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文化競爭力有了很大程度的上升,教育在我國占據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首要環節,對兒童的心理素質及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組成要素進行分析,并對其教育意義進行討論。
【關鍵詞】學前教育心理學;組成要素;教育意義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0-0179-02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sychology
(Nanyuan Kindergarten,Gao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YAN Lihong
【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e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has risen to a great extent, and the posi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the primary link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preschoo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lem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discuss its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psychology; Constituent elements;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學前教育在我國發展史上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為學前教育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歷史上的學前教育比較單一,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學前教育也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特點,學前教育心理學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科目,對幼兒的心理、特點、習慣等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一科目又有不少更細致的劃分,豐富并完善了學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一、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組成要素
雖然學前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目,但其中又包含了許多更為細致的內容,本段落將對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組成部分及代表作進行分析。
(一)起源分析
學前教育心理學首先是在西方產生的,并由西方不同學派劃分為了兩大類,自標志教育學獨立的《大教學論》出現后,教育學便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19世紀初又出現了關于教育學心理問題的研究,緊接著《普通教育學》的出現使這類學科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系統。但教育心理學的正式出現是在這之后的19世紀末期出現的心理實驗室,出現了不少關于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如《初等心理學與教育》等,標志著教育心理學已形成了獨立的系統。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出現相對較晚,首先在殷周時期出現了學前教育,雖然認識到了兒童心理對教育、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但并未對其展開具體論述與討論。直至《禮記·內則》中才對兒童的生理及心理展開了分析,但當時的教育將兒童的入學年齡定在了十歲,這一階段兒童的心理已經受到了外界很嚴重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便無法對兒童的真實心理進行分析及研究,導致當時的兒童教育心理學并不科學。并且這一階段的教學方式多沿用先前的方式,以佛教、道教思想作為教育心理學的主要內容,主張因材施教,使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二)代表作品
學前教育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如17世紀的《世界圖解》、18世紀的《兒童心理》等。尤其是隨著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更是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代表作,如曹中平的《學前教育心理學》、林泳海的《幼兒教育心理學》等。
二、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學前教育心理學是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才得以完善的,并且還會隨著社會的變化不斷對這一學科進行研究完善。本段落將對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展開論述。
(一)發展時期
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期主要指20世紀初至20世紀80年代,在這一階段對學前教育心理學進行了分類,比如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提出的“經典條件反射學說”對學前教育心理學產生了很大影響。此觀點認為當外界刺激相互之間建立聯系之后,刺激物質本身會出現自主反應,在兒童身上體現出的便是外界環境的變化以及刺激會對兒童的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另外,認知主義學者對學前教育心理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認知主義代表人物皮亞杰認為在學前教育心理學中可以通過同化、順應以及圖片的形式對幼兒展開教育。而心理學代表人物布魯納則認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應該主動去尋求知識,通過外界被動地向幼兒施加壓力,便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以引導的方式使兒童主動投入學習過程中,并加強對舊知識的復習,從而達到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效果。此外,人本主義學者對教育心理學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因為對兒童的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當前的智力層面,還需要對兒童的發展進行考量,根據兒童的學習習慣以及情緒等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不同學者對這一學科的看法使這一學科在發展過程中綜合了多種思想,使學前教育心理學能夠考慮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二)獨立時期
經過不同研究方向的學者研究與努力,學前教育心理學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科目,進入了學前教育心理學發展的獨立時期。90年代初期的《幼兒教育心理學》已經開始對幼兒的學習以及成長做出了不同的論述,并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進行了分別研究。比如,學前兒童的研究對象主要在0~6歲,但研究幼兒心理的最有效階段在3~6歲,兒童在這一階段腦力活動比較活躍,在這一階段更容易學習知識內容,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時刻關注兒童心理狀況的變化以及外部表征,并根據這部分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兒童全面發展,還有利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學前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學前階段的教育對兒童的智力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對兒童心理方面的分析能夠使教師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提升。本段落將對學前教育心理學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一)對個人發展的意義
在兒童幼年時期展開學前教育心理學,能夠在兒童認知發展速度最快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兒童進行指導。幼兒教師在制定教學活動時,要保證與幼兒站在同等的地位,并選擇能夠促進兒童多方面發展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根據不同年齡的兒童制定不同的教學活動,也能夠保證兒童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狀態的穩定及心情的保持,讓兒童以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迎接更高階段的學習及生活。大量實驗研究表明,經過學前教育心理教學培養的兒童在步入更高階段的學習時能夠及時轉變學習狀態,并能夠在今后的發展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二)對社會進步的意義
根據學前教育心理學對兒童展開教育培養的不僅是兒童的學習能力,還使兒童的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培養兒童的責任感、合作能力以及互助能力等優良品格,還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性情、習慣以及態度等,這些習慣的養成不僅能夠促進兒童個人的身心發展,還能夠為兒童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兒童階段的教學對于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這一階段的教學屬于基礎學習階段,尤其是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兒童展開教學,能夠在培養兒童的過程中朝著社會需要的發展方向成長。另外,培養兒童穩定的心理及性情有利于在將來步入社會之后能夠及時適應社會大環境,從而縮短在將來步入社會后的適應時間,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同時,在學前教育心理學培養過程中,幼兒教師難免要與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家長在加強對幼兒的觀察及引導時,能夠建立與兒童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使家庭氛圍更加和諧,促進家庭環境及良好氛圍的改善。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心理學對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下學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正在不斷發展完善,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培養兒童的完美人格,對兒童走向更高階段的學習及生活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加強對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兒童的發展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文對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及組成部分進行了分析,并對其在兒童教育中的意義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對當下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閔玉立.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組成要素和教育意義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3).
[2]聞榮閣.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組成要素與教育意義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7(28).
[3]程椿婷.淺析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組成要素和教育意義[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2(12).
[4]馮娜.情感心理學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31).
作者簡介:閆麗紅(1982.12-),女,漢族,甘肅高臺人,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