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5月16日文章,原題:私營企業的不確定性促使年輕求職者在國內龐大的政府機構找工作 厭倦了為普通薪水長時間工作,董亮(音)正打算為當公務員而放棄在深圳某小型科技公司的工作。24歲的他是數百萬在疫情后迫切想找到穩定工作的中國年輕人之一。
隨著中國經濟已從疫情中反彈,全國的總體就業市場穩步改善。但新一波中國年輕人才正漸漸冷落私營行業工作,追求鐵飯碗。近158萬人參加2021年度的中國國家公務員考試,競爭約2.57萬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工作崗位。
在深圳從事公務員考試培訓的李東杰(音)說:“公務員職業在年輕人中的吸引力空前高漲。如果說5至10年前此類職位給人的印象還是穩定卻枯燥,那過去5年來已發生明顯變化——無論是中國政經環境發生變化使然,還是源于公眾對老齡化的擔憂。”
其中也存在經濟考量,如今公務員收入常高于私企。董亮說,若他如愿獲得大灣區惠州市某鎮政府的一個初級職位,每月收入能達1.4萬元,還不包括福利。
近年來,中國年輕人對職業的愛好已發生變化。20年前,很多大學畢業生會盡快報名參加GRE(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對當時很多中國優秀人才來說,最好的職業前途是出國留學,或為蜂擁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工作。
那時的中國年輕人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同齡人一樣,渴望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穿耐克、吸萬寶路煙。這些全球品牌當時最時尚,此類外企提供的崗位也賦予中國年輕人最大的自我價值。
但如今,就什么類型工作能實現自我價值而言,中國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許多人越來越擔心企業的激烈競爭,包括所謂的“996”工作文化。此外,如今中國新的畢業生還更加愛國,且比前兩代人更愿意支持中國共產黨的理念。
南京大學研究生童彤(音)放棄已獲得的讀博機會,參加了廣東和海南的公務員考試,此后她被深圳市某街道辦事處聘用。她說:“盡管這份工作并不需要高技能,但能真正使老百姓受益,推廣政策并幫助解決當地很多問題。我個人感覺,這對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作者HeHui-feng等,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