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希區克

一位報紙專欄作家在注意到我的一些推文后不久聯系了我。身為一名肺科兼ICU醫師,我曾指出研究人員和新聞工作者應更加謹慎地談論COVID長期癥狀(患COVID后久病不愈),這樣的病患又稱為“長途旅行者”(long-haulers)。那位專欄作家很好奇,其他醫學專家是否也和我一樣,對某些新聞報道內容持懷疑態度。實際上,持這種觀點并不是個例,媒體對“長途旅行者”的描述令人恐懼。
美國《大西洋月刊》的埃德·揚(Ed Yong)曾撰寫“長途旅行者正在重新定義COVID-19”(Long-Haulers Are Redef i ning Covid-19)一文,描述了一種神秘的綜合征,它可能會纏上新冠輕癥患者:那些無須住院、吸氧或呼吸機的感染者,雖然病情不嚴重,但他們表現出久病不愈的情況。
埃德·揚在文中引用了一名長途旅行者的自我描述:在大約5個月的時間里持續忍受“極度疲勞、靜脈腫脹、瘀傷不斷、心律不齊、短期記憶力減退、婦科問題、對光和聲音敏感以及腦霧”。
揚指出:“對于部分遭遇持續性COVID的患者來說,幾個月的病癥可能轉變為多年。”STAT網站“初見”欄目也于近期拋出了類似疑問:“長途旅行者”會否成為“終身旅行者”?
這樣的報道令人擔憂,同時我也擔心媒體對于這種由SARS-CoV-2輕度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的敘述是否客觀真實。
目前對于感染COVID的輕癥患者長期不愈的情況沒有統一的定義,通常指COVID-19發作后癥狀持續數周或數月以上的個體。然而,實際上許多人感染SARS-CoV-2后都會出現長期癥狀。由任何原因引發的重大疾病也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幾乎每個死于新冠肺炎的人都會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他們的雙肺炎癥嚴重。許多研究表明,某些遭遇ARDS的患者可能被多種長期健康問題困擾,包括:身體機能和認知出現障礙,肺功能下降以及心理健康問題頻發等。一項1999年的研究發現,即使是病情較輕的肺炎患者,其癥狀也會持續數月之久。
此外,肺功能衰竭會加速其他器官(如腎臟和心臟)的衰竭,病人有時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專門護理方可康復。在沒有嚴重肺部疾病的情況下,SARS-CoV-2感染還可(盡管很少)對其他器官造成永久性損害,包括嚴重的心肌炎(導致心力衰竭)和中風。
這意味著,感染SARS-CoV-2之后癥狀長期不愈可能不是這種疾病的特殊現象。
然而,我們發現媒體對于這種久治不愈的大多數報道還是引起了誤解(少數媒體的敘述相對客觀全面):一種令人體衰弱的綜合癥狀似乎在持續數月(可能無限期)地影響多個器官系統,但目前又無明確的診斷。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甚至有些報道也暗示,即使是那些僅有輕度急性癥狀或無急性癥狀的人也處于危險之中。
持續的COVID癥狀從本質上說通常是非呼吸性的,受影響最大的患者群體相對更年輕;而最容易患上嚴重急性COVID-19的人平均年齡更大,病情更嚴重。
BuzzFeed網站的頭條新聞記錄了這種人群差異:“新冠使年輕、健康的人病了幾個月。現在,他們正在爭取確診。”在BuzzFeed報道的故事中,長途旅行者描述了一系列在自己身上持續出現的慢性癥狀:心悸、頭痛、嚴重疲勞、失眠、脫發和腦霧。
其他報告則描述了更令人恐懼的事情。2020年10月,《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描述了輕度感染后患者表現出癡呆癥樣:(可能表現出)記憶力減退、混亂,難以集中注意力,頭暈和日常表達困難等。另一則來自《時代》的故事:某些輕度感染患者可在幾個月后引起嚴重的精神病,甚至出現殺人的念頭。
不難發現,媒體對長期COVID的報道需要更加謹慎。
首先請考慮一點,那些自稱遭遇長期COVID的人是否真的感染過SARS-CoV-2。在埃德·揚的傳播度很高的文章中,他引用了一項對新冠長途旅行者的調查,調查發現其中約2/3的調查對象的冠狀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呈陰性,而血液檢測則顯示他們此前曾被SARS-CoV-2感染。與此同時,由一群自我判斷為長期旅行者的患者組織的一項調查招募了參與者,并于2020年12月下旬發布報告稱,接受血液檢測的志愿者中其實約有2/3的檢測結果呈陰性。
誠然,盡管血液檢測是高度敏感和特異的,但它們并不完美,也可能產生假陽性或假陰性;此外,一些證據表明抗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不過已有多項研究發現,大多數確診感染者體內的抗體可保持陽性達數月之久。因此,那些在急性期被PCR檢測為陰性的,以及抗體檢測也呈陰性的所謂長途旅行者壓根就不是COVID患者。
為什么厘清這個問題很重要?一方面,如果我們確定有些所謂的新冠長途旅行者其實從未感染過SARS-CoV-2,那就說明人們可能將某些慢性癥狀誤認為是新冠帶來的。這并不稀奇,因為急性SARS-CoV-2感染的癥狀不具有特異性,其他類型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同樣的病癥。但更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下旬的調查還發現,所謂的長途旅行者們無論此前有無感染SARS-CoV-2的抗體證據(或任何呈陽性的檢測結果),他們的長期癥狀幾乎都差不多,這意味著SARS-CoV-2未必就是導致持續的慢性癥狀的主要因素。
畢竟,許多情況都可能引發與長期COVID癥狀相似的問題,甚至在普通人當中,胃腸道癥狀、思維混亂和健忘、重度疲勞、脫發和頭痛等問題也很常見。
此外,過去的一年里,社會給人們帶來了更大的痛苦和情感創傷。在心理痛苦和身體癥狀之間建立潛在的聯系有時被嘲笑為是一種醫學上的心理操縱。但毫無疑問,精神痛苦確會導致身體痛苦。《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份報告顯示,大約一半的抑郁癥患者同時也表現出了難以解釋的身體癥狀,其中精神癥狀往往占主導地位。
資料來源 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