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改清
一篇文章,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它的靈魂都是作者于其中飽含的或濃郁或淡雅或含蓄或直接的思想感情。讀者應通過閱讀文章,品析關鍵詞句,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對作品的閱讀感受見仁見智,那么,是否作者在文中想要傳遞的思想感情到了讀者那里就會變得五花八門、無規律可尋呢?
當然不是。閱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分析標題,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第一步。標題是對文章內容的集中概括,也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文章的主人公、主要事件常常會出現在標題中,所以,分析標題至關重要。
如《秋天的懷念》一文,讀者從標題中的“懷念”里就可以迅速推測作者在文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像《荷葉·母親》這類標題,我們從主人公的角度切入,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非常容易。同樣,像《散步》《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等標題,主要事件一目了然,我們通過深入文本,概括主要事件,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水到渠成。
抓關鍵語句,是體會作品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步。關鍵語句主要包括結尾部分的議論抒情句、含義深刻的語句、獨立成段的語句、呼應標題句、中心句等。如《散步》的尾句:“但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莫懷戚先生含蓄地表達了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的重擔,必須慢慢走,穩穩走。而《秋天的懷念》一文則反復出現“要好好活”這個關鍵詞,體現了史鐵生的母親對他真摯而無私的愛,這愛給了他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以及母親離開后他對母親深摯的懷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一句,意味深長,前面不斷地渲染母親的善解人意,母親的無私包容,母親的殷殷期盼,結果一下子陰陽兩隔了。母親的使命難道在轉機來臨時,就此戛然而止嗎?想必任誰讀到這兒都無法釋懷吧。作者無盡的悔恨就這樣深深地印在了讀者心上。
最后,抓住語句中的形容詞、副詞、動詞以及富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進行品析,從而體會作者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比如《秋天的懷念》中“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中的副詞“竟”表現了作者對母親離去這件事的無法相信、無法接受的悲痛之情。朱自清《春》中的名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個動詞“鉆”,就把作者對小草頑強生命力的贊美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形容詞“嫩嫩的、綠綠的”則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新生事物的喜愛之情。再如《紀念白求恩》的名句:“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中的“高尚”“純粹”充滿了作者贊美、喜愛、肯定的情感;而“這就是我們用以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中的“狹隘”則充斥著作者貶抑、厭惡、否定的情感。
綜上所述,體會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從分析標題入手,并抓住關鍵詞句反復品味,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