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麗,黃燕娜,黃少婭,方麗芬
(普寧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 廣東 揭陽 515300)
在臨床心血管危重癥中,主動脈夾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死亡率高,其發病機制主要是遺傳或代謝異常導致主動脈中層囊樣退行性變,主動脈腔內的血液從主動脈壁內膜組織發生破損進入中膜,使中膜分離并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從而造成主動脈真假腔分離的病理改變。主動脈夾層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往往有許多基礎病,20%有冠心病、30%有糖尿病,50%的患者有高血壓病等,目前我院對于主動脈夾層的主要治療方法有保守及介入手術治療。術后患者需長期康復治療和護理,康復訓練內容及治療護理技巧多,術后患者需長期康復治療和護理,后續的護理在患者的病情康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1],若術后康復指導、延續性護理不到位,極易危及患者生命增加并發癥和再次發病風險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臨床表現為多種功能損害和認知功能障礙,降低患者社會活動能力增加家庭、社會負擔。因此我院自2018 年開始對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主動脈夾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組方式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患者30 例和對照組患者30 例。所有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為自愿參與研究。排除伴有嚴重惡性腫瘤疾病以及嚴重器質性疾病者。觀察組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齡20 ~83 歲,平均為(51.52±1.74)歲。對照組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齡20 ~83 歲,平均為(52.08±1.0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診斷、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1 對照組方法 給予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其進住重癥監護室,按病情需要給予嗎啡靜脈用藥止痛;并對其進行認知功能障礙評分,常規給予評估、觀察與宣教。
1.2.2 觀察組方法 給予延續性護理:(1)住院期間。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①準確評估。向每位患者講解延續性護理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法,收集記錄患者準確的聯系方式及日常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并將認知功能障礙評分描記成曲線圖標制定為冊,將其存檔為后期治療護理提供依據。②由專責護士據情況給患者制定個體化宣教和延續性護理方案,采用一對一單獨輔導宣教指導,告知患者關于疾病各項知識、疾病的轉歸及預防并發癥的各項措施,利于患者對疾病各項知識完全掌握。為了能夠降低其夾層破裂、內瘺、支架移位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叮囑患者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保持大小便通暢及避免情緒激動,同時避免進行增加腹、胸腔壓力的運動,加強床上運動指導預防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③建立網絡隨訪制度,科室制定疾病健康宣教制度、流程并實施,培養專責護士對個體化宣教流程靈活熟練應用。(2)出院后護理。①由專責護士建立專科疾病微信群進行心理護理、健康宣教,方便患者在群里互助交流鼓勵,對有疑問或需要幫助時由專責護士隨時解答提供幫助。同時根據個體化護理延續方案對患者的隨訪、評分以及檔案登記工作,制定個體化宣教指導手冊交由患者或家屬管理記錄,專責護士定期查看及隨訪時登記記錄。出院2 周內,護理人員應每3 天進行1 次電話、微信視頻隨訪。1 個月后,應每周進行電話、微信視頻隨訪1 次,直至術后3 個月,以后每月電話、微信視頻隨訪1 次,直至術后12 個月。院內組織專科專責護士定期對隨訪情況進行反饋,有利于對護理治療內容進行調整。叮囑患者術后1、3、6 個月、1 年后每年進行復查,從而對其認知功能改善情況以及身體機能進行充分了解,并進行認知功能評分,描記認知功能曲線圖裝訂成冊,給專責護士動態觀察評估、對比患者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況為隨訪時心理護理定向標。②建立上門隨訪團隊。實施評估、宣教及對癥處理使患者掌握從入院到出院的專業護理。成立居家護理小組做好患者出院后自我康復治療的銜接工作對患者進行上門隨訪,在條件允許下,針對不同特殊人群如:遵醫行為差、自律性低、依賴性強、文化程度低等患者采取上門隨訪制度,根據患者個體化的不同需求制定上門隨訪時間,一般情況下每月上門隨訪一次,個別特殊病情最短上門隨訪間隔為7 d,30 例患者中11 例給予上門隨訪,占36.7%。每年組織開展2 次“施教會”,由專科專責護士主持并推選治愈效果好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現身說教分享自己的治愈過程,提高患者和家屬信心,拉近護患距離,改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依從性和自我護理的能力。③用藥指導:告知患者術后需長時間按時遵醫囑服藥控制基礎病,告知其清晨用藥能夠促進全天血壓水平的控制同時為患者講解藥物治療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并對血壓、心率、血糖變化指導進行自我監測,據患者實際情況一周3 次測量血壓和心率并記錄在個體化宣教指導血壓監控手冊內,方便隨訪或復診時能及時反饋生命體征情況[2],減少了患者就醫復診的奔波和勞累,減輕了經濟負擔和社會負擔。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再次發病率(1 年內)、心理狀態評分、護理滿意度。
心理狀態評分:SAS 以50 分作為臨界值,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越嚴重。SDS 以53 分作為臨界值,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狀態越嚴重。
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判定護理滿意度,其中非常滿意79 ~100 分、滿意得分60~78 分、不滿意得分在60 分以下,由患者根據自身在醫院期間所獲得的護理感受進行打分,其他人不得給予干涉。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再次發病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再次發病率比較[n(%)]
護理前,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相比無明顯差異(P >0.05);護理后,觀察組主動脈夾層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SAS SDS觀察組 護理前 16.22±1.64 15.59±1.54護理后 7.21±1.02 6.21±1.02對照組 護理前 16.29±1.74 15.59±1.77護理后 10.03±1.17 10.66±1.14護理后t 值 - 9.951 15.934護理后P 值 - 0.000 0.000
觀察組主動脈夾層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延續性護理主要是指對患者入院后直至出院的護理,患者入院后即建立個體化健康宣教管理體系,專職專責護士通過評估、觀察,給患者制定個體化宣教和延續性護理方案采取早期干預宣教指導,促進患者早期康復,采用一對一單獨輔導宣教指導,并要求日常照顧者早期參與掌握,保證出院后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因此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再次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由專職專責護士建立專科疾病網絡微信群進行心理護理,方便患者在群里互助交流鼓勵,與患者的交流中,若發現患者情緒焦躁不穩定,護理人員需及時進行心理引導[3]。使觀察組主動脈夾層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建立上門隨訪團隊和隨訪制度落實,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健康宣教護理延續方案,為患者建立延續護理檔案,把院內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中[4],通過定期上門隨訪、健康教育、開展網絡平臺隨訪、電話、微信視頻回訪予患者飲食行為指導、康復運動指導、服藥監督等方式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5],觀察組主動脈夾層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延續性護理在主動脈夾層術后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