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
如果以整天不刮風、不下雨作為判斷好天氣的標準,比利時好天氣的日子屈指可數。比利時所在的位置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大的特點就是天氣非常多變。在比利時,一天中你可能會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比如早晨8點還風和日麗,9點狂風大作之后暴雨傾盆,之后可能飄起鵝毛大雪,到處銀裝素裹。而到了下午,太陽再次回歸,氣溫直線上升,最熱時可以穿上短袖T恤,這種一天見四季的情況,每年都會遇到好幾次,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新冠疫情讓比利時的不少文化演出都搬到了室外,但多變的天氣給演出組織者帶來了不少困擾。前幾天,記者給孩子預約了一場室外的木偶戲演出,演出方說,“您的預訂已經成功了,但您先別付錢,如果周日上午十點半演出的時候不下雨,您再付錢。能演幾場,完全靠老天爺是不是給面子。”
因為天氣多變,氣象學家是電視臺的常客,向觀眾解釋為什么在夏天會下鵪鶉蛋大小的冰雹,為什么一天中的最高氣溫沒有出現在下午兩點而出現在晚上七點,等等。
對比利時人來說,看天氣預報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項之一。除了看電視臺每天定時數次播報天氣外,人們更習慣在手機上查看各種天氣預報App。記者曾看過一則小調查,在不少比利時小學生心目中,氣象學家是最理想的職業,原因是:“氣象學家就是預言家,他們說一個小時后會狂風大作,說十分鐘后會出現彩虹,他們說什么,什么就會成真,太厲害了!”
盡管預測難度很大,但比利時的天氣預報通常都比較準確,一般會精確到小時。據了解,比利時非常重視培養氣象學專業人才,天氣和氣候的建模是非常熱門的研究主題。研究內容包括:如何應對極端天氣條件(冰雹、大雨、熱浪等)導致的巨大人員和經濟損失;能否有一天做出無懈可擊的天氣預報等。比利時皇家氣象學院和比利時根特大學還會經常舉辦一些天氣建模話題的小型培訓,主要面向氣象學愛好者或氣象學專業的大學生。
比利時有很多人非常喜歡氣象學。2001年,一群熱愛氣象學的普通比利時人合作創辦了“比利時天氣”網站,經過20年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如今已經成為比利時人最愛的網站之一。
多變的天氣還造就了比利時人淡定的性格,遇到什么天氣都不緊不慢。有一次走在路上,突然天降暴雨,記者趕緊跑起來想躲在街邊的屋檐下,但街上的當地人依然在不緊不慢地走著。事實證明,記者跑到屋檐下之前,暴雨已經停了,跑和慢走效果一樣。所以,在比利時,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不管在什么樣的天氣下,比利時人依然在街頭跑步、騎自行車,孩子也依然在草地上嬉笑打鬧。房東告訴記者:“適應天氣是適應環境中極其重要的一條。”▲
環球時報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