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
今年1月1日起,一批新法新規開始正式施行,其中包括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新法新規將給你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吧。
01?? 見義勇為再也不怕“碰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新規: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
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草案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于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現象的發生。
02??? 物業管理服務要講“武德”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新規:
物業服務人不得采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對于小區電梯廣告等收入的去向,物業服務人應當定期將業主共有部分的經營與收益情況等以合理方式向業主公開并向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報告。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收益屬于業主共有。
解讀:
你因為對物業服務不滿拒交物業費,結果就被威脅斷水斷電?這樣的“野蠻服務”將被禁止。小區公共區域如綠化帶、電梯等常見廣告,但業主卻從未見到收益公開情況,更別說享受凈收益了。2021年,身為業主的你就能拿到小區經營收益的分紅了。
03? 高空拋物能找責任人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新規:
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解讀:
近年來,屢屢出現的高空拋物事件,導致不少悲劇發生。人們穿梭在城市街道,總覺得頭頂上懸著一把“利劍”。過往,高空拋物事件發生后,常常會遇到追責難、取證難的問題。高空拋物誰來擔責?侵權責任該如何厘清?如今,民法典將對高空安全的保護推向了新高度。
04?? 今后坐車,勇敢對霸座者說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新規:
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解讀:
該規定與原合同法相比,專門增加了“座位號”這一關鍵詞,從法律的角度對占座行為進行了定性。“對號入座”是乘客應該履行的合同義務,霸座者不按約定乘坐是違約行為。春運即將到來,如果你在路上遇到霸座者,一定要大聲對他們說不!
05?? 和你我生活有關的這些信息,要公開
《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規定制定辦法》
新規: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要制定或者修訂教育、衛生健康、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境保護、公共交通等領域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規定。要重點推進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公共屬性較強、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與服務對象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需要重點加強監管的公共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公開。
解讀:
公共企事業單位所提供的服務門類龐雜,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然而,法律規定的政府信息公開基本上屬于政務信息,不足以滿足老百姓對信息公開的需要。而大部分與公共企事業單位有關的信息公開規定,散落在不同類別的法律規定中,導致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流于形式。《辦法》的出臺可以說是一場“及時雨”,補上了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