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強
(阿克蘇第一人民醫院 新疆 阿克蘇 843000)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極為多見的疾病,其病情的發生率較高,這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常發于中老年人群。在患者發病后,會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行走困難、癱瘓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在病情嚴重后,常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對損傷的腰椎間盤進行修復。但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下肢出現劇烈的疼痛,降低患者的預后[1]。為此對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進行有效的治療,緩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將對臭氧聯合射頻治療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下肢痛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與探討,現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收診的出現下肢痛的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患者176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每組88 例。納入標準:(1)符合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的判斷,并沒有其他疾病的病癥影響;(2)患者愿意接受此次實驗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3)本次研究的方案經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排除標準:(1)患有惡性腫瘤、全身性傳染疾病等重大疾病;(2)存在嚴重認知障礙、精神疾病或明顯記憶損害;(3)患者為過敏體質,對本次治療使用的臭氧過敏。對照組88 例中,男性46 例,女性42 例,年齡23 ~60 歲,平均(42.3±0.3)歲;觀察組88 例中,男性48 例,女性40 例,年齡22 ~63 歲,平均(41.1±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臭氧治療。對患處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后,對患者采用1%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在CT 的引導中,對穿刺位置進行確定,采用射頻穿刺針進行穿刺,確保針頭位于椎間盤的中央,將15mL 的臭氧(50μg/L)緩慢注入,在CT 觀察下,保證臭氧的均勻分布,隨后將針頭拔出,進行止血,采用醫用的無菌膠布對穿刺點進行遮蓋。
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射頻治療。臭氧治療的操作與對照組相同,在完成臭氧治療后,在對患者進行10 ~15 min 的觀察后,若無異常情況,則可患者進行射頻治療。將穿刺針退至靶點,將Baylis 射頻治療儀接入穿刺針上,依次進行阻抗測試、感覺神經刺激、運動神經刺激,在確定針尖周圍無神經后進行射頻治療。在治療完成后,對穿刺點進行消毒、遮蓋。患者均臥床休息3 d,在3 個月內禁止腰部的負重運動。
(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值為10 分,區間0 ~10 分,0 為無疼痛,10 為疼痛劇烈。(3)比較兩組患者的功能障礙指數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的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功能障礙越嚴重。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59%高于對照組的88.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1 個月、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患者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 88 6.15±1.35 1.83±0.98 2.58±1.25 2.31±1.15對照組 88 6.14±1.32 1.88±1.05 3.12±1.32 3.25±1.68 t 0.050 0.327 2.786 4.331 P 0.960 0.744 0.006 <0.001
治療后、治療后的1 個月、3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OD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ODI 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ODI 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 88 46.15±6.86 18.26±6.79 19.88±5.16 21.23±5.61對照組 88 45.55±6.34 21.26±6.81 23.19±6.09 24.56±6.39 t 0.603 2.829 3.890 3.563 P 0.548 0.005 <0.001 <0.001
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主要指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癥的手術治療之后,所出現的持續性、反復性的慢性疼痛,所出現的癥狀在不同的患者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在患者出現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后,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
為了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對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及介入治療[2]。在3 種治療中,保守治療對癥狀較輕的患者有所改善,但對病情嚴重的患者,臨床的治療效果并不明顯,此種方式更適用于進行輔助治療;在手術治療中,經相關研究顯示,手術治療雖能松解瘢痕、黏連,但遠期療效欠佳,術后易復發瘢痕、黏連,引發下肢放射性疼痛等[3]。因此,為了改善患者的預后,介入治療是在臨床治療的最佳方式。臭氧治療和射頻治療都是臨床對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的主要措施。臭氧屬于強氧化劑,能夠縮小髓核體積,減輕患處的壓迫感,并且對患者的疼痛進行緩解,射頻治療可以通過穿刺針改善病灶內部水分子運動狀況,使其產生共熱現象,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4-5]。
在本次的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的單一臭氧治療與觀察組患者進行臭氧聯合射頻治療中,通過對比,能夠發現,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59%,較對照組患者88.64%的治療有效率相比更高。在VAS評分和ODI評分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1、3 個月的觀察中,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表明了采用臭氧聯合射頻治療對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下肢痛的治療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下肢痛的治療中,采用臭氧聯合射頻治療能夠更有效的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