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的陳或君全新個展取名為“生長”,簡明、形象地表達了他最近的創作意識與狀態:在自由的大地里深耕,在跨界的演繹中轉渡。他始終反復穿梭在漂泊與根植的矛盾情境中。這次他以家鄉福建莆田的“母親河”木蘭溪作為原始意象,通過繪畫、雕塑、裝置的視覺輸出,構建了體量龐大的“鄉愁”敘事,以反觀自身的漂泊。
漂泊與根植成為此次展覽的兩個重要的關鍵詞,賦予整個展廳曲折圓轉、縱橫交錯的肌理與質感,并通過水、土兩大元素的運用得以體現。展覽的第一部分“跨界實驗”中,根據美術館建筑創作的現場裝置“金色浴缸”呼應著與陳彧君合作的其他創作領域的藝術家的移動影像。其中,攝影師徐曉偉創作了同名短片《生長》,片中的流水畫面直接倒映在“浴缸”內,形成了極強的空間隱喻。展覽的第二部分“鄉土建構”中,“木蘭溪”被處理成固化的形式懸浮在展廳里,鋪設在地面上任人取走的彩色石頭試圖讓觀眾將自己與腳下的土壤重新連接起來。在展覽最后呈現的陳或君最新的水墨拼貼系列呈現出充滿生命力的森林、樹木與花朵。陳或君希望將去年回到福建莆田重訪木蘭溪后獲得的精神滋養傳遞給大眾:藝術如同一棵跨界生長的精神樹,可以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1.展覽的起點處陳彧君將展廳四周的墻體刻意做舊,使它們看似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被撫摸得粗糙斑駁頹敗不堪,就是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中孕育著全新的藝術生命,與陳或君展開共同創作的藝術家用各自的作品筑起一道綿延而流動的特殊風景。

2.藝術家陳或君生于福建省甫田,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現工作與生活在上海。

3.陳彧君從家鄉福建莆田獲得靈感,在展覽中創作了一個金色浴缸裝置,這個龐大而精致的容器里倒映著與他展開合作的攝影師徐曉偉創作的同名短片《生長》中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