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鳴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學研究生在讀
談及中國的傳統家具,明清家具往往以其硬木的材質和精致的雕工被大眾廣泛熟知和喜愛,與其相比的宋代家具便顯得格外低調。宋代作為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朝代之一,在詩詞書畫、美食茶飲、工匠創造方面都頗有造詣,可謂文人雅、經濟興的一個時代,以至于宋代美學得以傳承至今。宋代家具作為宋代美學最具代表性的產物,兼具了簡約而不簡陋,精致而不煩瑣的大俗與大雅,其與當代人們所追求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以至“郁郁乎文哉”時代的理念在經過八百多年革新后將為現代設計注入新的靈魂。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評價宋代:“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宋代美學的形成是多維度因素影響下的必然產物,所以其美華而不虛。在政治上,宋代作為大唐盛世之后,吸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創造了重文輕武的時代,讓文人墨客得以施展才華,隨著士大夫階層的興起締造了中華文化的高度繁榮。在政策上,宋代頒布了諸多崇尚節儉的政策,倡導大家崇尚儉樸,同時引領了宋代的社會風氣及美學理念。因寬松的政治環境,宋代藝術融合了儒、道、佛三家,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禪宗思想及理學思想[1],由此形成了追求至簡、典雅的新審美思潮。
宋代的美,如道家所言的“大道至簡”,簡單是高級的更深層釋義。如今的宋代不只是一個朝代的稱謂,更是一個提煉的極具價值的藝術符號。不同于前朝大唐的大紅大綠,宋代受金石學的影響,士大夫們更崇尚使用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具,同時熱衷于收藏不同的器物,以使得工藝造詣得以耐人尋味,審美境界也愈發超然物外。
1.2.1 氣韻層次營造
如上文所述,宋代的美融合了儒道佛三家,在《洛陽古第宅中》記載了士大夫修建庭院景觀的風尚,喜歡疊石假山及栽種各類植物,將屋內空間與室外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了更為寬闊的居住環境。與此同時,屋內多使用不同類型的隔斷物以劃分不同的空間,卻不失通透和靈動,如使用屏風、帷幔、竹簾或木椅等陳設塑造了空間的層次感。空間的層次營造在宋代的藝術作品中也多有體現,其講究采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在畫作中表現為由遠至近、由深至淺的流動型的描繪手法,頗具韻律感。對于流傳下來的宋代的茶器與香器,其器皿的型和韻往往也隱藏著喻之山水的美感。
1.2.2 自然幽韻匠造
宋代提倡勤儉質樸,室內家具常用楊木、杉木、櫸木、榆木等普通的軟木制成,并使用金屬、陶瓷等裝飾重要部位[2]。宋代家具的顏色以偏素色居多,簡潔質樸的低飽和度色彩的應用將自然氣韻應用在美學創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宋代燒制的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工匠打破了傳統五色的應用,尋找到了更能體現自然本源的天青色,沒有花邊和紋路的表現形式流露著謙卑、含蓄和輕柔。除常用的木材和裝飾用的金屬、瓷器,室內通常使用竹、草、藤等一些天然的材質進行屋內裝飾,將自然與人文的結合發揮到極致。
1.2.3 簡約實用創造
宋代美學除了視覺上的創作,其隨著小木作技術的發展以及宋朝垂足高坐起居生活方式的興起,高型室內家具陳設成為這個時代標志性的產物,舒適性成為其創造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例如,宋代興起的玫瑰椅、交椅、圈椅、靠背椅等諸多垂足坐座椅款式,其中的圈椅和官帽椅的靠背設計為符合人體脊椎結構的弧形,兩邊加以銜接下來的扶手,因其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流傳至今。《春游晚歸途》畫中的一位仆人,扛著一把造型獨特的交椅,椅背上有一個似荷葉狀的托,這類椅子在士大夫中較為流行,其概念類似于現代的躺椅,可在出游的時候仰臥休息。宋人將智慧與精湛的工藝相結合,將美學與生活相融合,形成不單是“雅俗共賞”的宋代美學,更是“生活美學”。
在建筑室內空間中,除了墻體、梁柱、地面以外,剩余可移動的室內裝飾都可以成為室內陳設品,根據其實際功能又可分為以家具類為代表的實用性陳設與以掛畫擺件為代表的觀賞性陳設。
實用性陳設,主要指的是室內空間中的家具等生活必需品,是室內陳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宋代在藝術、文學、哲學等領域有巨大的進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文人雅士與百姓對于居住文化、室內環境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其追求已經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
宋代室內家具已經從傳統的“席地而坐”轉變為“垂足而坐”,這種家具制式的改變使原有室內空間格局得到了重新定義,家具形式也逐漸從“躺下去”向“站起來”進行發展,符合人體工學的高型家具的出現讓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適與便捷。整體家具風格也受到宋代整體社會環境的影響“化繁為簡”,以實用性家具為主,家具結構由箱體壺門轉變為框架結構[3],在局部利用精細的裝飾進行點綴,選材“因地制宜”以木材為主,其簡單的樣式與結構也減少了材料的使用。宋代室內家具主要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和屏障這幾大類。
2.1.1 椅凳類
作為“垂足而坐”的代表,正是由于椅凳的形式的改變,使宋代高型家具逐漸走向系統、完善、普及。椅凳的類別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長凳、方凳、圓凳和月牙凳等,墩有圓墩、藤墩、繡墩等[4]。如圖1 所示,其中以靠背椅最具代表性,整體為框架結構,橫木、背板及兩側的支撐縱橫交錯,搭腦的造型從官帽中汲取元素,幾乎沒有過多繁雜的裝飾,樣式簡潔明快。
2.1.2 桌案類
桌案因其多樣化功能,在室內空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按照其功能可以劃分為供桌、書桌、琴桌、畫桌、酒桌、茶桌和棋桌等類型,多樣化功能表明了宋代時期百姓生活娛樂方式豐富多彩。桌與案形式上相近,由于其使用方式、場景與功能不同,在尺寸上有所差距,桌與案的細微差別體現在桌的腿位于面板的四個角,向下垂直延伸,而案則是在桌面底部向內收縮一定距離再向下延伸。整體上桌案類家具具有明顯的框架式結構,桌腿較細,體量較小。
2.1.3 床榻類
隨著高型家具的普及,榻與床的高度相近、形式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可以明顯看出的是床的寬度寬于榻,并且設有圍欄和帳幔,而榻通常背面搭配屏風來使用。從功能上來看,相對于榻床的使用場景更為私密,主要用于睡覺,而榻的使用范圍則較廣,可以作為坐具或寢具用來休息,也可放置物品,其造型更加豐富,腿部常用鏤空雕花進行裝飾,沿襲了前朝的家具裝飾風格。
2.1.4 柜架類
按照功能劃分,宋代的柜架類家具分為儲物用的柜、箱與陳設裝飾品、納置衣物的衣架、花架、巾架、鏡架和燈架等。箱體多為上下開合,易于放置重物,柜類相比于箱體高度更高,門多為對開,門上的裝飾圖案以對稱形式分居門的兩側,其內部設有隔斷,便于物品的整理與收納。
2.1.5 屏障類
屏障是一種實用性與裝飾性兼備的室內陳設品,并且廣泛適用于各種生活場景。按照造型可分為較大尺寸的座屏、折屏與尺寸較小的枕屏、硯屏。屏障具有分割空間、標注室內中心、障蔽擋風的作用,可以在保證室內環境私密性的前提下增加與室外自然環境的聯系,利于引入自然光,改善室內空氣的流動。同時,屏障類家具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的使用需求改變其位置與形態,對室內空間進行重新劃分。其裝飾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具有裝飾美感的底座與屏風上的書畫裝飾,其中掛屏就因可將書畫掛于其上而得名。在宋代的《梧陰清暇圖》中,梧桐樹下、大屏風前,主人端坐書桌前讀書寫作,形成一種獨特的意境。

圖1 宋佚名《羅漢圖》中的玫瑰椅(折背樣)
在宋代重文輕武的社會背景下,儒、釋、道三家思想融合,文化、藝術與商業手工業形成多元化發展。詩詞書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及百姓生活更加富足,使得民間的文娛活動種類多樣,形成了宋人高雅清遠的審美趣味,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更是把焚香、烹茶、插花、掛畫并列為四藝,同時宋人逐漸開始重視對室內空間的藝術性裝飾。
受到金石學的影響,除了文化興起帶來宋人對筆、墨、紙、硯的熱情,還燃起了對珍貴的陳設擺件收藏的興趣。文人雅士通常將珍貴的擺件放置家中進行裝飾,一方面展示自己貴氣,另一方面利用精美的擺件陶冶情操,得到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滿足。觀賞性陳設主要指的是對室內空間進行裝飾點綴的陳設品,相比家具并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是一種裝扮空間,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主要包括香爐、字畫、植物。
2.2.1 香爐
香爐是宋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陳設品,不僅其實用功能可以改善室內氣味,而且精美的造型是裝飾空間的重要物品,書房、閨閣、廳堂中自然會有香爐、香瓶、香箸等物品。
2.2.2 書畫
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書畫成為最普遍的且最不可或缺的室內陳設。宋代書畫多以山水、花草、鳥獸等自然元素為題材,為室內增加雅趣,陶冶情操。通常宋人通過畫卷展示的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情懷,以畫自居,畫中的自然景色與室外形成呼應,將自然引入室內,形成天人合一的意境。書畫通常在室內以懸掛的方式來進行展現,如果畫幅過大,還通過手卷的形式進行存放,展示在書架、桌案上作為一種陳設。
2.2.3 植物
植物可以對室內進行裝飾與點綴,其獨特的香味可以改善室內環境,營造出帶有自然韻味的室內氛圍。宋代,植物在室內陳設中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文人通常以花來體現出自己特有的品質與情懷,展現獨特的審美意趣。文學家蘇軾編纂有《格物粗談》一書,專門指導人們掌握保養花草的技術。同時,承載植物的形態各異的器具同樣可以裝點房屋[5]。
宋代美學理念下的氣韻層次,通過隔斷的陳設塑造流動的空間美感和層次感。如今的室內設計所追求的不再是滿足基本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使得更具文化感和歷史感的中式和新中式設計風格受到追捧。對于中式風格的設計,如今多是對于元素形式的單一應用,而缺少更深層次的意境美感塑造。宋代美學所營造的從物境—— 意境——心境給予了現代室內設計的很大啟示。
位于深圳的ICON HOTEL 酒店,并不是靠表層的裝飾堆砌而成,而是應用文化和歷史的語言重新進行現代化詮釋,如圖2所示,其設計打破常規的圍墻設計,最大限度地考慮自然光線的充分引入,應用玻璃圍墻和屏風如同宋代設計的簾幔和竹簾等,為空間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塑性,使動線更加的靈動。圖3 所示的過道設計借鑒園林造景的手法,在走廊上塑造了小型景觀,打破了空間中的視覺和心理邊界,讓室內室外聯動,增添了使用者與空間交互的更多可能。宋代陳設藝術給予現代設計的不僅僅是元素上的視覺美感,更多的是“再現”“隱喻”“抽象”的設計手法,應結合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情感進行新的藝術詮釋。
家具是室內塑造的重要載體,有助于對于室內藝術形式的渲染和風格的展示,同樣象征著居住者的情操與境界。宋代的家具以“素雅”著稱,舍棄了傳統的復雜裝飾而體現出更高層次的裝飾[6]。如今的現代化家具所崇尚的簡約風格與宋代的家具特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以木框架為結構的家具結合現代化的技術越來越受人們偏愛,滿足了人們更高品質的精神追求。
浙江遂昌的茶園村,因村民高度的生態保護意識,守護了原始的生態環境和古老建筑,如今的鄉村在改造下融入了現代化設計元素,將其改造為一個旅居生態村,名為“旗山俠隱”。設計借由詩化的現代語言去表達,打造一種歸隱、舒適、自然與現代的生活環境。如圖4 所示,大堂的設計將不同種類的原生態材料進行全新組合,老榆木材質細細打磨的餐桌椅子、竹編沙發與現代化照明設施相結合,塑造了一場現代與古代的無界對話,這里的每一件榆木家具都是對返璞歸真的最好解讀。設計者將青瓷茶具和香爐(見圖5)用作室內的點綴,當地自然的竹材被應用在細微的點綴之處,與窗外景色要相呼應。宋代陳設藝術所賦予現代家具的更多的是為空間環境帶來韻律感,為使用者帶來舒適感。
在人類探索居住環境的過程中,衍生了多元化的室內設計風格。隨著人們對于設計內涵的追求,設計者更注重創意與文化的結合。宋代作為一個全民風雅的時代將雅致應用至極,將隱約之美應用于器物和空間營造中。“詩意棲居”的宋代陳設藝術為現代設計提供了更多的設計可能,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碰撞下的產物,積極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營造出韻味與舒適性兼備的室內空間。

圖2 ICON HOTEL 玻璃圍墻和屏風

圖3 過道景觀設計

圖4 旗山俠隱大堂

圖5 香爐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