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冬偉 巴達馬其其格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確指出,國家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通過制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和采取相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國發〔2005〕40號)中明確指出,促進扶持和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鼓勵石油替代資源和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鼓勵和推進潔凈煤技術的產業化,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風力發電屬于鼓勵類。風力作為一種清潔環保的資源,可減少對煤炭和水資源的消耗,保護環境,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500萬千瓦。截止2019年6月底,內蒙古裝機容量已達到2896萬千瓦、,發展空間廣闊。
關鍵詞:風力發電;控制措施;影響;生態環境
1風力發電項目建設運營對環境的影響
1.1對動物的影響
施工期間,施工場地周邊的爬行動物和鳥類等將產生規避反應,遠離這一地區,尋找新的棲息、覓食場所。風機的建設使地形地貌發生局部改變,原有動物需重新適應風機區域內的覓食、棲息環境。而風輪運行期轉動產生的機械噪聲及空氣動力性噪聲可能對附近動物起到驅趕和驚擾作用。
1.2對植被的影響
風力發電項目建設不僅造成植被面積減少,而且對植物種類(多樣性)及分布的影響也較嚴重。風電場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施工檢修道路、風電機組基礎和塔架、集電線路架設及施工工棚、倉庫等臨時性建筑、升壓站等,占用土地,使占地范圍內的植被遭受砍伐、鏟除、掩埋等一系列人為干擾活動,使永久占地內的植被全部消失,周邊的植被面積減小,生物量及生態服務功能下降。工程永久和臨時占用土地完全損毀了原有的植被類型,其上生長著的植物全部被清除,風機吊裝場地、檢修道路附近區域的植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毀,導致生物的多樣性顯著降低和物種消失。
1.3對水土的影響
風力發電機組在風電場范圍內分散布置,風電場內檢修道路一般較長,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改變項目建設區級直接影響區原有地形、地貌,破壞植被,從而損壞原有水土保持設施、降低項目區水土保持能力;同時施工過程中產生裸露的開挖面和填筑面,若不采取有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降雨、風力、重力等作用下,容易產生水土流失,并影響工程周邊環境。
2降低風力發電項目建設對環境影響的措施
2.1開發期進行詳細的限制性因素排查
項目開發選址工作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擬選廠址逐項篩查,避讓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禁入區,嚴禁進入限制區。在項目開發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紅線、林地、耕地(基本農田)、草原、自然保護區、濕地、水源地、風景名勝區、文物古跡等環保限制性因素,避免后期出現顛覆性因素。
2.2規范風電項目建設使用林地
2019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規范風電場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通知》。提出要依法規范風電場建設使用林地,注意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生態功能重要、生態脆弱敏感區域的林地,為風電場項目禁止建設區。因此,風電項目投資主體在項目選址時,應盡量減少項目占用林地的范圍,嚴格避讓禁止建設風電項目的林地和區域,并盡量避讓限制建設風電項目的林地和區域。
建設風電項目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使用林地、草原、城市綠地等手續,在批準的范圍內使用;建設風電項目應嚴格執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規范風電場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通知》(林資發[2019]17號)要求,依法規范風電場建設使用林地;林地用地審批辦理完畢后,應當立即辦理采伐許可證,未取得采伐許可證前,不得砍伐樹木。
2.3施工期進行嚴格的污染控制
科學施工,統籌安排,合理安排施工期和施工時間,優化施工方案,縮短臨時占地時間,將有助于降低工程對動植物的影響。風電場的生態影響防護與恢復措施主要以施工期為主,風電場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據不同的分區、不同的水土流失特點分別加以實施。風電場場址以綠化為主,主要從工程措施、施工臨時防護措施和植物措施3個方面予以考慮。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格控制擾動土地面積,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水土資源,盡量減少對植被的破壞,盡可能恢復因工程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破壞的林草植被,恢復土地生長力。對開挖、排棄、堆墊等場地進行防護、整治,并采取必要的護坡、截排水措施,防止在強降雨或大風天氣下發生水力侵蝕和風力侵蝕,以免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施工結束后輔以人工措施,立即進行生態恢復治理,使植被短期內得到恢復和增加。
2.4完善管理機制,落實主體責任
縷清環保工作管控界面,監督體系、保障體系分工明確,監督體系提供法律法規支持,強化監督,保障體系要落實責任分工,指定專人針對問題負責落實整改。風電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對環保工作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環保指標和異常情況有高度的敏感性,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要求,切實落實好企業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2.5開展風力發電建設項目環境驗收和影響后評價
建設項目施工期間,應按環境影響報告、水土保持方案的內容和審批意見落實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竣工后按規定及時組織驗收,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對風力發電項目運行后的生態環境保護和風險防范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監測和驗證評價,通過評估風力發電項目實施前后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化,全面反映風力發電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實際影響,提出補救方案和改進措施,并進一步落實,為改進風力發電項目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結束語
近年來政府對風電建設項目環保工作的參與力度在不斷強化,考核也在不斷加大,環保督查已成為常態而且會越來越嚴格。環保的問題主要是認識和執行,當前很多風電企業還存在歷史欠賬,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因此,風電建設要以保護環境為主導,以盡量減少風電建設造成環境影響為主線進行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尤其對建設施工期進行嚴格的污染控制,完善管理機制,落實主體責任,做好風力發電建設項目環境驗收和影響后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1]田志強.最優化方法在中國風力發電項目開發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8.
[2]郭劉潞.環境荷載激勵下海上風力發電塔響應分析與控制[D].山東大學,2018.
[3]張云.市場環境下面向風電場的多級儲能聯合優化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
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內蒙古錫林浩特?026000;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內蒙古錫林浩特?0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