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京 王瑞海 劉麗梅 苗青 嚴光俊 張秋海 楊詩龍 郭昌洪



【摘 要】 目的:對網果酸模進行質量標準研究。方法:建立網果酸模的性狀、顯微及薄層鑒別方法,并按《中國藥典》2015 年版有關規定對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項目進行了測定。結果:網果酸模的薄層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同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水分、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范圍分別為 5.60%~6.58% 、4.00%~7.26% 、0.96%~3.93% 、18.94%~25.94% 。結論:該標準可用于網果酸模藥材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 網果酸模;顯微鑒別;薄層鑒別
【中圖分類號】R285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0048-06
Study on Radix and Rhizome of Rumex chalepensis Mill. Quality Standard
XU Jing1 WANG Ruihai1 LIU Limei1 MIAO qing1 YAN Guangjun2 ZHANG Qiuhai1 GUO Changhong2*
1.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Hubei ji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gzhou 43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Rumex chalepensis Mill.. Methods Establish the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and thin lay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Rumex chalepensis Mill., and determine the items of moisture, ash and acid-insoluble ash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2015 edition of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Result In th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of Rumex chalepensis Mill., fluorescent spots of the same color appeared at the same position as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chromatography. The range of moisture, total ash, acid-insoluble ash and alcohol-soluble extractives are 5.60%~6.58%, 4.00%~7.26%, 0.96%~3.93%, 18.94%~25.9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umex chalepensis Mill..
Keywords:Rumex chalepensis Mill.;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hin Layer Identification
網果酸模為蓼科酸模屬植物網果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的干燥根及根莖,始載于《中藥志》,又名紅絲酸模、金不換,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河南、浙江及安徽等地[1-3],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通便、殺蟲之功效,民間用于止血和治療痢疾[4]。
網果酸模根及根莖為地方草藥,其含有很強的抗真菌(白色念珠菌、紅色發癬菌)的成分酸模素[5-6],瀉下主要藥效成分之一蒽醌苷,抗菌消炎、抗腫瘤等作用成分游離蒽醌[7],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消化道出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8-10],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應用價值。目前,網果酸模已有化學成分鑒定、含量測定、指紋圖譜等研究[11-12],但基礎質量研究未見報道,因此,本實驗將從顯微鑒別、薄層鑒別(Thin Layer Identification,TLC)、水分、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進行研究,為快速、準確的鑒別網果酸模提供科學依據,為完善、建立質量標準和提高臨床療效奠定基礎。
1 儀器與材料
1.1 儀器 CX41 型光學顯微鏡(奧林巴斯公司); INTA 2020D薄層掃描成像系統(北京澤祥佳燕科技有限公司);電熱古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KQ3200DB 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P2202S電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高速萬能粉碎機(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薄層層析硅膠 G 板(德國Merck 公司);薄層層析硅膠 G 板(中國青島海洋化工)。
1.2 材料 酸模素對照品(批號:PS170608-03)、大黃素對照品(批號:PS000259)、大黃酚對照品(批號:PS010475)、大黃素甲醚對照品(批號:PS000263)、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批號:PS010712)均購自成都普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試劑均為分析純。
實驗用10樣品均采自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章莊鋪鎮,生藥學圖片見圖1-1、1-2、1-3,經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王振月教授鑒定為網果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的干燥根及根莖,粉碎后過50目篩,置于干燥器中備用。
2 方法與結果
2.1 性狀 網果酸模飲片為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厚片,外表皮棕褐色至灰褐色,可見皺縮紋。切面黃白色、黃色至棕黃色或黃棕色,具有明顯的形成層環紋,部分可見纖維,斷面顯黃白色。本品質脆硬,掰斷可見粉性煙塵,氣特異,味微苦。
2.2 顯微鑒別 藥材樣品粉末為黃棕色。取粉末少許,置載玻片中央,經水合氯醛液透化,加稀甘油2滴,拌勻,蓋片;淀粉粒觀察用水裝片,應用自帶攝像功能的光學顯微鏡拍攝顯微圖像,同步存入計算機中。草酸鈣簇晶類圓形,棱角尖銳,直徑22~52m,見圖2-1;石細胞極少,近無色或淡棕黃色,呈類方形、多角形或梭形,壁厚,直徑19~35m,見圖2-2;纖維多成群或離散,長梭形,稍彎曲,一端稍鈍圓,一端尖銳,或兩端漸尖,壁厚,孔溝明顯,長300~530m,直徑20-45m,見圖2-3;具緣紋孔導管、梯紋導管常見,直徑18-66m,見圖2-4;木栓細胞近長方形,無色或棕色,垂周壁波狀彎曲,見圖2-5;淀粉粒眾多,單粒類圓形、橢圓形或腎形,直徑4~19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見圖2-6。
2.3 網果酸模薄層的薄層鑒別
2.3.1 對照品的制備 精密稱取酸模素對照品、大黃素對照品、大黃酚對照品、大黃素甲醚對照品、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酸模素、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分別為482.4g、116.8g、302.8g、99.2g、99.6g的溶液。
2.3.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13] 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10mL,超聲30min,濾過,取濾液5mL,蒸干,殘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2.3.3 酸模素及蒽醌薄層條件 按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版第四部通則0502)實驗,吸取大黃素、酸模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對照品和供試品溶液各5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德國Merck公司)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丙酮-甲酸(6∶[KG-*3/5]1∶[KG-*3/5]1∶[KG-*3/5]0.1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105℃加熱至斑點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識,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對照品呈亮黃色斑點、酸模素對照品呈淡藍色斑點,Rf大黃素=0.26,Rf酸模素=0.46,Rf大黃酚=0.54,Rf大黃素甲醚=0.62,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同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熒光斑點,表明網果酸模中含有大黃素、酸模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薄層色譜圖見圖3-1。
2.3.4 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的薄層條件 按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版第四部通則0502)實驗,吸取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中國青島海洋化工)上,以乙酸乙酯-氯仿-丙酮-甲醇-水(1∶[KG-*3/5]5∶[KG-*3/5]2.5∶[KG-*3/5]1.5∶[KG-*3/5]0.4)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105℃加熱至斑點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識,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熒光斑點呈橘黃色斑點,Rf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0.59,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表明網果酸模中含有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薄層色譜圖見圖3-2。
2.4 水分測定 根據《中國藥典》2015 版四部通則 0832 水分測定法第二法[14],烘干法測定:取供試品2~5g,平鋪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稱量瓶中,厚度不超過5mm,疏松供試品不超過10mm, 精密稱定,開啟瓶蓋在100~105℃干燥5h,將瓶蓋蓋好,移置干燥器中,放冷30min,精密稱定,再在上述溫度干燥1小時,放冷,稱重,至連續兩次稱重的差異不超過5mg為止。根據減失的重量,計算供試品中含水量,結果見表2。10批樣品水分約5.60%~6.58%。
2.5 總灰分測定 根據《中國藥典》2015版四部通則2302灰分測定法項下總灰分測定法測定[14]:取供試品粉末3~5g,置于熾灼至恒重的坩堝中,稱定重量(準確至0.01g),緩緩熾灼,注意避免燃燒(先逐漸升溫至200~300℃)。至完全炭化時,逐漸升高溫度至500~600℃,使其完全灰化至恒重。稱重記錄,計算總灰分含量,結果見表2。10批樣品總灰分在4.00%~7.26%之間。
2.6 酸不溶灰分測定 根據《中國藥典》2015 版四部通則 2302 灰分測定法項下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測定[14]:取上述所得灰分,在坩堝中小心加入稀鹽酸約10mL,用表面皿覆蓋坩堝,置水浴上加熱10min,表面皿用熱水5mL沖洗,沖洗液并入坩堝中,用無灰濾紙濾過,坩堝內的殘渣用水洗于濾紙上,至洗滌液不顯氯化物反應為止。濾渣連同濾紙移至同一坩堝中,干燥,熾灼至恒重。根據殘渣重量,計算酸不溶灰分含量,結果見表2。10批樣品酸不溶灰分在0.96%~3.93%之間。
2.7 醇溶性浸出物測定 根據《中國藥典》2015 版四部通則 2201 浸出物測定法項下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第二法,熱浸法測定[14]:取供試品約2~4g,精密稱定,置100~250mL 的錐形瓶中,精密加人50%乙醇100mL,密塞,稱定重量,靜置1h后,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至沸騰,并保持微沸1h。放冷后,取下錐形瓶,密塞,再稱定重量,用5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用干燥濾器濾過,精密量取濾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h,置干燥器中冷卻30min,迅速精密稱定重量。除另有規定外,以干燥品計算供試品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結果見表2。10批樣品醇溶性浸出物在18.94%~25.94%之間。
3 討論
由于酸模素、游離蒽醌與結合蒽醌極性相差較大,難以在一張薄層板、同一展開系統下使要鑒別的斑點得到很好地分離,所以本研究分為兩個展開系統,分別對酸模素和游離蒽醌以及結合蒽醌進行鑒別。
TLC實驗過程中進行了不同檢測波長、不同溶劑和不同薄層板的考察,薄層板在日光及紫外225nm、254nm、365nm不同波長下檢識,在紫外365nm波長下,對照品及供試品斑點明亮、清晰。石油醚為主的展開系統,沸程30~60℃、90~120℃石油醚為展開劑,色譜斑點有拖尾,沸程60~90℃石油醚為展開劑,色譜斑點清晰、無拖尾;在確定展開劑基礎上,發現德國Merck公司生產的硅膠G板對大黃素、酸模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分離效果更佳;中國青島海洋化工生產的硅膠G板對大黃酚-8-O-β-D-葡萄苷分離效果更佳。因此,確定網果酸模的檢測波長為365nm;石油醚沸程選擇90~120℃沸程石油醚,不同成分的鑒別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薄層板。采用中國青島海洋化工生產的硅膠G板對大黃酚-8-O-β-D-葡萄苷進行分離,硅膠板前沿會出現亮藍色弧線,反復試驗未能消除,可能是展開劑中乙酸乙酯和丙酮最大吸收波長較大有關。
浸出物實驗過程中發現,網果酸模水溶性浸出物難過率,可能與網果酸模中淀粉含量高有關,故本實驗只測定網果酸模醇溶性浸出物。經過對冷浸法、熱浸法以及不同乙醇濃度的考察,采用熱浸法,50%乙醇為溶劑網果酸模醇溶性浸出物易過濾,浸出物含量較穩定,因此,采用50%乙醇為溶劑測定網果酸模醇溶性浸出物較合理。
網果酸模TLC鑒別,游離蒽醌及酸模素、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鑒別的展開劑分別為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20∶[KG-*3/5]5∶[KG-*3/5]1)上層溶液和乙酸乙酯-氯仿-丙酮-甲醇-水(1∶[KG-*3/5]5∶[KG-*3/5]2.5∶[KG-*3/5]1.5∶[KG-*3/5]0.4)上層溶液。根據表2并結合《中國藥典》2015年版對藥材水分、浸出物的規定,建議將網果酸模的水分擬定不得過7.0%,總灰分不得超過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4.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
綜上,本研究所建立的網果酸模定性、定量方法具有簡便、可行、重復性好的特點,可為快速、準確的鑒別網果酸模提供科學依據,為完善、建立質量標準和提高臨床療效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藥志(第一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37.
[2]李建秀,周鳳琴,張照榮.山東藥用植物志[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3]邱頌平.大黃的藥學與臨床研究[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36
[4]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10.
[5]鄧玉環.土大黃基源鑒定及質量標準研究[D].太原: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2016.
[6]蔡少青,秦路平.生藥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18.
[7]王亦君,馮舒涵,程錦堂,等.大黃蒽醌類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 志,2018,24(13):227-234.
[8]嚴光俊,黃纓,桂壯. 金不換沖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療效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3(6):359-360.
[9]李遠蓉,嚴光俊. 金不換沖劑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3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1995(4):215-216.
[10]嚴光俊,桂壯,張維,等.結腸炎Ⅰ號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0(6):12-13.
[11]郭昌洪,許京,王瑞海,等.HPLC同時測定不同生長年限和不同采收期網果酸模中6個成分含量[J].中草藥,2019,50(21):5342-5345.
[12]許京.金不換(網果酸模)藥材及科研制劑的基礎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9.
[1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23.
[1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103,204.
(收稿日期:2020-07-23 編輯: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