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亮
(遼寧省基礎測繪院,遼寧錦州 121003)
傳統意義上的專題地圖一般有較長的更新周期,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不具備快速更新的優勢,而且一般只能靜態查看數據,用戶互動性不好,為了實現近似實時更新互動,從而使得專題地圖的制作成本較高。在統計數據的處理和顯示,以及地物符號的重構等工作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更新效率、經濟效益、技術水平都不高,難以滿足各行各業專題地圖的個性化及現勢性需求。本論文設計實現一套可在線交互的專題地圖,系統管理員在系統后臺發布地圖數據后,用戶可直接通過瀏覽器訪問地圖,后臺與前臺通過JSON語義模型來進行數據交互,實現快速更新、快速讀取、快速響應,可根據行業的特殊性定制專題地圖,用戶界面友好直觀,提高了決策支持響應速度。
系統研究技術路線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關鍵技術研究、數據準備、平臺研發、交互式應用。其中關鍵技術研究階段通過對地理可視化、地理標記語言、數據驅動、可擴展標記語言、交互制圖模型等技術的深入研究,積累一定的主流技術和開發方法;數據準備階段主要搜集地理底圖、專題數據庫和地圖描述文檔,為在線交互地圖提供數據基礎;在平臺研發階段,主要設計開發專題地圖導向工具和在線地圖展示系統,開發交互式專題地圖平臺;交互應用階段主要改良用戶體驗,提供友好的用戶界面,使地圖數據交互更加人性化、“傻瓜”化、圖形化(圖1)。
圖1 系統技術路線
地理底圖數據包括設計數學基礎,一般采用島狀圖,需要內容選取,分級顯示詳細程度,最后是地圖服務發布;專題數據庫包括統計型數據和空間數據,表結構和屬性字段設計要考慮讀取和傳輸方便,實施一圖一表,適當增加數據冗余;地圖描述文檔使用JSON進行地圖樣式定義,將不同樣式的數據結構化,將專題統計數據與地圖樣式數據進行綁定;要輸繪制包括點、線、面和注記符號,通過SVG表達,表格和圖片使用HTML5繪制,并與地理底圖精確疊加。
用戶通過選取指標,建立符號庫,匹配到符合當前指標特性的符號,建立數學模型,通過統計分析,建立屬性數據,結合空間數據生成圖層描述,生成地圖圖片,可以對地圖圖片進行動態渲染,也可以直接用地圖圖片對外提供地圖服務(圖2)。
圖2 專題地圖制作流程圖
用戶通過瀏覽器對服務器發出請求,服務器在數據庫中檢索數據,通過JSON語義模板,裝成JSON格式的數據返回瀏覽器,瀏覽器對JSON數據進行解析,顯示給終端用戶。JSON語義模板中,動態生成的內容變量以$標記,所有參數在模板中都可以使用動態變量。
以國內某地區批發和零售、餐飲企業銷售與營業總額專題地圖,和該地區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專題地圖為例,展示系統的用戶界面及專題地圖的渲染效果( 圖3)。
圖3 渲染效果展示
本項目的目的和作用主要還是原型系統研究,探索數據和成果應用方向,為專題地圖快速制作和數據高效更新做技術準備。今后將在圖面負載量隨比例尺變化而動態變化、符號精細度、動態注記和數據安全等方面進一步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