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文 李旭東
摘 ?要:隨著筆者學院圖書館教育部科研項目“優質校”背景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紙電一體化建設與服務研究的立項,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個性化讀者服務”已然作為高職圖書館擬構建紙電一體化服務模式中的構成要件,成為構建高職圖書館紙電一體化四輪驅動設想中的一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揮現有優勢,補齊短板,將館藏優勢最大化,是目前工作中的亮點之一。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 ?紙電一體化建設與服務研究 ?個性化 ?讀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a)-0179-03
Probe into the Personalized Reader Serv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aper and Electricity in the Librar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 Quality Schools"
——Take the Library of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XIE Hongwen ?LI Xudong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Zhangshu, Jiangxi Province, 3312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research of paper and electricity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our library, "Personalized Reader Serv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bject. The library intends to construct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integrated paper-electricity service model, which becomes a part of the four-wheel drive conception of the integrated paper-electricity integ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libraries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Giving full play to existing advantages, making up for shortcomings, and maximizing the advantages of collections is one of the bright spots in the current work.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library; Paper and electricity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research; ?Personalized; Reader service
圖書館從古至今,從阮岡納贊學說到如今擬構建“優質校”背景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紙電一體化服務模式,從汲取人類智慧到閱讀無界限,作用越來越彰顯。鑒于擬構建高職圖書館“紙質資源管理+電子資源配置+個性化讀者服務+讀者閱讀習慣分析”相融合的紙電一體化服務體系設想,如何完成四輪驅動運作模式至關重要。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是一個有著80年辦學歷史的名老高職院校,有著鎮館之寶的清代巨制名著《古今圖書集成》現存1581冊,默默見證農院圖書館發展歷程,驗證了文化不是割裂過去就能孤立存在,而是傳承與創新的延續。該館秉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館藏初心,在數十年個性化讀者工作運行中,其正常運轉需遵循三大法則:一曰開放包容,二曰自我提升,三曰守正創新。
1 ?網絡時代,開放包容
打破固化思維,避免讀者“未讀先懶”惰性思維,多維度鏈接地發展,全方位實現開放、包容式發展,給每位讀者提供學習機會和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得好,“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才是我們的目的”[1]。“通過工作實踐得出一個結論,只干不學是一條腿走路,邊干邊學才能邁開兩條腿。”為解決圖書館幾十年來留下的圖書資源與現有網絡某些程度不對接的實際問題,館內為更好地服務師生,聯系科技公司,從實際情況出發,開發出了館內已有業務模塊,繼續加大對回溯庫的建設,將館內現有服務器放之云端,實現智慧圖書館近期化目標,解決可能存在的升級換代經費開支大,館藏數據丟失的隱患[2]。
鑒于今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圖書館謀定而動,為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通知要求,圖書館為全院師生提供在家也能使用數據庫資源的服務,以多終端、多渠道方式為全院師生提供便利數字資源服務。疫情期間,圖書館敏銳地抓住服務先機,先后聯系超星、知網等企業,對讀秀學術搜索數據庫、超星期刊數據庫、超星學術視頻數據庫、百鏈云外文文獻傳遞數據庫等資源,開通學校訪問下載權限,使全院師生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數字資源服務[3]。
同時,圖書館聯合超星學習通APP推出了“全民戰疫”公益活動,有針對性地創建了防疫專題、防疫公益課視頻等資源,全面了解如何防范疫情,還策劃了“答題戰疫”“聽書戰疫”活動,以豐富全院師生的假期生活。在2020年2月7日教育部官網上做了報道:2020年2月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圖書館推出網絡“全民戰疫"公益活動。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圖書館積極響應學院號召,始終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迅速進入狀態、守土盡責,服務師生,確保開學前后各環節安全有序。開拓出線上線下讀者閱讀模式,在校內校外不同地點開展讀書服務。方便靈活的閱讀方式,構建出線上線下的閱讀無縫對接模式。與高教出版社聯合推出了920種電子書(具體內容見2020年3月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網),及時豐富了學院疫情情況下的線上教學資料的不足。利用微信、QQ和電子閱讀機PC端上及時為學生推送相關衛生防疫及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內容。對社會上慕名前來該館參加考研、公務員考試或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人員,一如既往地對其一路“綠燈”,提供優良學習條件。
2 ?自我提升,自我加壓
為了適應新形勢,該館實行漸進式邁進,既給條件優越的讀者廣闊空間,讓他們既“吃得飽”,還“吃得好”,也顧及讀者層次“欠發達”人群,建立傳統與現代網絡技術相結合的轉型模式。
(1)在現有基礎上,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全員學習氛圍,館內年輕館員們積極進行第二專業的學歷提升學習,他們利用超星學習通、“知網研學”、高教書苑等平臺,自主進行線上學習,做到學習、讀者工作兩不誤,為工作的創新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知網各種中外文數據庫,在線收藏、流媒體閱讀、輔助文章透視,關鍵詞、作者、參考文獻一鍵鏈接、閱讀筆記動態嵌入原文等多種功能,極大地滿足了疫情期間全院師生查詢專業資料、閱讀和下載文獻的需求。圖書館與知網聯合建立學院知網資源學習QQ群,師生不僅能進群聽講,還可以與知網相關負責人互動。
(2)3月13日下午,圖書館召開全館防控疫情關鍵時期工作語音通報會,要求不斷加大提升服務質量和館員業務素質力度。
圖書館負責人就目前學院實際防控疫情近況向與會人員做了具體傳達,要求各部門在工作上創新服務方式,做到在崗在線服務不間斷,資源保障不掉線。關注時間節點,適時報送圖書館2019事實數據至圖工委。疫情期間,圖書館提升服務質量,做好讀者服務工作,提高一線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以便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成為全館的當前急切需求。針對學院《管理規章制度匯編(舊稿)》有關圖書館管理方面條款,圖書館工作人員要結合該館現有實際情況,本著更好服務于師生讀者的初衷,科學謀劃,集思廣益,廣泛聽取館員意見,全面收集修改建議,以期更好地從理念上,對該館硬軟件建設、書刊館藏建設、科學有效、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補充完善,使之成為全館未來進一步高效發展的指導性目標規范[4]。
(3)圖書館工作人員參加2020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與創新應用高級研修班學習,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為期10天的2020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與創新應用高級研修班學習,23日上午,在全國16個省市高校圖工委支持及全國圖書館16000余名同仁的積極參與下已經圓滿結束。此次線上學習以圖書館之未來 、圖書館業務架構與資源/數據/平臺、圖書館服務、圖書館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案例4個主題舉辦了全新模式的22位專家報告公益直播,令人耳目一新。重慶大學圖書館館長楊新涯學術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的思考專題報告深受關注,迅速成為“網紅”。參加學習的館員每天提前進入直播間簽到占座、網上主持嘉賓展示的學員筆記,感受到疫情期間大家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全新傳播方式和前沿學術內容,使“每場講座都是一扇窗,推開它,或許會看到另一個世界[5]”學習過程中,該館借鑒廈門大學圖書館在疫情期間的一些做法,以靈活的服務方式為校內外讀者做到個性化服務。該館將以此為契機,轉變觀念,為此次突發性全國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期間升級知識創新服務。
3 ?開放視野,守正創新
通過以上開放包容創新的基礎性建設,在接下來工作上要繼續完善優化服務平臺。讀者服務工作應當消除小團體的“小而全”封閉思想,將圖書館紙電一體化全面構建納入館內近期目標管理計劃當中,切實發揮圖書館的應有文化傳播義務和教學三大支柱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得好,“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才是我們的目的[6]。”“通過工作實踐得出一個結論,只干不學是一條腿走路,邊干邊學才能邁開二條腿。”為解決圖書館幾十年來留下的圖書資源與現有網絡某些角度不對接的實際問題,館內為更好地服務師生,聯系科技公司,從實際情況出發,開發出了館內已有業務模塊,繼續加大對回溯庫的建設,將館內現有服務器放之云端,實現智慧圖書館近期化目標,解決可能存在的升級換代經費開支大,館藏數據丟失的隱患。圖書館工作是個系統工程,只有將歷史與現實對接,既解決原有物質載體、管理數據對接,又立足實際,量力而行,才能把圖書館建設中的個性化讀者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閆肖鋒.微信,10億用戶的重托[J].中國新聞周刊,2019(3):1.
[2] 陳鄉城.高職院校大學生閱讀心理與圖書館建設研究[J].科技資訊,2017(14):57.
[3] 葛樹強.論墨子“崇義重技”理念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28):69.
[4] 宋姍姍.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32):71.
[5] 嚴焱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信息檢索課程的SPOC教學模式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21):64.
[6] 鹿蕾.信息技術背景下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創新[J].科技創新導報,2020(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