用好榜樣的力量,同時也要培養小學生們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同時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講更應該做好對文明價值觀的傳播,做到教書育人,如果一味追求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這無疑是舍本逐末,對于我國的義務教育的國策也是一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