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星,曾秀珍,呂珊珊
(廣東清遠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 清遠 511500)
驚厥在小兒中極為常見,從屬于腦神經功能紊亂范疇內,具有發病率高、發病頻繁等特點[1],如患兒驚厥癥狀反復發作且未進行及時有效治療,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小兒大腦發育和臟器損害,危害其健康和成長。本次研究針對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急診科室收治的60 例驚厥患兒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后癥狀改善效果及降低驚厥復發率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詳細報道內容見下文所示。
選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急診科室收治的驚厥患兒共計60例,按照入院單雙號將患兒分為研究組(n=30)和參照組(n=30)。研究組中,男20 例、女10 例,最小年齡6 月,最大年齡6 歲,平均(3.50±1.50)歲。參照組中,男16 例、女14 例,最小年齡1 歲,最大年齡7 歲,平均(3.30±1.0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無其他合并癥狀,經臨床診斷后均符合小兒熱性驚厥的診斷標準,并且所有患兒家長在知情條件下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苯巴比妥鈉及地西泮過敏患兒,心肺功能不全、呼吸系統障礙、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癲癇發作等患兒。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結合病情酌情給予物理降溫及低流量吸氧、補液等基礎治療。
參照組患兒使用苯巴比妥鈉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381,規格:0.1 g/1mL)治療,每次使用劑量為3 mg/kg,肌內注射,1 次/d,必要時4 ~6 h 可重復注射1 次,治療療程為5 d。研究組患兒使用苯巴比妥鈉聯合地西泮治療,即:苯巴比妥鈉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381,規格:0.1 g/1 mL),3 mg/(Kg·次),1 次/d,肌內注射,必要時4 ~6 h 可重復注射1 次;聯合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957,規格:10 mg/2mL),每次使用劑量為0.3 ~0.5 mg/kg,1 次/d,靜脈注射,必要時4 ~6 h 可重復注射1 次),治療療程為5 d。控制藥物注射速度≤0.3 mg/min,用藥劑量≤10 mg/次。
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詳細記錄患兒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S)和中樞神經特異蛋白100β 等血清學指標[2];治療效果分成三類,分別是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即為患兒驚厥癥狀消失且無復發,血清學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即為患兒驚厥癥狀改善且3d 內復發次數在5 次及以下[3],血清學指標改善明顯,無效即為患兒病癥無改善或反復驚厥發作,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詳細記錄并統計患兒經治療后1 h 驚厥復發次數及其發生率。
本實驗所討論的60 例患兒產生的所有指標數據均用SPSS 26.00 統計學軟件處理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如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和復發率等指標均用(%)表示,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如患兒的血清學指標用(± s)表示,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前各項血清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相比于治療前血清學指標均得以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研究組治療后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中樞神經特異蛋白100β 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清學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兒血清學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S)/ng/mL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30 8.78±1.32 2.62±1.56 16.510 <0.001參照組 30 8.31±1.48 5.34±1.34 10.891 <0.001 t 1.298 7.244 - -P 0.199 <0.001 - -組別 例數 中樞神經特異蛋白100β/ng/mL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30 0.98±0.51 0.36±0.15 6.388 <0.001參照組 30 0.81±0.48 0.51±0.19 3.182 0.002 t 1.329 3.393 - -P 0.188 0.001 - -
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參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
研究組患兒1 h 復發率為1.67%,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1.67%,有統計學差異(P <0.05)。

表3 兩組患兒1h 驚厥復發率比較
驚厥在小兒當中是一種常見病癥,而高熱驚厥在小兒驚厥中占比接近62.4%[4],這是由于小兒在高熱時體溫長時間保持過高狀態,臨床表現多集中在抽搐、痙攣、意識不清等。小兒受自身身體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所影響,如驚厥癥狀反復且持續,就會對小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小兒高熱驚厥是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病癥之一[5]。臨床治療小兒驚厥的常用藥就是苯巴比妥鈉,該藥物是一種典型的抗驚厥類藥物,成年人可根據驚厥程度適量增減使用劑量,小兒患者受年齡、身體等諸多因素限值。苯巴比妥鈉在注射半小時后起效,2 ~15 h 內達到藥物峰值,使用后小兒患者可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睡眠狀態,起到控制驚厥的功效,但是,該藥物治療下患兒血清學指標的改善不夠明顯,且驚厥復發相對較多,臨床治療效果仍不夠理想。同時,即使驚厥預后效果良好,但是其復發率高,尤其是小兒驚厥后出現繼發性癲癇的風險較大。隨著醫藥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地西泮的出現和聯合應用改善了以往治療存在的弊端。地西泮從屬于二氮卓類藥物的范疇內,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約76%,0.5 ~2 h 血藥濃度達峰值,4 ~10 d 血藥濃度達穩態,T1/2 為20 ~70 h,血漿蛋白結合率高達99%,地西泮及其代謝物脂溶性高,容易穿透血腦屏障,具有起效快、控制力強、作用時間短等特點,對小兒身體危害較小,且治療效果明顯。聯合苯巴比妥鈉后,地西泮的半衰期增長,血清學指標改善明顯,用藥效果得以進一步提升,對小兒驚厥癥狀的控制效果更好。實驗結果表明:兩組患兒治療前各項血清學指標無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相比于治療前血清學指標均得以改善,且研究組治療后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中樞神經特異蛋白100β 改善顯著(P <0.05);另外,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且1h 驚厥復發率低于參照組(P <0.05)。由此可知,患有驚厥癥狀患兒使用苯巴比妥鈉聯合地西泮治療相比于單一使用苯巴比妥鈉治療來說,聯合治療下患兒血清學指標改善明顯,治療效果更顯著,1 h 驚厥復發率更低,在確保治療安全性的同時,幫助患兒盡早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急診驚厥患兒使用苯巴比妥鈉聯合地西泮治療效果顯著,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小兒驚厥癥狀,且復發相對更少見,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苯巴比妥鈉聯合地西泮在急診驚厥患兒癥狀緩解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