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遠

北京奧運會是楊伊琳的輝煌時刻。她和5名隊友穩扎穩打,發揮出色,一起實現了中國體操女隊奧運團體金牌零的突破。
楊伊琳記得剛進國家隊時,有一次在澳大利亞比賽失敗了,時任教練陸善真說:“你應該在比賽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拿出優質套。”楊伊琳開始意識到,只有做好每一個細節,完成好每一個成套,才能為團隊的獲勝做出貢獻。
2008年,楊伊琳是中國體操女隊新一代的生力軍,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雖然緊張,但更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比賽中,她肩負著在跳馬和高低杠兩項中拿高分的重任。
這屆奧運會,中國隊面對的是如日中天的美國隊。女子團體決賽,第一輪跳馬楊伊琳打頭炮,干凈利落地完成了腱子小翻720度轉體。第二項高低杠,美國女隊發揮出色,領軍人物柳金獲得16.9的高分,現場喝彩聲為她們而起。高低杠也是中國體操女隊的傳統強項,和美國隊實力相當,誰能勝出,就要看成功率了。此時,準備上場的楊伊琳和隊友江鈺源、何可欣3人圍成一個圈,將手搭在一起鼓舞士氣。楊伊琳頂住壓力,高低杠上每一次轉體、每一個扭臂都自信從容,落地穩穩釘住。這一輪結束后,中國女隊以1.125分領先美國女隊,開始在積分榜上領跑。

經過楊伊琳和隊友共同努力,中國女隊問鼎奧運,實現了奧運夢。那一刻,她和隊友相擁而泣。楊伊琳說:“感謝為女團登頂默默付出的團隊。”這屆奧運會上,她還收獲了全能、高低杠兩枚銅牌。
2009年楊伊琳因腰傷,不得不接受手術。2010亞運會,她獲得了亞運會團體冠軍,同年在體操世錦賽上摘得團體季軍。2012年年底,她退役了。楊伊琳說:“北京奧運會讓我體會到什么是苦盡甘來,夢想成真。而后與體操的難舍難分,讓我深深了解了自己對體操的熱愛,也懂得了樂觀和勇敢。”
楊伊琳的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讀于北京體育大學。她至今記得進入大學報到的第一天,進入各部門蓋章,一天下來跑了很多路。她發現大學里有很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可以自主安排生活。
楊伊琳活躍在各個社團里,參加演講是最主要的業余生活。她和同學一起走進北京高校開展的“中國夢”系列演講,結合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人樹立斗志。2019年12月31日跨年夜,楊伊琳還參加了學校的《全力以赴 2019年體育人跨年演講》,在互聯網平臺播出。為了打磨自己的演講稿,糾正語氣、神態、手勢和動作,她請來專業教師指導。從磕磕絆絆到聲情并茂的脫稿演講,她用了相當長的時間。
楊伊琳希望擁有各種人生經歷。業余時間,她還在娛樂圈中試水,發現演員這個行業和運動員比起來又是一種全新感受。當運動員時,到了賽場上要很快進入狀態,拍戲時,燈光、音響等很多設備都要等待到位。楊伊琳表現不錯,但最終沒有選擇娛樂圈,她清楚體育才是心之所向的事業。
楊伊琳在校期間對學習絲毫不放松。她曾赴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學習訪問一年,看到美國的體育產業、俱樂部文化,感受到不同體制下體育賽事和美國民眾的體育生活。在深入學校的體操社團后,楊伊琳體會到美國人對體操的熱愛,也點燃了她在國內推廣體操的熱情。她說:“提到體操,國人觀念中就蹦出了競技體操的畫面。其實,體操是運動之父,有很多練習方法,適用于各個年齡層。我希望未來自己有機會從觀念上轉變這種認知。”
本科畢業前,楊伊琳來到清華大學實習。清華的運動氛圍濃厚,她和老師一起參與健美操授課。教動作并不困難,難就難在如何因材施教。她還記得自己帶的第一節體育課,做過熱身操后,還是有學生在跑步中抽了筋。自那以后,她開始關注每名學生的自身條件,根據他們的特點提升自身能力。清華的實習經歷為楊伊琳現在任教中山大學打下了基礎。
2020年9月,楊伊琳成為中山大學的青年教師,全新的身份讓她有了新的前行目標。
剛進課堂,就聽見學生的各種聲音:“楊老師,我看過你比賽,請給我們簽名吧!”“ 楊老師,你體操水平很高,身材也好。”每次課后總有學生向她討簽名、求合影,對于這份熱情和愛戴,她總會一一滿足。學生對楊伊琳的點贊,也成為她執教的動力。
站上講臺,楊伊琳盡心盡責。她說:“就像當年我練體操,教練們對我要求很嚴格,在大學中同樣,有要求才有規格。”
楊伊琳執教的健美操是公共體育必修課,需要一定的柔韌性。每當楊伊琳要求學生練習滾翻等動作時,體操房內就會發出“啊”的叫聲。她對學生說,“拉伸能夠練習身體的協調性,只要努力嘗試,就會有進步。”因為這份鼓勵,學生們對健美操也有了熱情,課余時間會自覺練習。

很多學生愛體育,卻不愛體育課,楊伊琳用游戲讓體育課不再枯燥。有些學生力量弱,跑步后抽筋,楊伊琳用小游戲加強他們的體能訓練,用小組合作形式開展速度類挑戰賽、接力賽等,既讓他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又能減少身體上的疲勞感。
在中大,楊伊琳還執教校健美操隊。去年招生前,她通過公眾號發布信息,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前來嘗試。目前,校健美操隊共有30名學生,來自不同專業。有健美操比賽時,楊伊琳要親自帶隊參加。她說:“以前自己比賽只專注于自己,帶學生比賽讓我感到責任之大。”去年的一場健美操比賽是通過網絡直播進行的,楊伊琳在現場要指導健美操動作,又要統籌協調瑣碎事情,負責播放音樂,確保網絡暢通等。這支健美操隊伍人才輩出,有些學生還帶領自己所在的學院比賽獲得了不錯成績,還有學生參加省大學生體操比賽,也獲得了佳績。
中山大學有多位世界冠軍教師,對楊伊琳來說,這不會成為壓力,“我反而覺得這是交流學習的好機會,遇到難題可以向他們請教”。
楊伊琳是個樂于發光發熱的年輕人。去年9月,她加入國家體育總局優秀運動員的志愿服務,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進脫貧攻堅戰的貴州省榕江縣,為山區孩子帶去電影,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也讓他們通過鏡頭看到廣闊的天地。榕江有“體操之鄉”之稱,楊伊琳對那里有著特殊感情,那里的小朋友從小就享受著公益體操課。楊伊琳帶著山里娃一起上體操課,一起玩游戲,體驗體育的樂趣。
多年的運動生涯讓楊伊琳對恩師們充滿敬意。去年,恩師陸善真的病逝,讓她陷入深深的悲傷。她和國家隊教練劉群琳聯系,本打算春節進京看望教練,可苦于疫情,沒法實現,但她還是向教練送去新春問候。當年在北京,楊伊琳想念家鄉廣州的奶黃包、蘿卜糕和糖水。如今回到廣州,她又開始想念北京的銅鍋涮肉和北方面食……
退役9年,楊伊琳和體操迷聯系不多,但看到老朋友在微博等社交平臺留言,還是很興奮。她也通過網絡提供精神支柱,鼓勵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