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靜,黃 冰,肖 敏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被美國疼痛學會列為“五大生命體征之一”的癌痛,是癌癥患者最為常見的伴隨性癥狀,屬于機制復雜的慢性疼痛,痛感難以控制,成為了癌癥晚期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對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1]。相關數據表明,在我國每年新發的腫瘤患者大約有180 萬~200 萬人,診斷時即存在疼痛者約為30%~50%,晚期以及轉移的發生率高達75%~95%[2],大約有接近半數患者的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臨終時疼痛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約為30%[3]。近年來,我院胸部腫瘤科積極開展對癌痛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實踐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較好地緩解了癌痛患者的疼痛感,報道如下。
本研究所選152 例為本院胸部腫瘤科2018 年2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癌痛中重度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76 例。對照組76 例中,男58 例,女18 例,年齡28 ~78 歲,平均年齡為(64.67±6.27)歲,其中乳腺癌8 例,占10.52%、食管癌17 例,占22.36%,肺癌51 例,占67.10%;研究組76 例中,男56 例,女20 例,年齡30 ~79 歲平均年齡為(63.43±6.16)歲,其中乳腺癌7 例,占9.21%,食管癌19 例,占25.00%,肺癌50例、占65.78%。全部患者均符合癌痛患者的中、重度標準,依從性較高,均知情并同意納入本研究,全部資料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不愿意被納入本研究者、精神障礙者、依從性不高者均被排除在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常規護理措施,具體為:(1)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營養評估情況以及患者本人的飲食習慣,為患者量身定做具有個性化的飲食補充方案,確保患者的營養吸入。(2)用藥護理。患者服用藥物必須嚴格遵從醫囑,護理人員須認真叮囑患者并落實監督,絕對不允許患者擅改藥物種類以及隨意減少或增加使用劑量,確保患者用藥期間不發生任何意外的用藥事故。
1.2.2 研究組護理方法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規范化護理措施,具體做法如下。(1)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所有護理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常言所說的“病由心生,治病須先治心”就是這個道理。腫瘤患者需要行多次放射、化學治療,身心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絕大對數患者都會有擔憂、害怕、恐懼、懷疑、抗拒甚至是絕望等不良心理狀況,這些狀況不僅不能對病情有任何好的改變,反而會增加患者的疼痛感[4]。所以,護理人員首先應該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在護理的過程中通過和善可親的態度和語言與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及時給患者以精神支持和鼓勵,把患者當朋友當親人,讓患者真切地感受到護理人員真誠的護理服務。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解癌痛出現的原因、機制和緩解方式,改變患者原有的錯誤認知,引導患者主動說出疼痛的程度和相關狀況,削弱患者對藥物的過分依賴,指導或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深呼吸等非藥物方式緩解疼痛,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削弱患者的各種不良心理因素。(2)入院宣教護理:住院患者辦理了入院手續時,絕大對數心里是比較茫然的,無所適從的。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發放癌痛護理知識的折頁或小冊子,詳細講解其中的重點內容和注意事項,認真指導患者填寫疼痛評估表,對患者的實際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叮囑患者每天堅持記錄疼痛情況[5]。(3)環境護理:環境的好壞對于患者的影響是毋容置疑的,尤其是對于癌痛患者的影響是成正比例的,如果是嘈雜的環境或病房不干凈整潔等,患者的心情會更加惡劣,疼痛感自然會增加。反之,結果則相反。因此,舒適干凈整潔、采光良好、通風順暢、溫濕度適宜的病房環境,可令患者心情輕松愉悅,從心理上消除或削弱疼痛感。(4)用藥護理:患者使用醫生開具的藥物之前,護理人員須告知患者藥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同時須將使用方法和劑量在藥物外包裝上明確標注,并叮囑患者,如果在服藥后出現任何的不良反應都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不可以有任何的疏忽。(5)疼痛護理:護理人員應采取隨時詢問、查看記錄等方式密切關注患者的疼痛情況。如果是疼痛劇烈的患者,可告知主治醫生給予適當的藥物緩解、催眠緩解、心理暗示和注意力轉移等方式,幫助患者消除或緩解疼痛的感覺。(6)延續護理:癌痛患者出院后不等于就不會再痛了。事實證明,癌痛出院患者隨時都會有再次疼痛或連續疼痛的發生。因此,延續性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尹春秀研究認為:“對癌痛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6]。延續護理是指在常規護理(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及一般回訪)的基礎上采取定期電話、微信、郵箱隨訪,開設癌痛門診,組織患者聯誼會等方法進行延續護理,切實做到“想為患者所想,痛為患者所痛”的醫療護理服務理念[7]。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癌痛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具體參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標準量表(QOL)對患者進行評分,調查患者的軀體功能、睡眠質量、心理功能和角色功能等。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得分比較( ± 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得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睡眠質量 心理功能研究組 76 86.06±5.48 87.45±4.94 85.57±4.65 89.68±5.04對照組 76 67.43±3.14 69.45±3.26 68.53±3.27 70.46±4.63 χ2 15.3696 13.63627 9.8942 14.7389 P<0.05 <0.05 <0.05 <0.05
現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普遍提高,同時,各種新興疾病也在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而無孔不入,尤其是作為人類頭號殺手的癌癥,發生率逐年升高,更是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甚至嚴重危害到很多患者的生命安全[8]。于是癌痛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疼痛,不僅是一種復雜的生理活動,而且還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尤其是癌痛,時常呈現出的是持續而劇烈的疼痛,對患者的機體產生難以忍受的折磨,進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心理情緒,部分患者常因此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最終選擇輕生[9]。因此,我們醫務工作者面對癌痛患者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在病痛中給予最大的關懷及最優質的護理與治療。也因此,規范化護理措施的實施對癌痛患者是尤為重要的。護理人員既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藥物止痛和緩解,更要加強自身的業務能力,以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心態服務患者,最大限度地尊重和滿足患者的各種合理訴求和意愿,確保護患者關系良好,親切溫和地進行交流溝通,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消除各種不良心理因素,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最后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對癌痛患者實施規范化護理服務效果良好,對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