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愛
(廣西大學圖書館,廣西 南寧530004)
在國家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的背景下,強化知識產權的運用被提上了日程。近年來,我國高校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大幅提升,但是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相比,我國高校專利還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實施”等問題,急需專利運營的配套服務。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在全國遴選部分高校圖書館設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1]。圖書館應充分利用機遇,加快服務轉型。
國內外高校專利運營服務已有較多報道,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威斯康星校友基金研究會、英國劍橋大學科技園、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理工學校圖書館及清華大學的PCT國際專利管理機構[2-5],但是關于高校圖書館開展專利運營配套服務模式的研究鮮有報道[6-7]。高校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既不直接研發專利,也不推廣應用專利,但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產權信息中心,其宗旨是為高校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提供全流程的服務。筆者擬結合國內“雙一流”大學的專利運營情況及圖書館配套建設,規劃普通高校圖書館專利運營服務。
為更好地推進普通高校圖書館開展專利運營服務,筆者通過Incopat檢索平臺,檢索時間截止到2019年9月10日,對國內42所“雙一流”大學的專利運營狀況,分別從發明專利的申請、授權、實施率、轉讓、許可、質押等方面進行分析。選取其中專利實施率大于全國平均水平12.3%的24所學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話咨詢、圖書館官網及文獻調研,分析其所在圖書館開展的專利運營服務。
對我國42所“雙一流”大學進行專利檢索,結果顯示專利申請量位居前五的分別是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東南大學(如圖1)。一般專利申請量包含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但是相對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技術含量更高,創新性更強。筆者主要就發明專利進行分析,從發明授權率來看,清華大學專利授權率最高,達到61.1%,其次依次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9.7%)、西安交通大學(56.1%)、浙江大學(55.8%)、上海交通大學(54.8%)。

圖1 24所“雙一流”大學專利申請、授權情況
據2018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8],我國高校有效專利實施率平均為12.3%。針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專利申請量大,實施率低,選取專利實施率大于全國平均水平12.3%的24所高校,對其專利的轉讓、許可、質押運營情況進行分析。

圖2 24所“雙一流”大學專利實施率情況
專利實施率是專利運營的主要指標,也是推動專利技術實現價值的手段。從圖2可以看出,北京大學實施率最高,達到24.31%,其次為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專利轉讓是專利技術深層次的流動,轉讓率最高的是北京大學(20.28%),其次為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專利許可是專利權中實施權或者使用權的部分讓渡,但專利權人不發生變更。許可率最高的是華南理工大學(8.74%),其次是湖南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質押在整個專利實施率占比較少,分別為南開大學(0.94%)、四川大學(0.5%)、西北工業大學(0.47%)、華中科技大學(0.47%)、武漢大學(0.43%)。可見,在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的實施中,不同學校采用的方法側重點有所差異。
筆者進一步以24所學校的圖書館為對象,從圖書館網頁欄目設計、服務人員、服務內容、購買商業數據庫資源方面對其開展的專利服務進行分析,以期為普通大學圖書館的專利運營服務提供參考借鑒。
被調研的24所圖書館都開展了知識產權服務工作,在圖書館網頁服務欄目的設計方面,有13所學校在圖書館網站主頁一級目錄顯示——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專利信息服務、專利分析;有6所學校在二級類目的情報信息服務、科研支持服務下顯示;有5所學校未在目錄顯示,但也開展了專利培訓及分析工作。網站主頁是圖書館用戶獲取信息資源和服務的主要途徑,圖書館網站主頁內容的展示和布局,對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9]。
專利信息服務人才緊缺,大多數圖書館沒有明確服務人員應具備的資質,也沒確定專業的職業名稱,少數圖書館館員已獲得“專利代理人”“專利信息分析專業人員”資格,大部分學校的業務開展主要是掛靠在咨詢部、學科服務部、查新站[10],如同濟大學開展知識產權服務的人員是學科館員;重慶大學明確服務人員是查新人員。只有少數圖書館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設有專利與知識產權服務專員崗位[11]。
各高校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1)培訓講座:除常規中外專利數據庫檢索培訓外,還開展了一些特色專題活動,如上海交通大學的專利學堂、北京大學的利用專利資源進行創新性選題、同濟大學的專利與創新、中南大學的專利分析中的信息采集與整理、武漢大學的專利漫談、浙江大學的云中課堂。(2)專利課程:部分圖書館開設全校性選修課程,如天津大學圖書館本科生開設“專利實務與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生開設“知識產權與專利情報”兩門課程,同濟大學圖書館開設了“專利分析方法與技巧”課程。(3)專利咨詢、檢索分析:上海交通大學早在2008年就開展專利分析報告服務,清華大學于2012年、浙江大學、蘭州大學于2013年開展專利分析報告服務,此后各高校陸續為本校開展專利分析報告服務,內容有宏觀上對整個學校的專利量化分析,也有結合學校特色學科專業的分析。(4)專利深層次服務: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蘭州大學服務包含專利評議、專利預警、核心專利挖掘、專利布局,哈爾濱工業大學有專利推廣。(5)專利導航或網站:圖書館多開展以專利資源導航為主的服務,少數圖書館建立了自己的知識產權服務網站,如重慶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東南大學科研院科技信息服務在線——知識產權、基于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哈工大分站。
專利信息資源庫是開展專利運營服務的重要保證。目前專利數據庫主要有網絡免費數據庫和商業數據庫,網絡免費數據庫如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系統、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等。商業數據庫主要有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Innography、Innojoy、Incopat、SooPAT、Thomson Data Analyzer(TDA)等,商業數據庫經過二次加工整理,數據質量高,收錄范圍廣,語種多樣化,不同的數據庫又各有特色。除提供全球專利信息檢索外,可對數據進行多角度挖掘,如專利技術分析、機構競爭力分析、專利態勢分析、核心專利挖掘、專利預警、專利布局等情報分析服務。從各圖書館的網站上調查發現,“雙一流”大學比較重視圖書館專利資源配套建設,都訂購有價值不菲的商業數據庫。北京大學采購的數據庫達多達4種,包括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Innography、Innojoy、SooPAT。另有6所學校采購專利分析工具達3種,其他至少采購一種或兩種數據庫的圖書館,除華南理工大學和重慶大學采購Innography數據庫外,主要以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為主。可見專利運營較好的學校,學校也非常重視專利分析數據庫資源的配置。
圖書館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是一項新的內容,為更好地推進業務開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圖書館主頁的設計,深度揭示知識產權服務,把知識產權服務放在主頁一級類目,用戶可以直觀快捷地獲取到信息。二是打造講座品牌特色,如上海交通大學的專利學堂、武漢大學的專利漫談、浙江大學的云中課堂、廈門大學圖書館的I學堂等,通過網絡鏈接、微視頻、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等新媒介進行線上宣傳推送。三是基于現有的科技查新、學科服務,主動提供專利服務,與客戶保持聯系,做到精準服務,兼具服務品牌宣傳。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中,應開展多層次、多目標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培養。首先,通過結合圖書館開設的信息檢索課教學、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培訓平臺、創客中心、培訓講座等多種手段,對在校大學生、研究生開展專利知識培訓,形成一支具有專利素養的多學科復合人才,實現專利人才的儲備。其次,面向周邊高校圖書館,尤其是從事信息咨詢或查新服務的館員,舉辦知識產權信息檢索、專利分析等技能培訓,壯大高校信息服務人才隊伍,更好地服務學校優勢學科和團隊。最后,塑造高層次專利運營專員,“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專利運營服務人員,除熟悉專利檢索分析,還要掌握專利申請、專利布局、核心專利挖掘,精通專利法、合同法、撰寫報告等專業技能。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建立專項培訓基金,選派館員參加國內系列專利培訓,或者申報高等學校國內訪學計劃,以訪學的身份去“雙一流”大學或者專利中介機構實地取經學習,另一方面館員應加強自我學習,真正提高專利服務技能。鼓勵館員考取如“專利代理人”等資格認證。
專利運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是僅局限于專利價值實現,而是貫穿于專利的創造、保護、管理、運用全流程。高效的專利運營離不開高價值專利的培育。縱觀我國高校現在“量大質欠”的局面,要從專利創造的源頭抓起,打造專利運營的全鏈條服務。目前高校信息服務中心的人員基本上是查新人員或學科館員,具備信息檢索的豐富經驗和熟練技能,熟悉圖書館整合的大量豐富的文獻資源,能夠全面、準確、及時獲取各種類型的科研信息。長期為高校師生、課題組、校內外企事業單位提供科技查新服務[12],通過對課題的檢索分析,對具有高價值的技術點、有創意的設計方案或發明構思,可以作為專利申請的培育對象,通過策略性的指導,開展專利申請、專利布局、核心技術挖掘等,提高專利的授權量及質量。對于已授權的專利,考慮專利的有效期、市場等因素的變化,定期對未轉化的專利進行評估,構建專利實施、保護機制。
隨著5G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手機閱讀、瀏覽、查找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國內圖書館主要是以專利數據庫資源的導航為主[13]。為突出知識產權與當地經濟發展高度融合,可根據當地學校或地區的特色建立特色專利數據庫,完善數據的收集、整理、檢索、分析功能,建立App系統,使其具有可檢索、可管理、可統計等功能,夯實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平臺,在學校、企業、管理部門、圖書館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構建科研成果與企業應用的橋梁。
高校圖書館不僅服務所在大學的學科建設、學校發展,還要示范引導地方學校圖書館工作,帶動知識產權運營工作全面開展,共同為高校發展、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周邊兄弟院校圖書館的館員開展專利知識的培訓;二是資源共建共享,對所購買的專利數據庫,如Innography、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等,采取授權的形式分享給地方高校使用,發揮圖書館行業組織引領作用;三是指導地方圖書館專利服務工作的開展,拓展專利服務內容,及時溝通解決工作中的難題。
面對高校專利核心競爭力不強、專利實施率較低的現狀,普通高校圖書館應強化專利服務宣傳、培養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打造專利運營全鏈條服務、構建特色專利APP、資源共建共享,增強普通高校圖書館專利運營服務能力,提升專利創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