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太空艙的廁所設不完善,宇航員的尿液會通過簡單的裝置被直接排入天空。由于太空中溫度很低,這些尿液在出艙的一瞬間,就會立刻變成無數冰晶小顆粒。
北極并非一直都是冰天雪地。在北極圈附近的一些地方,一到夏天就會百花齊放。北極熊穿行花海時,會讓人誤以為它們走錯了地方。
美洲短吻鱷熬過冬天的辦法很特殊。在被冰封前,它們會將鼻子伸出水面,保持呼吸,然后進人冬眠狀態。美洲短吻鱷能感知結冰的時間,提前做好被凍住的準備。
冬天凍傷了怎么辦?正確的辦法是,將凍僵的部位放在40℃的恒溫水中20—30分鐘。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趕緊前往醫院的燒傷科。沒錯,燒傷科也負責處理凍傷。
在捕捉藏在雪層下的獵物時,北極狐會先左右歪歪頭,“賣賣萌”。事實上,北極狐是在用兩只耳朵分別傾聽,以便準確定位獵物,然后一擊命中。
強大的北極熊也很“脆弱”。它們最主要的食物是通過冰洞狩獵獲得的海豹。一旦北極迎來一個異常炎熱的無冰春天,北極熊就可能因為無法狩獵而遭遇滅頂之災。科學家預計,這樣的春天可能會在21世紀末出現。
南極海洋中生活著一種奇特的冰魚,身體就像冰一樣是半透明的。它們是唯一一種既缺乏紅細胞,又缺乏血紅蛋白的脊椎動物。
釋放古老病毒是全球變暖的危害之一。全球變暖導致冰川縮小,可能會讓已經被冰封其中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的微生物,比如病毒被釋放出來。
地球形成以來最大的寒流出現在約7議年前從極地到赤道,整個地球幾乎都被冰覆蓋。
太陽周圍環繞著七彩的巨大光圈,我們甚至還能看見多個太陽,這種罕見的現象被稱為“幻日”。如果半透明的薄云里整齊地垂直排列著許多六角形柱狀晶體,在太陽的照射下就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在火星的南極遇到下雪,你或許會誤以為是起霧了。這是因為這里的雪花非常小,只有4—13微米。這些雪花其實不是雪,而是冰凍二氧化碳的結晶。
全球隕石數據庫中共記錄了約7000塊隕石,其中有近44000塊發現于南極。這主要是因為南極低溫、干燥的環境有利于隕石的保存。目前,在南極發現的時間最久遠的隕石來自約280萬年前;而在其他地區發現的隕石,最多是凡千年前撞向地球的。 科學家研究發現,冰敫凌要好吃,冰晶的尺寸應該維持在大約40微米左右,約為頭發絲粗細的一半。
在冬天的湖里有時能看見冰浪,就像是浪花被瞬間凍住了一樣。但事實上,這是冰面還沒完全融化時,被風給吹出來的,或者是因為冰面融化程度不同,造成了類似浪花的起伏。
地球上最干凈的空氣在南極洲的南冰洋上空,因為這里是地球上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最小的地區之一。
有一種顯微鏡叫冷凍電子顯微鏡,它利用電子顯微鏡和計算機軟件,幫助科學家觀察冷凍固體的生物大分子。如今,冷凍電子顯微鏡已經能夠觀察到原子級別的結構。
因此,科學家們將這場可怕的寒潮稱為“雪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