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會給房地產市場降溫嗎?在有關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的討論中,經常會提到人口結構這個潛在風險。未來當人口數量開始下降,這個市場的勢頭會不會減弱?
也許不會,至少在外國人最喜歡觀察的地方是如此。考慮這個問題的一個方式是,看看那些人口已經開始下降、甚至快速下降的地區。
研究公司龍洲經訊負責人白安儒指出,從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來看,東北三省的人口下降幅度高于預期。自2010年以來,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人口分別下降2.6%、12.3%和16.9%。
國家統計局監測東北三省五個最大城市的住宅銷售價格: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和吉林市。過去5年,這些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都至少上漲了40%。這些城市的房產比經濟最發達城市便宜得多,但從房價的攀升勢頭幾乎看不出其所在省份人口下滑的情況。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許多較小城鎮的房地產市場幾乎肯定要慘淡得多。
去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通過夜間燈光數據估算中國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據估計,大連、哈爾濱、長春和沈陽的空置率約為22%,超過了深圳和上海分別為15%和16%的已然很高的空置率。
在空置率很高的同時仍能維持高漲的房價,這恰恰證明了房地產市場存在投機行為。這些行為并不總是基于實際經濟狀況,因此不能簡單認為人口結構的變化會給住房市場降溫,至少在大城市是如此。人口結構狀況可能最終會成為影響中國住房市場的關鍵因素。但眼下,即使是人口下降也不一定會推動市場發生快速變化。▲
(作者麥克·伯德)
環球時報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