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2003 年“非典”之后發生的又一次重大疫情,雖然中國是國際上最快遏制疫情的國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但大多數企業,尤其是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還是遇到相當大的經營壓力。
疫情防控的需要,對人口流動進行必要的封閉和阻斷,這個過程如果長期持續,勢必會會出現生產要素不流動甚至回流的現象,從實際分析,目前城市建筑業、加工業、服務業等行業仍未正常運營,大量遠在外地的雇員和工人沒有全部返崗,導致很多單位處于“開工不足”的狀態。長此下去,經濟活動加速下行的問題便會暴露出來,會對各方面聯動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經濟發展模式、城市化進程乃至全球產業鏈的重新布局。
疫情期間急劇放緩的經濟活動,對企業經營是一種嚴峻考驗,尤其是規模較小、經營范圍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在現金流、供應鏈和彈性生產管理能力等方面,將面臨十分大的壓力,長此以往,勢必相當多的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破產風險。
因為宏觀經濟上漲大勢和各行各業的紅利期逐漸降至低點,經濟的發展給企業帶來了盛宴后的狂歡,但經濟低迷的下行階段,對他們而言則是個很好的挫折教育。很多中小企業家們在多年以前趁著“機會”發展起來了,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辛辛苦苦經營到今天已初具規模,但由于在發展思路上仍然沿用過去老一套的經營策略,對于一個需長遠規劃的品牌根本無從下手,僅僅停留在所謂傳播是產品的廣告,不知其還包括品牌、營銷、管理風格與文化的融合,以及終端服務等形成的一個系統的設計,嚴重缺少營銷創新,縮手縮尾,在逆境中創新營銷手段極其匱乏,占領競爭對手丟掉的市場方面更是乏善可陳,原先具備的性價比競爭力,被市場化的競爭浪潮日益剝蝕著,眼下已經走向業績逐步下滑地步的企業放眼皆是。
其實沒有冬天的市場,只有冬天的恐懼。
當前,日漸成熟的中國消費者正在加速現代化進程。不加選擇、買到什么是什么的消費初級階段已遠去,消費逐步開始向高端產品升級,并且越來越重視均衡、健康和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方式。80后主導的消費市場已經越來越明顯,為品質買單;90后表現出來的趨勢也越來越清晰:不將就!這是一個充分強調價值,主客觀相互融合,強調個性定制的時代。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資源重構的價值創新,它需要不斷引領創造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并強調以企業之間共同的價值體系和社會責任,企業公民、個人參與等融為一體的深層次情感價值的再造,其具體形態上往往從企業的愿景與價值觀入手,著眼于與消費者的滿意度,不斷挖掘市場需求的亮點。
重新發現、挖掘、再造消費場景,用情感、習慣維系和鞏固用戶紐帶,喚起不同年齡、職業、收入人群的情感共鳴,讓產品嵌入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路線圖,同時,通過細分市場、精準營銷和體驗優化來找到目標消費群,是目前中小企業找不準的痛點,也是迫切需要準確定位的焦點。
如何在這個極限惡劣的環境中“過冬”?是坐以待斃,還是奮力搏殺?疫情時期,中小企業如何自救?
“崇尚行動、貼近顧客、自主創新、價值驅動、以人促產、不離本行、精兵簡政、寬嚴并濟”,調整生產經營決策,促進技術和經營模式升級,通過技術化、產品化的工作提升營銷管理的效率,是中小企業目前迫切需要改進提升的關鍵。
(1)積極的現金流管理
疫情的發生使企業認識到突發事件的致命性影響,在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想要維系企業的正常經營,保留六個月以上的自由現金流至關重要。在正常時期,過多的自由現金流會產生較高的機會成本,企業一般不會重視。但本次疫情的發生,讓大部分企業意識到現金流和融資渠道的管理非常重要,促使企業加大現金流量表和多元融資管理。
(2)科學的供應鏈管理
疫情的發生對供應鏈產生重大沖擊,受物流和開工不足影響,上游的原材料及中間品難以按日常計劃供應,在存貨不足的情況下就會影響到下游客戶訂單完成情況。時間久了整個供應鏈很可能斷裂,波及上下游一批企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應該將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考慮在內,提高存貨儲備和訂單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優化上下游客戶關系,建立供應鏈突發風險應急預案,尤其是處于下游產業鏈的企業,更容易受到需求萎縮的沖擊。經過本次疫情,有條件的企業應該與上下游企業建立重大突發風險事件下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體系。
(3)多元的獲客渠道和銷售場景管理
疫情防控要求減少人與人的接觸,造成線下消費大幅縮水,只具有單一線下獲客渠道和銷售及客戶體驗場景的企業將受到很大的影響。疫情的發生會強化不同行業企業的線上化改造意愿,并以此為契機推動企業的數字化改革進程,更多的企業會將業務搬到線上,O2O 模式會更加普及。可以說,企業的線上化運營能力恰是中國應對疫情沖擊的韌性所在。同時,我們也看到本次疫情中線上社群扮演的重要角色,以社區為單位的個體微商將會更加普遍。
(4)富有彈性的生產線變革
柔性生產能力是決定一個企業在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時,能否改造原有生產線和技術條件以適應新環境獲得生存發展機會的關鍵。疫情發生后,一般的消費大幅縮減,醫療和衛生防護用品及設備卻存在巨大的產能缺口。在這種情況下,柔性生產能力強的企業可以通過重組改造生產線或迅速引進新的技術和設備轉向緊缺物資的生產,在原有業務受到影響的情況下,開辟了其他的營收渠道。本次疫情會促使企業加大柔性生產方面的改造,保持技術靈活度和敏捷轉型能力,以應對環境的重大變化。疫情和疫情防控直接影響的是人,對企業來說就是勞動力和人力資本。疫情期間,由于防控需要,員工不能正常上班,企業在人力資源和工作模式上加大創新:有些企業由于管理規范,能夠較好地將疫情防控嵌入公司的內部管理,可以較快復工復產;有些企業通過多樣的工作方式,比如居家辦公、遠程作業等,可以更加靈活地恢復運營;還有些互聯網企業創新出“共享員工”的模式,在特殊時期有效盤活了閑置的勞動力和人力資本。對于完全停工停產的行業,比如餐飲和住宿等行業,企業需要在自身生存和保障員工利益之間做出平衡,比如可以通過與員工協商在疫情期間降低薪酬或者延遲發放薪酬,或者適時推出員工持股計劃,依靠激勵相容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促使員工與公司一起共渡難關。
(5)有內容及競爭力的營銷模式。
品牌競爭終極目標是內容的競爭,內容營銷考驗品牌的定力,中小企業產品的市場運作,關鍵在于創造和傳遞用戶價值,不僅僅是傳遞廣告信息,而是將廣告信息轉化為對用戶有價值的內容信息,這些內容來自于能引起共鳴的生活元素。現在,消費者購買商品基本上是從功能性消費---品牌消費---體驗式消費---參與式消費這樣一條價值鏈展開的,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注重感官體驗、交互體驗、瀏覽體驗、情感體驗、信任體驗,中小企業的內容營銷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產品設計之前就必須充分研究和分析,并且要把差異化、競爭策略、市場細分、定位等觀念融入到從產品設計、定價、廣告、促銷到終端銷售的每一個環節上。“有情懷的內容,能讓你贏得客戶的青睞,有思想的內容,能讓你贏得客戶的敬愛”,只有內容才能形成可持續的流量,中小企
業要記住互聯網時代產品要具有社交屬性,其特點就是要好看、好玩、好用、有趣、有品、有愛,活動預告設計精細,活動手段場景化和人性化、文字充滿趣味性和娛樂性,盡量迎合當地人們的喜好,打破商業性的審美疲勞。同時,借勢融合、制造話題、情懷為本、構建社群,通過粉絲經濟,擁抱互聯網,主動誘發需求,引導消費的營銷新思想,以掌握市場開發的主動權。
因此,即使“冬天”來了,中小企業也完全不需要進入休眠狀態,重新發現、挖掘、再造消費場景,用情感、習慣維系和鞏固用戶紐帶,喚起不同年齡、職業、收入人群的情感共鳴。通過調整生產經營決策,促進技術和經營模式升級,提升營銷管理,通過細分市場、精準營銷和體驗優化來找到目標消費群,突破瓶頸,創造商機,贏得更大的發展,擺脫市場環境所加予的桎梏,成為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強者。
參考文獻
[1]《疫情沖擊下的中國經濟走向》,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四期.
作者簡介:
鐘浩,男,漢族,出生于1986年,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