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琨
(云浮市云城區人民醫院婦產科 廣東 云浮 527300)
宮外孕是孕卵在子宮腔外,進行著床以及發育的妊娠,在產科中有著較高的發生率[1]。宮外孕患者在疾病發生后,會出現陰道出血、腹痛、停經等疾病癥狀,若患者不能得以有效、及時的治療干預,則會引發休克、出血等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造成嚴重的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甚至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3],因此,加強患者的有效治療干預,十分必要。目前,臨床主要是采用手術的方法來為宮外孕患者治療,傳統開腹手術在宮外孕患者治療中應用,可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創傷較大,患者術后需要較長時間恢復,且易出現相關并發癥,應用有著一定的局限性[4]。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使得腹腔鏡手術在臨床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得以提高,其具有效果好、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患者較易接受[5]。本研究主要對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療效作觀察,現報道如下。
以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宮外孕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 例。納入標準:(1)經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影像學、婦科檢查等確診宮外孕;(2)妊娠囊直徑<10cm;(3)淋巴、血液等循環系統無異常;(4)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1)腹部手術史者;(2)重要器官功能嚴重損傷者;(3)精神或智力異常者;(4)難以對本研究積極配合者。實驗組中,停經時間31 ~46d,平均(39.02±2.30)d,年齡19 ~41歲,平均(32.02±5.17)歲,妊娠包塊2 ~4.5 cm,平均(2.67±0.31)cm,2 例為傘部妊娠,5 例為峽部妊娠,43 例為輸卵管壺腹部妊娠。對照組中,停經時間31 ~47d,平均(39.39±1.95)d,年齡19 ~42 歲,平均(31.96±4.56)歲,妊娠包塊2 ~4.5 cm,平均(2.52±0.40)cm,2 例為傘部妊娠,6 例為峽部妊娠,42 例為輸卵管壺腹部妊娠。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開腹手術治療,常規消毒鋪巾,采用左旋布比卡因實施腰硬聯合麻醉,完成麻醉后,在下腹部作切口,長度為5 cm左右,進行腹腔環境的探查,將腹腔積血吸出。患側輸卵管暴露后,將患側輸卵管膨出處剪開,取出妊娠物,結扎止血或電凝止血。手術后,0.9%氯化鈉溶液進行腹腔沖洗,并常規縫合干預。
實驗組腹腔鏡手術治療,協助患者保持為仰臥位,消毒鋪巾后,全身麻醉處理,于臍孔上方作切口,長度為10 mm,進行人工二氧化碳的建立。右側麥氏點處作切口,長度為5 mm 左右,將套管(5 mm)置入。左側麥氏點處作切口,長度為10 mm 左右,將套管(10 mm)置入。剪開患者患側輸卵管的相關膨大部位,將妊娠物取出,于10 mm 套管處,將帶線標本袋置入。腹腔鏡引導下,將標本放置于標本袋中。腹腔鏡取出后,對體外線尾牽拉,取出標本袋。術后電凝止血。常規沖洗腹腔,并關閉。兩組術后均常規實施抗生素抗感染。
比較兩組術后6、24、48 h 疼痛程度(VAS 疼痛評分進行評價,0 ~10 分),并比較兩組臨床相關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臨床相關指標:主要為手術出血量、手術用時、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住院時間等。并發癥:主要為尿潴留、出血、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切口感染等。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宮外孕患者術后6、24、48 h 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s,分)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術后6 h 術后24 h 術后48 h實驗組 50 4.02±0.63 2.08±0.34 1.29±0.13對照組 50 5.12±0.37 2.87±0.29 1.57±0.25 t 10.646 12.500 7.026 P<0.001 <0.001 <0.001
實驗組手術出血量、手術用時、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 手術出血量/mL 手術用時/min 術后排氣時間/h實驗組 50 40.23±6.57 14.79±1.06 28.76±3.55對照組 50 44.02±5.33 22.96±6.74 33.68±5.43 t 值 3.168 8.467 5.363 P 值 0.002 <0.001 <0.001組別 例數 術后排便時間/h 住院時間/d實驗組 50 14.73±3.52 3.02±0.60對照組 50 18.02±4.69 4.53±0.43 t 值 3.967 14.465 P 值 <0.001 <0.001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2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n(%)]
宮外孕即異位妊娠,有著較高的發生率,其中輸卵管妊娠的發生率最高,在異位妊娠中的占比在90%左右,若患者的妊娠部位發生破裂,則會出現陰道出血、劇烈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甚至會因為出血量較多,而出現休克等的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6-7]。因此,加強宮外孕患者的有效治療干預,十分必要。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其具有術野清晰的特點,可較好實施手術治療,但是其創傷較大,會對患者的周圍相關組織造成損傷,影響術后恢復,且并發癥發生率高,應用有著一定的局限性[8]。腹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的一種,其具有術中出血量少、手術切口小、術后恢復速度快等特點,患者的相關接受程度較高[9-10]。
本研究中,實驗組宮外孕患者術后6、24、48 h 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手術出血量、手術用時、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2.00%(P <0.05)。表明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可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手術出血量以及手術用時和術后康復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腹腔鏡下手術治療,對盆腔組織造成的影響小,可將異位妊娠殘留組織徹底的清除,且可鑒別盆腔內的相關細微病變,對輸卵管周圍組織粘連的發生控制,確保患者的輸卵管處于通暢的狀態,因此,可提高術后患者宮內妊娠率[11-12]。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應用于宮外孕患者中,均有著一定的價值,其中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可降低患者的手術創傷程度,縮短患者治療和康復的時間,并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