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羽

1 銜接平屋頂與拱頂的球體

青·微舍工作室
正式成立于2018 年1 月。致力于城市小型及微型空間的設計實踐,熱衷于日常生活視野下的城市“非正規性”空間研究,記錄居住者們樸素而精彩的日常智慧與美學價值。努力將其轉化為某種設計驅動力,反哺于自己微觀且低技的設計實踐。

胡興
青·微舍主持設計師,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學博士在讀,英國鄧迪大學建筑學碩士。

劉常明
青·微舍主持設計師,
武漢理工大學建筑學碩士。

李哲
青·微舍主持設計師,高級室內設計師。
設計團隊:胡興、劉常明、李哲、余凱、肖磊,王志錚、貴溥健、劉晨陽、錢曼、陳雨墨
技術設計:劉常明、盧百舸
室內設計:寇宗捷
竣工時間:2019.10
項目地址:重慶市渝中區
建筑面積 :108m2
業主 :山鬼(重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材料:MASAR、尖創金屬、 深圳圣吉利
攝影:趙奕龍

2 重慶市主城區防空洞布局

1 室內概覽

2 中央被巨大樹池所占據的院子
“重慶,是一座布滿防空洞的城市…… 上上下下,密密麻麻,到處都是……當火鍋跟防空洞結合的時候,就產生了重慶最大的特色…… ”楊慶導演2016 年的電影《火鍋英雄》給我們刻畫了“洞子火鍋”這一奇觀式的餐飲空間。
抗戰期間,重慶軍民挖掘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防空工程網,面積超過150 萬平方米。據陪都防空司令部的統計檔案顯示:1937 年,重慶市共有防空避難設施54 個,可容納7208 人,僅占重慶在冊人口的1%。從1938 年起,日本正式對重慶市區進行轟炸,國民政府隨之加快防空工事的建設。至1942 年,重慶防空洞數量已達1603 個,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8 個防空洞,基本可以容納全部市民。
如今,山城巍然、洞口森森,但硝煙已散。
重慶獨特的“防空洞文化”開始融入百姓生活:在沒有空調的年代,常年保持4℃的防空洞先是成了納涼和幽會的圣地;隨后,被當成異類的搖滾青年們也來了,帶著樂器,吼著名副其實的“地下搖滾”;進入21 世紀,市政府在修建軌道交通的時候,充分利用了原來的防空洞系統,并隨之帶動了更多公共功能的植入,有的被改造成了地下商場、火鍋店、博物館…… 而那些小塊頭的則被改成了五金店、小賣部、社區納涼點…… 截止2019 年,重慶主城區人防工程開發利用率已達到了91%。

3 庭院及入口
本項目是由原重慶市印制一廠內的防空洞改造的酒吧。
重慶有兩座由老廠區改造的網紅文創園:枇杷山的印制一廠與鵝嶺的印制二廠,這對姊妹廠修建于上世紀30 年代,跟印鈔票的二廠不同,一廠有著被灰塵覆蓋的書卷氣質,它曾經承擔了重慶乃至川東片區出版課本、圖書和期刊的任務。
一廠位于一條次干道“枇杷山后街”的盡端,廠區共八棟建筑順著山勢圍合出三組院落。
第一進最大的院子是文創園的停車場,周圍的多層老廠房中已進駐了各類獨立藝術工作室,斑駁的紅磚墻點綴以炫目的彩色玻璃與黑鋼,肅穆的革命標語搭配上新潮的涂鴉和招牌,這是典型改造項目的氛圍,由老建筑與“新材料”調配出的熟悉味道。

2 室內效果

3 細部

4 馬蹄形吧臺
沿著西端的山路拾級而上,是由兩棟老職工宿舍圍合出的第二進狹長形院落,它們整體被改造成了造型華麗的江景酒店“山鬼”,它對自己的歷史身份并無太多留戀,在這個略顯破敗的老街區中驕傲的展示著自己超群的“顏值”。
酒店的北側就是本項目的所在地:由老職工宿舍、防空洞、以及川軍名將郭勛祺的公館圍合出的第三進楔形院落,現已被作為山鬼酒店的后院重新開發,改造成一個帶有酒吧的戶外休閑場所。
院子東側是建于1934 年的文物保護建筑郭勛祺公館;南側的老職工宿舍一樓已被改造為山鬼酒店的餐廳,同時也是進入后院的主入口;北側是三個聯排的小型防空洞,磚石結構的連續拱,其中最東邊的一個被郭公館擋住了大半個入口。院子中央是一株老槐樹,樹冠撐滿了整個院子。
面對這樣一個面積不大,且中央被巨大樹池所占據的院子,結合防空洞貼著院子北端布置酒吧幾乎是唯一的選擇,既能夠充分利用庭院中最具特點的元素,也能面向酒店餐廳形成最佳的觀賞面。
三個防空洞互不聯通,每個占地面積約為4m*4m,拱腳距地面僅2.1m,如何在其基礎上發展出適合酒吧的空間是該設計的重點。
首先增加了一條寬2.5m 的前廊將三個防空洞串聯起來,但這樣的平面更像是一條走廊連接的三個包間,而非酒吧。為了消解這種狀態,設計師利用半圓形的吧臺將其中兩個防空洞進行了空間上的“橋接”,讓酒吧平面變為以一堵老石墻為軸心的放射性空間,從而強化其整體感,而另一個入口被擋住大半的防空洞則被用作儲藏空間(酒窖)。但這樣的布局導致操作空間更加局促,因此酒架無法按照常規放在吧臺的背后,而是被設置在防空洞的盡端,形成整個酒吧的背景墻。
為了銜接防空洞的拱頂與新增前廊的平頂,設計師將前廊高度控制在拱腳的位置,并在前廊屋頂上用1/4 的球體來銜接防空洞的拱券,從而實現新舊部分在外部形態和室內空間上的自然過度。
新增前廊部分除了主梁采用100mm*100mm 的C 型鋼外,其余的檁條與柱子統一采用50mm*40mm 方鋼管(其中柱子由五根鋼管焊接成十字柱),這是附近建材市場中唯一的小規格結構材料。屋頂頂板與底板均為5mm 厚鍍鋅鋼板,內襯保溫層固定在檁條之間,外掛排水溝底部齊屋頂底板,并向外傾斜,保證檐口高度僅為35mm。折疊推拉門的軌道被藏于C 型鋼主梁之中,保證室內外屋頂底面的連續性不被任何構件打斷。而銜接平屋頂與拱頂的球體也在室內被忠實的呈現,但內壁材料更換成了鏡面不銹鋼,它將背后酒架的殘影扭曲、揉碎后重新投射出來,讓燈紅酒綠的室內氛圍愈發迷離和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