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亮
(廣東省中醫院藥劑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中藥治療效果明顯并且副作用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應對流感和慢性疾病等方面[1]。中藥處方是中藥調劑人員的工作依據,部分中藥存在毒性,劑量和配伍都應該把握清楚。不合理的用藥會造成藥物資源浪費、延誤患者的治療、引發不良癥狀等[2]。為提高藥學服務質量,中藥處方分析是發現中藥處方中的不合理情況,及時進行糾正的關鍵途徑。本次研究的具體內容如下。
隨機選取2 000 張2017 年5 月開具的中藥處方作為研究組和2 000 張2019 年5 月(實施中藥處方分析后)的中藥處方作為對照組。處方來源我院腫瘤科。分析其處方的味數組成,處方中的中藥使用頻率、處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以及具體不合理情況。
單張處方的中藥味數頻率最高是16 ~20 味,分別占研究組和對照組的51.95%和50.75%,見表1。

表1 處方藥味分布情況
在研究組的中藥處方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有甘草、紅豆杉、白花蛇舌草、薄樹芝、茯苓等,使用比例為30%以上;對照組的中藥處方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有甘草、紅豆杉、白花蛇舌草、茯苓、黨參等,使用比例為30%以上。具體數據,如表2。

表2 中藥處方中藥物的使用頻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中藥處方中,不合理現象主要為診斷與用藥不符、藥名使用不準確、用量錯誤、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未標腳注,其中占比例較大的是用量錯誤和未標腳注,見表3。

表3 中藥處方中的不合理現象分析
按照處方上的時間分別將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處方按照開具日期分為4 組份,計算其平均用藥合理率分別為(89.70±0.59)%、(97.69±1.34)%,將中藥處方分析運用于藥學服務后,合理用藥率明顯提升(P <0.05)。
中藥處方分析能總結出某病癥用藥規律,從而輔助臨床和門診用藥。腫瘤科的中藥處方總體多為16 ~20 味的中藥。大體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對腫瘤本身起治療作用,第二類是對腫瘤引發的兼癥起治療作用。第一類中藥處方,常用的中藥有紅豆杉,白花蛇舌草,石見穿等。白花蛇舌草的化學成分主要有蒽醌類、甾醇類等,其水提取物或醇提物對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有顯著療效[3]。紅豆杉水提物能抑制癌細胞增殖,這類中藥的使用頻率較高[4]。第二類處方多為經典方加減,例如腫瘤引起肺部病癥的病人多使用二陳湯或者清氣化痰湯并在此加減,部分肺部功能減弱導致痰癥會考慮使用生半夏作為君藥,起到燥濕化痰作用,佐以茯苓,陳皮,疏散濕痰。生半夏具有一定的腎毒素和粘膜刺激性,用量大應加生姜相殺減低毒性。中藥處方分析可以把這些特點統計整理,成為門診處方治療的輔助資料。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不合理中藥處方共有206 張,對照組則為46 張,P <0.05,表明兩局數據有顯著差異,說明實行中藥處方分析能有效減少不合理處方。
中藥處方分析能夠發現中藥處方診斷和用藥的之間的關系。中藥師需要與醫師進行溝通,判斷其是否與臨床診斷相一致,確保方證對應后,才能開始進行依方調劑[5]。中藥師發現法方藥不一致時應當及時與醫師聯系,對處方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經過醫師確認后更改處方調劑。此外,還需注意是否存在醫師將外用藥物作為口服藥物開出處方的現象。對比數據,對照組的診斷與用藥不符的不合理處方有輕微的下降。
中藥由于地緣文化的差異,同一中藥存在多個中藥名稱[6]。中藥處方應該使用藥典的中藥的名稱。腫瘤科的處方使用部分中藥有生品和炮制品的區分,例如半夏和川烏。醫生應該詳細說明,部分毒性中藥材如果不注明生品,中藥師一般交付炮制品。實行中藥處方分析后,這方面的不合理處方有輕微的減少。
中藥的藥物化學成分相對較為復雜,部分需要長期服用的患者,可能因為某些藥物出現毒副作用,比如為治療部分腫瘤病人出現失眠的癥狀而開的安神藥朱砂中含有汞物質,大量使用該藥物可能出現金屬中毒現象;部分醫生開大量的苦杏仁治療化療引起的咳嗽氣喘,但是過量的苦杏仁苷會使病人出現嘔吐,心悸等癥狀。對比數據,研究組為73 張,對照組為11 張,表明實施中藥處方分析之后,這類型不合理處方藥大量減少。因此藥劑師在調劑時,對中藥的用量用法進行核對之后進行準確的調配;毒性中藥根據藥典規定進行開具,能夠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減少毒副作用。
中藥配伍是根據中醫基礎理論,按照君臣佐使互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治療作用。配伍不當會引起副作用,影響療效。中藥師要分析處方配伍的禁忌,如果處方中出現不合理之處應及時與醫師溝通,并告知醫師更改處方[7]。從結果顯示,研究組為17 張,對照組為5 張,不合理處方顯著減少。極少數醫生開具處方使用海藻與甘草,丁香與郁金,人參與五靈脂配伍,這是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作為藥學工作者應當向醫師指出,更改處方。
腳注是中藥處方中對各種藥物的簡明要求,標注在中藥名稱旁邊的右上角,比如薄荷,荊芥等含由揮發性成分的藥物所煎煮時間不宜過久;礦石、貝殼類的藥材需要先煮15分鐘,再與其他藥材同煎;種子、果實類藥物,如砂仁,益智仁等應先打碎后再煎煮等;部分滋補類的中藥,如人參,紅參等,應標注久煎。規范中藥處方腳注,能夠確保患者準確用藥,確保藥效的正常發揮。對比數據,未標腳注占不合理處方比例最大;實行中藥處方分析之后,未標腳注的比例減少最為明顯,說明中藥處方分析對實行精準用藥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中藥處方分析輔助門診和臨床開具處方,能糾正處方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并有效減少用量錯誤,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和未標腳注等不合理中藥處方。因此中藥處方分析能提高中藥處方的用藥合理率,對改善藥學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