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元
摘 ?要:在各地區文化旅游一體化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我國多個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已經逐步形成,從而為國內文化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動力。文化和旅游業之間聯系緊密,文化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內涵,旅游業則為文化提供了發展及傳播的載體與平臺。通過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為二者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當前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學術界以及社會也對該問題尤為關注。鑒于此,該文將結合創意戰略理論,分析地方文旅產業融合路徑,并以云浮為例,從品牌、產銷以及產融3個方面分別論述其特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路徑。
關鍵詞:地市特色文化 ?旅游產業 ?融合發展 ?路徑
中圖分類號:F592.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a)-0090-03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h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TANG Youyuan
(Guangdong Southern Cultural Property Exchange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3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many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bases have been gradually formed in China, which has provided impetu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ourism. Culture provides the conno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hile tourism provides the carrier and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and valued by the country, and the academia and the society als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creative strategy theory to analyze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local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and take Yunfu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ts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ree aspects of bran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nd industry finance.
Key Words: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文旅融合步伐加快,文化活化的產業需求逐漸擴大,政策上大力扶持特色鮮明的文化發展,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深厚,但開發有限,尚未將文化形成文化資本以及生產力。目前地方文化和旅游產業多數未進入真正融合,產業發展困境在疫情背景下尤為突出,關于地方文旅產業融合的模式和路徑都有待更多探索[1]。
1.2 研究意義
解決地方文旅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的問題,推動地方特色文旅產業產銷閉環,打造可持續經營的體系,解決地方特色文旅產業資本化運作的路徑,引導更多資本關注特色(文旅)產業投資,幫助地方做大標桿項目,做強特色文旅產業,引導地方文旅產業有步驟、漸進的發展,指引政府做適合當地文化的文旅發展模式[2]。
1.3 研究內容
一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內涵及范疇,通過當代化方式對地方特色鮮明的文化予以詮釋,通過品牌運作方式促進特色鮮明文化群體性共識的形成,通過IP提煉的方式將地方特色鮮明的文化故事化、符號化、視覺化。二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產銷模式,首先通過主題或者IP多元演繹對代表性特色文化的產品體系做研發,形成一銷、二銷甚至更多銷售的產品鏈條;其次搭建產品鏈的銷售體系,將文化轉化成可生產、銷售及變現的產品,通過科學的業態、服務以及銷售渠道等進行銷售。最后通過產融服務幫扶地方特色文化標桿項目,引入細分門類的產業投資及運營投資,促進產業規模的擴大。
1.4 研究方法
以云浮為例闡述產業融合發展路徑,通過云浮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運作,引資引客入駐云浮,讓云浮走文化吸引資本、文化旅游后發優勢。
2 ?地市特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資源融合路徑
2.1 地方文旅產業融合路徑
2.1.1 立足本地特色,致力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形成品牌統一管理
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主要有地方民俗文化、地方飲食文化以及地方非遺等,通過對地方代表性主題文化、物產以及民俗美學等的梳理[3]。然后通過創意方式,用文創產品、微視頻以及軟文、創意空間等通俗易懂而且有較強趣味性的形式對非遺文化、民族風情、自然景觀以及文化底蘊等進行品牌提煉與傳播[4]。最后通過創意大賽的形式發揮集體創意,挖掘特色文化宣傳口號、品牌文化故事還有特色文創產品等,從而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圖庫、產品庫、視頻庫,做品牌的統一管理,進一步對文旅產融背景下的文旅產業品牌挖掘、品牌傳播、品牌授權以及發展模式等的落地模式進行探索[5]。
2.1.2 構建產銷閉環,搭建產銷平臺,孵化文化IP示范性標桿項目
全域旅游視角下,通過政府發揮強有力的主導作用,協調相關部門進行全域布局,由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參與特色文旅產品體系的研發,研發地方特色文創產品、特色產業研學、地方特色文化主題游、地方特色文化空間,同時,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和文化旅游節慶、品牌市集、博覽會等形式,線上+線下結合,融合直銷+分銷雙模式,積極搭建生產、流通、營銷一體化體系,甚至是文旅交易平臺。在地方特色文旅產業有一定品牌后,重視打造特色文化深入人心的產品鏈條和文旅融合的標桿項目,例如城市文旅消費新地標、城市美化系統項目、城市夜游項目等,也包括以物質遺產展示為核心的博物館模式的項目,以非物質遺產展示為核心的節慶或演藝展示模式的項目,以生活文化展示為核心的歷史古鎮與主題街區模式的項目,以技術手段為核心的創造性主題展示模式的項目[6]。
2.1.3 深耕特色文旅產業,升級產融服務,做大做強地方文旅產業
一是依托專業產業力量,對地方特色文化產業梳理、品牌打造、產銷構建以及產融服務等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和科學推進。二是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產業價值及路徑,對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進行探索,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促進細分文旅產業活化,通過提供展銷展會、融資培訓、對接會等服務,促進細分文旅產業資源與市場和旅游目的地的有效對接[7]。通過文化、科技和資本的融合發展,做強做大特色文旅產業的標桿項目,打造示范性強、效果好、可自運轉的地方特色文旅產業發展范式。
2.2 案例分析——以云浮為例
云浮文化產業雖然已經有了初步的規模,其中主要有以云浮云計算產業園(云谷)、云浮石材產業園以及禪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園。然而云浮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并沒有形成較為緊密的聯系,也沒有形成兩大產業相互融合的產業集群。鑒于此,探討云浮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對更好地推動云浮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而言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2.2.1 品牌方面
目前云浮文化有三大品牌,一是禪文化,六祖慧能的禪文化思想影響千年,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云浮被稱為世界禪都,有諸多的名人、名寺、名鎮、名演支撐著云浮的禪文化產業,代表性的項目即禪域小鎮,打造中國生活禪度假文化目的地;二是石文化,云浮從生產石頭到成為石頭產業的集散和買賣中心,成為石頭走向世界的一個起源點,號稱中國石都,代表性的項目即城市會客廳項目,旨在打造中國石都,串聯石遺址、石工藝、石節慶等,另外南藥產業也比較成熟,中醫藥文化產業基礎也值得重視,其溫泉和南藥種植都小有名氣;三是南江文化,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代表性的項目是南江田園文化旅游小鎮。云浮市有著非常良好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也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優秀的歷史文化,還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具備塑造優秀文化旅游品牌的基礎條件。未來10年的規劃定位為國際文化與康養度假生活目的地,圍繞總定位提出3個重要發展方向,打造世界級禪文化體驗之都,中國康養度假生活之城,大灣區旅游休閑目的地。云浮市政府一方面應從廣東省政府以及廣東省旅游和文化廳取得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同時主要依賴云浮市本身的資源和財力加大對文化旅游企業的整合力度,通過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組織創新、景區創意設計等手段和方法發展具有云浮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強的文化旅游品牌。云浮聚焦特色文化,提煉品牌、形象、故事、價值觀內核,持續做一系列視覺化、IP化的輸出,打造地方文旅品牌的標簽,把特色文化通過演藝、音樂、動漫影視、短視頻、當代藝術等新文創的方式做當代表達,并做多媒體的持續傳播。
2.2.2 產銷方面
一是要重視開發及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尤其是對云浮人文精神的弘揚。二是以旅游熱點地區為主,創意開發文創手信,主題文化空間、主題文化旅游、重點幫扶發展潛力的文化旅游項目,同時培育更多關聯的特色產品。三是在產品營銷渠道和對外宣傳上,通過推廣、廣告及公關等形式進行宣傳及促銷。例如,可通過廣播及電視等傳統媒介予以宣傳;通過旅游局以及云浮文化局聯合申辦“云浮(廣東地市)文化與旅游”期刊或者是“粵北之旅”等與文化及旅游相關的專業雜志,在此基礎上通過專業雜志予以宣傳;另外,可以在一些熱點旅游景區進行營業推廣活動還有和旅游文化有關的地方名吃、特色字畫等的推銷活動,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還有顧客價值最大化,還能大大增強宣傳的效果,從而促進云浮文化產業以及旅游產業的知名度的提升,進而促進云浮文化產業以及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2.2.3 產融方面
建設相對集中的文化和旅游產業示范區,在國際上有成熟的發展經驗可以借鑒,產業示范區的建設可以有效地產生輻射效應、示范效應。云浮在推進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力求使旅游產業集群和文化產業集群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緊密結合云浮市文化和旅游產業規劃,根據云浮市旅游資源特色、資源空間的組合關系、區位和交通條件,結合旅游市場需求,將全市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整體構建“雙核驅動、三區共建、四帶協同”的全域格局。云浮在2021年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走出零疫情下的新機遇,未來需緊抓城市商務休閑核、禪文化體驗核,打造“百里環山度假帶”“百里南江文化帶”“百里石材產業帶”。
3 ?結語
文化與旅游這二者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其中旅游是文化傳承及展示的一種重要形式。二者融合度越高就表示旅游經濟越發達,越有活力。該文重點探討的是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路徑。通過查閱的相關資料,結合產業關聯、產業融合等理論,對地市特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路徑展開了研究,以期為地市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以及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霞.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初探——以泰州市為例[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 20,76(1):106-110.
[2] 花淑琦,薛宇.杭州城市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經驗研究[J].大眾文藝,2020,479(5):233-234.
[3] 楊柳.靖西市舊州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南方農業,2020,14(2):139-140.
[4] 尹梽澎,李政,何劍楊陽.湘西地區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12(6):160.
[5] 羅胡陽.新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8,13(32): ? ? ?137-138.
[6] 李珂.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路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7] 蘇建軍,寇敏.我國西部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度評價與治理機制研究——以陜西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