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唐妍梅



摘 ?要:采用基于運放的音調控制電路作為案例,講解有源濾波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對音調控制電路的高低音轉折頻率和最大提升/衰減量等主要指標與元器件參數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并利用Multisim軟件對音調控制電路的頻率特性進行驗證。仿真結果與理論推導相吻合,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由運放構成的有源濾波電路,并掌握利用Multisim軟件進行頻域仿真的方法。
關鍵詞:有源濾波 ?音調控制 ?集成運放 ?頻率特性 ?虛擬測試
中圖分類號:TP391.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a)-0035-05
Research on Virtual Test of Tone Control Circuit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LI Xiang1 ?TANG Yanmei2
(1.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2.College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1004 China)
Abstract: Op-amp-based tone control circuits are used for case teaching of active filter circuits. The main indicators including bass/treble corner frequency and maximum elevation/attenuation are theoretically derived according to component parameters, and then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tone control circuits are evaluated using Multisim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it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op-amp-based active filter circuits, and help them learn the usage of Multisim software for simulation in frequency domain.
Key Words: Active filter; Tone control; Op-amp;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Virtual test
濾波電路是對信號進行頻域處理的一類重要電路。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由于學時所限,對于濾波電路往往只能概略介紹而不能詳細講授。而在與模擬電路相關的實踐教學中,學生遇到有源濾波電路時,不易將實際電路與其頻響曲線聯系起來,更對其分析和設計方法感到難以掌握。
以運放為核心的音調控制電路是高品質音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放的典型線性運用之一[1-3]。以音調控制電路為實例,結合Multisim仿真,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深入淺出地理解濾波電路的原理與設計,并將相應的分析方法運用到工程實踐中去。
1 ?音調控制電路概述
音響系統中所稱的“音調控制”,通常是指對音頻信號中的高音(treble)和低音(bass)分別進行提升或衰減,并且這種提升或衰減是相對于中音頻(通常以1 kHz為準)而言的。音調控制電路的作用是對音頻信號中的高音和低音成分進行人為的加強(提升)或削弱(衰減),從而達到改變音色、渲染效果、滿足聽眾主觀喜好等目的。因而,設計音調控制電路的主要目標是選擇恰當的電路結構和元件參數以實現所需的頻率特性[4-6]。典型的音調控制電路幅頻特性曲線如圖1所示。
由圖1所示的幅頻特性曲線具有下列主要指標:(1)中音頻增益;(2)高、低音轉折頻率;(3)高、低音最大提升量和衰減量。一般而言,音調控制電路對中音頻無需放大,即中頻電壓增益為0dB,并且高、低音的最大提升量和衰減量都是對稱的。
利用運放構成音調控制電路時,是以圖2所示的反相比例運算電路為基礎。若該電路中與分別為純電阻Z1和Z2,則其電壓傳輸特性為,實現反相比例運算。而若將Z1和Z2代之以適當的阻抗網絡,則該電路的電壓增益為,從而可以實現各種不同的頻率特性,此即音調控制電路的基本原理。借助Multisim仿真軟件的輔助,可以直觀地展示幅頻特性曲線,并檢驗其主要參數指標是否與理論分析相吻合[7-12]。
2 ?音調控制的基本原理
由圖2所示的反相比例運算電路基礎上,引入適當的RC反饋網絡,即可分別實現低音衰減、低音提升、高音衰減、高音提升這4種基本的音調控制電路,如圖3所示。
由圖3(a)和(c)所示電路中,相對于電阻R1、R2而言,電容C1對中、高音的容抗可忽略,因此電路對中、高音信號而言只起簡單的反相作用。隨著信號頻率的降低,C1容抗增大,使得其所在支路的總阻抗變大。對于圖3(a),R1、C1支路阻抗增大使得增益降低,故該電路為低音衰減電路;而對于圖3(c),支路阻抗增大使得增益提高,故為低音提升電路。與C1并聯的電阻R3起到限制最大衰減量(或最大提升量)的作用,由于R3的阻值為R1、R2的10倍,可知最大衰減/提升量為±20dB。此外,低音衰減(或提升)的轉折頻率出現在C1容抗等于R1(或R2)阻值時,即。
由圖3(e)和(g)所示電路中,電容C1分別與R1或R2并聯,故對低音不起作用。隨著頻率升高,C1容抗減小,圖3(e)電路增益降低,而圖3(g)電路增益提高,故前者為高音衰減電路,后者為高音提升電路。最大衰減量和提升量同樣由R3決定,由于R3的阻值為R1、R2的1/10,可知最大衰減/提升量為±20dB。高音衰減(或提升)的轉折頻率為。
在Multisim中分別搭建上述4種基本音調控制電路,即可由波特圖儀直接觀察其頻率特性,如圖3中的(b)(d)(f)和(h)所示,可見仿真結果與理論分析吻合得很好。
3 ?音調控制電路仿真驗證
完整的音調控制電路如圖4(a)所示,該電路將圖3中4種基本音調控制電路的功能合為一體。電位器R3用于調節低音:其滑動頭在最右側時,R3與C1構成圖3(a)所示的低音衰減電路;滑動頭在最左側時,R3與則構成圖3(c)所示的低音提升電路。另一方面,用于調節高音:其滑動頭在最右側時,與構成圖3(e)所示的高音衰減電路(由于R4阻值甚大,可忽略此時R4C3支路的分流作用);滑動頭在最左側時,R5與C3則構成圖3(g)所示的高音提升電路(忽略此時R4C4支路的分流作用)。
由圖4(a)所示各元件取值可知,該電路的中頻電壓增益、最大提升/衰減量以及轉折頻率等參數均與圖3相同。當高低音分別調節至最大提升和最大衰減位置時,由Multisim仿真軟件中的波特圖儀測得其幅頻特性曲線如圖4(b)和(c)所示,可見實際幅頻特性在誤差范圍內與上述指標完全吻合,從而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4 ?結語
Multisim仿真軟件提供了對電路進行虛擬測試的強大工具和手段,能夠對各種常用電路進行仿真驗證。利用Multisim中的波特圖儀,能直觀、便捷地測量電路的頻率特性,可加深學生對基于運放的有源濾波電路的認識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胡晶.擴音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泰山學院學報, 2018,40(3):70-75.
[2] 熊麗萍.基于《模擬電子技術》教學的音響電路設計[J].電子世界,2015(24):189-191.
[3] 張翔,陳澄.基于NE5532和TDA2030集成電路的音響放大器[J].電子制作,2014(14):10-11.
[4] 曾學靈.帶音調控制的音頻放大器的設計探討[J].黔西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3):79-85.
[5] 張墅.常用音調控制電路解析與設計[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09(6):42-43.
[6] 胡快發.音調控制電路的頻率特性及設計[J].實驗室科學,2007(6):76-78.
[7] 李榮茂.基于Multisim2001音調控制電路的設計[J]. 科技資訊,2012(29):123.
[8] 冼凱儀.基于虛擬儀器仿真軟件Multisim設計電子技術實驗教學電路[J].教育現代化,2016(24):170-173.
[9] 藍海江.RC和RL一階電路響應的仿真分析及實驗實現[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0,35(1):115-120.
[10] 沈怡平,崔保春,趙洪亮,等.Multisim在差分放大電路實驗中的應用[J].實驗室科學,2020,23(3):74-77.
[11] 王玉嬌,李謙,唐正明.Multisim對三種基本放大電路特性的仿真對比[J].物聯網技術,2018(8):72-74.
[12] 侯衛周.靜態工作點穩定電路頻率特性的虛擬測試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