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婷,陳慶麗,解修園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全稱品質管理圈,是自發結合成一個團體,團員間分工合作,應用品管工具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關鍵性問題,以達到業績改善的目標[1],目前品管圈活動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護理領域,且效果顯著[2-3]。經皮腎穿刺鈥激光碎石術是泌尿系結石的主要治療方法,具有損傷小、安全性高、結石取凈率高等特點,已成為復雜性腎結石治療的首選方法,術后常規留置腎穿刺造瘺管引流尿液[4]。各類管道在促進患者康復的同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也帶來一定的隱患。護士是管道護理的直接實施者,管道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疾病轉歸、預后乃至生命,因此,做好管道護理顯得尤為重要[5]。我病區自2019 年5 月開展品管圈活動,以“降低患者腎穿刺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為活動主題,經過8 個月的組織與實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
由我病區護士長擔任輔導員;1名主管護師擔任圈長;圈員9 名組成品管圈活動小組,其中碩士1 人,本科5 人,其余為專科學歷。經全體圈員投票,確定“彩虹圈”為本次活動圈名并制作了圈徽。圈徽七種顏色象征著護士的“七心”服務,運用彩虹圈架起了護患之間溝通的橋梁,改善護理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而降低腎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圈員采用頭腦風暴法,根據自身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的臨床護理問題,提煉主題并進行闡述,針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列出所有待解決的問題,圍繞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 個方面分別打分。按照1、3、5 三級評分法,4 項總分最高的“降低患者腎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為本次活動主題。據文獻報道經皮腎鏡碎石術后腎造瘺管護理并發癥發生率為2.56%~20.51%[6]。
圈員制定“查檢表”,對我科四個病區2019 年4 月1 日—30 日93 例經皮腎鏡碎石術留置腎造瘺管患者的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進行調查,并發癥共36 例,發生率為38.71%,遠高于文獻報道結果。因此,運用何種策略降低該并發癥的發生率是護理人員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根據80/20 原則[7],壓力性損傷、管道牽拉痛、失禁性皮炎為本期品管圈活動的改善重點。
圈員對圈能力進行賦分,圈能力為0.64,按照公式計算出目標值[7],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38.71%-(38.71%×80.56%×0.64)=18.75%。
圈員對三大改善重點進行深入展開,通過頭腦風暴,從護士因素、患者因素、環境因素、方法因素四方面分別運用魚骨圖進行原因分析,其中投票選出要因共17 項,運用冰山圖及關聯圖幫助分析問題真正的原因,得出缺少合適的管道固定方法和材料、無合適的管道銜接和固定材料、患者翻身活動不當等10 個要因,將要因制定真因驗證查檢表再次進行現場查證2019 年5 月1—31 日的21 例次腎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發生原因,其中壓力性損傷、管道牽拉痛、失禁性皮炎各發生7 例次。根據真因驗證柏拉圖:缺少管道護理的正確流程、缺乏有效的滲液處理方法和材料、無合適的管道銜接和保護材料為3 個真因。
參照護理部制定的管道護理相關規范,制定腎造瘺管的護理流程,并對制定的流程進行培訓;將留置管道的注意事項制定成《腎造瘺管自我管理》宣教卡,向留置管道的患者及家屬宣教相關內容;用腹帶固定腰側造瘺管,避免翻身活動時管道牽拉引起疼痛,打折導致引流不暢。運用腹帶+“欣皮固”導管固定帖隔離管道與皮膚,減少管道對皮膚的壓迫;針對腎造瘺管口周圍滲漏引起的失禁性皮炎,運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滲液;對于引流管銜接處三通的各種弊端,設計配套的引流裝置,因止血帶所用的橡膠管本身具有彈力,可與各種引流管、引流袋接頭匹配,故將橡膠管剪成不同長度的小段送供應室滅菌消毒,滅菌橡膠管與腎造瘺管銜接,取代三通的銜接。
皆由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開展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構成比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品管圈活動前后腎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活動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7.59%,與2019 年4月即活動前38.7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形成了腎造瘺管護理的標準流程圖;制訂了腎穿刺患者自我管理宣教卡;改進了腎造瘺管的銜接裝置和固定方法。

表1 活動前后腎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2.1.2 品管圈進步率與目標達成率[7]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本次活動進步率達54.56%;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105.81%。
在全體圈員的努力下,圈員的團隊凝聚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品管手法、責任心等均得到提升。
形成腎造瘺管護理的標準流程圖;改進了腎造瘺管的銜接裝置和固定方法;由圈員負責督察維持期管道管理的情況和數據。
品管圈活動應用于護理技術操作、護理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在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并保證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職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特別是質量改進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8]。經皮腎鏡碎石術后腎造瘺管是患者的救命管道。護理質量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滿足患者需求并達到滿意[9]。本次活動有效降低患者腎穿刺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讓每一位圈員自動自發地參與質量管理活動,成員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10],團隊凝聚力日益增強,最終取得本次品管圈活動進步率達54.56%的良好效果。
通過本次活動,腎穿刺造瘺管護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降低,改善腎穿刺造瘺管的護理質量,提高臨床護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康復,提升患者滿意度及專科護理內涵。品管圈活動結合最佳循證護理實踐結論,強調在獲取現有最佳證據的基礎上制定審查標準,將證據引入臨床實踐,通過全體圈員的努力,促進基于證據最佳實踐的開展,從而不斷提升臨床護理質量[11]。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定的對策僅在筆者所在的科室進行了初步的應用探索,樣本量較小,今后應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該對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