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芳
摘 ?要:壯瑤醫藥是廣西壯瑤人民在長期與惡劣自然環境以及疾病、創傷、饑餓做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傳統醫藥,是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該文以巴斯內特的“文化翻譯”觀為視角,指出廣西壯瑤醫藥文化外宣翻譯不能只看重語言層面的對等,應努力實現“文化功能等值”,提高文化譯本的可接受性,完成“翻譯的文化轉向”。
關鍵詞:壯瑤醫藥文化 ?文化翻譯觀 ?文化功能等值 ?研究
中圖分類號:R2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a)-0194-03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nd Yao Ethnic Medical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ranslation
ZOU ?Defa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0200 China)
Abstract: The Zhuang and Yao ethnic medical cultures, which formed and developed during the long-time struggle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diseases, injuries and hunger, are the guarantee of people's healthy l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advocated by Sussan Bassnett,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the Zhuang and Yao ethnic medical cultures should endeavor to achieve cultur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rather than linguistic equivalence, and promot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in order to accomplish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Key Words: The Zhuang and Yao ethnic medical culture;Culture translation;Culture functional equivalence;Research
1 ?廣西壯瑤醫藥文化外宣翻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等內容,確定了國家和方向。少數民族文化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特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輸出的主力軍。有學者還提出“少數民族”概念是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核心概念之一[1]。廣西壯瑤醫藥文化外宣翻譯是“文化走出去”的組成部分,壯瑤醫藥是長期以來壯瑤人民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與疾病做斗爭過程中所積累總結的經驗,在防病治病、保護人民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壯瑤醫藥以“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和對不少疑難雜癥的良好治療受到關注和重視,壯瑤醫藥文化的外宣翻譯將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優質生存和健康發展,還能夠帶動壯瑤醫藥的對外交流,加快壯瑤醫藥的產業化發展,促進壯瑤醫藥產業的轉換、發展和創新。
2 ?巴斯內特的“文化翻譯觀”
翻譯是不同語言文化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和途徑,是增進文化國際交往、促進多種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翻譯研究范式和方法發生了變化,從注重文本內部翻譯轉向關注文本外因素及以譯者為中心的翻譯過程綜合研究[2]。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深植于語言符號。翻譯不是單純的語言符號表層轉換,而應是以文化為依托的跨語際交流活動。文本外部環境和翻譯過程的研究由來已久,以1990年英國學者巴斯內特(Sussan Bassnett)和勒夫菲爾(Andre Lefevere)的合著《翻譯,歷史和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為標志,拉開了翻譯研究“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的序幕,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形成了“文化翻譯觀”。1998年兩位學者出版了《文化建構—文學翻譯論集》(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提出將文本之外的因素,如文化、意識形態等隱性影響納入翻譯研究體系中,提升了翻譯研究的文化維度,推動了“文化翻譯觀”的發展。巴斯內特的文化翻譯觀主要包括:巴斯內特把文化比作人的身體、語言比作人類的心臟[3],二者密不可分。在翻譯實踐中,文化翻譯既包含源語文本和目標語文本語言層面的翻譯,如語法、詞義、句式、修辭等,還包含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轉換。文化層面有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習俗慣例、價值觀等內容。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熟練掌握語際之間的轉換,更應考量目標語文本的可接受度,實現文化功能等值,達到交流的傳播的目的。由此可見,在翻譯活動中,語言翻譯技能是基礎,文化翻譯是核心,傳播是目的。巴斯內特指出,翻譯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轉換行為,而應是不同文化系統交流碰撞的過程[4]。
3 ?廣西壯瑤醫藥文化的外宣翻譯
3.1 文化是廣西壯瑤醫藥文化外宣翻譯的基本單位
文化翻譯觀認為文化是翻譯的基本單位,在翻譯壯瑤醫藥文化時,應以文化傳播為目的,翻譯文本中的文化內涵。壯族與漢族長期雜居,壯醫受中醫的影響很大[5]。壯醫的核心理論“三氣同步”與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極為相似,“天人合一”指的是天、地、人三者的和諧統一,“三氣同步”指“天地人”三氣協調平穩運行,確保人體的最佳生命狀態?!疤臁痹谥袊鴤鹘y文化中指的是“heaven”,對應現代文明表達的“nature”,“天人合一”用句子的方式可譯為:“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Heaven and man are united as one”“Heaven and man are interconnected”等。短語則可譯為:“nature-human integration”“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natu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ody and nature”。既然壯醫理論與中醫理論一脈相承,“氣”在中醫英語里直譯為“Qi”,那么壯醫核心理論“三氣同步”可譯為“Harmonization of three Qi”“Integration of three Qi”“Synchronization of three Qi”等。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加上西方對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缺乏了解,不能只追求字面意義的翻譯,還應把文化深層的含義表現出來,達到交流和傳播的目的。加注、釋義等方法是詮釋文化內涵的必要手段,因此,還需對“Three Qi”加上注解:“Three Qi, in Zhuang Medicine, refers to heaven, earth and man. Only when three elements are in harmonious state, human body can be healthy”。
瑤醫的核心理論是“盈虧平衡”?!坝澠胶狻眲t身體健康,“盈虧失衡”則生病[6]。“盈”和“虧”不是經濟術語意思上的“盈余(profit)”和“虧損(loss)”,而是“過?!焙汀安蛔恪?。因此“盈虧平衡”可譯為“Balance of excess and deficiency”;“盈虧失衡”可譯為“Unbalance of excess and deficiency”。
3.2 文化功能等值是廣西壯瑤醫藥文化外宣翻譯的標準
壯瑤醫藥文化外宣翻譯要注意譯文在譯入語文化中的可接受度,達到文化功能等值的目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比對民族醫藥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異同,通過“求同”提高譯文的質量,同時可通過合理的增減或改寫,實現文化交流的“雙贏”?!叭纼陕贰笔菈厌t的基礎理論,“三道”指的是“谷道、氣道、水道”;“兩路”指的是“龍路”“火路”。“三道兩路”生理觀與壯族的生活飲食文化息息相關,壯族是我國最早栽培稻谷并孕育產生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稱為“稻作文化”[7]。受“稻作”文化的影響,“谷道”指人體消化吸收食物的通道;“水道”指人體水液進出的通道;“氣道”指人體之氣與大自然之氣交融交換的通道。 “龍路”和“火路”用現在通俗的話來理解,就是分別指人體的血液通道和人體的神經通道?!叭馈蓖〞常{節有度,“兩路”就暢通,人體就健康;“三道”阻塞或調節失度,“兩路”受阻,人體就生病。這與壯醫核心理論“三氣同步”是一致的。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人體內的通道可用“tract, pathway, passage, channel”等詞表達,“三道”可分別譯為“Digestive tract (Gu Channel)”“Fluid Channel(Shui Channel)”“Air passage(Qi Channel)”。西醫中血液通道和神經通道常見的表達分別為“Blood channel”“Neural pathways”,為了達到文化功能等值,“龍路”可譯為“Blood channel (Long Channel)”,“火路”可譯為“Neural pathways (Huo Channel)”,本質上的含義與西醫對等,同時表達了壯醫文化的特色術語,避免異質文化在交流中帶來的困惑和不解。
“打油茶”是瑤族人民的飲食習慣,瑤族人民居住在山區,氣候濕冷,油茶可以祛風寒,調節人體的“盈虧平衡”。油茶的原料一是茶葉,二是茶籽油(山茶油),配料有大米花、酥黃豆、炒花生、蔥花、糯米飯等。西方文化中沒有對等的表達,要達到文化功能等值,又要避免單純翻譯成某種“tea”,就要采用增加和改寫的方式。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證書,打油茶可直譯為“Making youcha”,可添加注釋“a kind of soup using camellia oil and tea as main ingredients popular among Yao ethnic group”。瑤族人民相信神靈的存在,信奉宗教,巫醫文化盛行,這是醫學不發達,人們無法解釋一些疾病產生和治療的產物,但不可否認巫醫是瑤族人民重視精神信仰的表現,精神力量對于疾病的治愈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翻譯成“spiritual doctors”。
4 ?結語
巴斯內特的“文化翻譯觀”將翻譯視作為跨文化交際媒介,提升了源語文化在目標語文化中的社會影響力,不再是單純的語言行為,而是“翻譯與文化的互動”?!拔幕g觀”對廣西壯瑤醫藥文化翻譯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是譯文可讀性的保證,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
[1] 段峰.文化翻譯與少數民族文學對外譯介研究——基于翻譯研究和民族志的視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3.
[2] 曹迎春.文化翻譯視域下的譯者風格研究——《牡丹亭》英譯個案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1.
[3] Bassnett,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50.
[4] Theo D' haen,Susan Bassnett and Andre Lefevere,eds. 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 London &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1990:135.
[5] 龐宇舟.壯醫藥文化概念和內涵初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7,89(6):322-324.
[6] 馮秋瑜,龐宇舟,李彤.壯瑤醫藥文化影響因素及異同探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11):1411.
[7] 廖明君.壯族自然崇拜文化[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107.
[8] 王學智.壯族傳統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8.
[9] 梁潔珉.Z醫藥有限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7.
[10] 冉光輝.土家族文化與醫藥體系的構建及土家藥蜚蠊提取物對肝癌微血管生長因子VEGF的影響[D].貴陽中醫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