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賓

2020-21賽季的CBA聯賽常規賽獎項在季后賽開始前揭曉。最受矚目的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獎評選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尤其是CBA公司用累積貢獻值這一數據統計來做篩選標準,令不少球迷表示質疑。
郭艾倫最近幾年一直在爭奪MVP,并且常年成為大熱門,此次再度與該獎項無緣。這位國手級別的后衛直接丟掉了參評的資格,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郭艾倫本賽季常規賽場均為遼寧貢獻23.1分,這是在常規賽尾聲因傷連續缺陣7場的情況下,拿到的職業生涯第二高得分,2018-19賽季為23.2分。在楊鳴執掌球隊教鞭后,郭艾倫的球風發生改變,除了個人進攻效率提升,分球與進攻梳理也有了明顯進步,不僅自己發起進攻制造威脅,還盤活隊友,使全隊進攻全面開花。本賽季常規賽,郭艾倫場均有8.1次助攻,凸顯了他的掌控能力。
郭艾倫這一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他帶領球隊拿到了常規賽第二名的佳績。但CBA在賽季前制定的規則,牢牢限制住郭艾倫入圍評選。
每支晉級季后賽的球隊只能有一人入圍MVP候選名單,且必須是全隊累積貢獻值最高者。這樣的評選標準除了郭艾倫吃虧,廣廈隊的趙巖昊、孫銘徽和新疆隊的曾令旭等人也都被排除在候選名單之外。反觀首鋼隊的朱彥西、四川隊的韓碩等人意外入圍,令不少球迷大跌眼鏡。那么,這樣的評選標準到底合理不合理?
評選MVP,從字面理解就是挑選出常規賽最有價值的球員,亦即選拔表現最為出色的運動員,球員單賽季的表現以及給予球隊的幫助是競爭的核心要素。至于一支球隊不能有兩人參選,從規則上就欠考慮。MVP評選是選拔最優秀者,CBA本身強弱隊之間的差距就比較明顯,加上一些俱樂部的訓練和保障機制遙遙領先,讓大部分球隊主力成為國家隊人選。從今年的全明星賽就不難看出,正賽的首發名單中除了周琦、沈梓捷之外,南北明星對壘幾乎成為廣東和遼寧本土球員的競爭。
考慮到聯賽自身的情況,CBA公司用高階數據評判MVP候選人,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只相信數據而忽略了球員表現,引起爭議在所難免。如何在利用好高階數據的前提下,設身處地為球員和球隊著想,這對管理者來講至關重要。CBA聯賽作為亞洲影響力最大的職業籃球聯賽,在評選獎項上應當謹慎,評判機制要合理化 、透明化。
CBA公司管理層應認清聯賽的發展現狀,不能照搬國外聯賽的數據體系,同時也不能固步自封、盲目篩選。MVP這個獎項之所以每年評選都會引起不小轟動,主要原因在于球員們辛辛苦苦一個賽季,都對自己有所期待。如果評選機制和標準能夠在賽季開始前,由專家做專業解讀,與俱樂部球隊、球員充分溝通,并給球迷們一個合理解釋,一定可以避免很多誤會。
公開公平講原則,這樣的評選自然會讓球員心服口服,也能讓一些“挑刺”的球迷閉嘴。否則,CBA官方將會損傷顏面和公信力,砸了自己的招牌。
至于媒體自發評獎的情況,相信還會延續,畢竟與官方和專家的視角有所不同,或許更能體現球迷的傾向。官方與民間各有評選活動和評選辦法,無論結果相同還是各異,規矩都應當是合情合理的。另一方面,本賽季出現的爭議也說明人們對評選本身興趣有限。職業聯賽需要有一些傳統的調劑性活動,各類球星評選便是其中之一,沒有哪個球員為爭取當選MVP而戰,媒體和球迷也無暇計算數據,來鼓勵球員競爭選項。
一項評選活動是否健康積極,要看其結果有無違規,還要看規則本身是否合理。評選之前應當充分介紹和解釋規則,如有瑕疵和不妥,盡早調整和補救,以保證評選結果最大限度地服眾,免得做“事后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