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李軍平

航空母艦是敵方理想的目標,極易受到攻擊;如同發明了大炮后的中世紀城堡一般,攻擊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航母無用論甚囂塵上。衛星與超視距雷達的發明意味著航母無所遁形。一枚導航精準、威力巨大的導彈即使不能徹底擊沉航母,也足以讓其徹底喪失能力。
美國海軍計劃制定者尤其擔心中國的東風-26導彈。該武器于2018年投入使用,號稱“航母殺手”,是一種所謂的機動彈道導彈(意味著可改變最終接近路徑,并非僅遵從重力定律)。東風-26可從卡車上發射,并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
哈德遜研究所海軍戰略家布萊恩·克拉克(Bryan Clark)認為,這種威脅足以迫使美國航母在1 600公里外不敢靠近中國海岸。而1 600公里已經超出了航母戰機不經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因此,美國國防部正在尋找解決辦法。目前國防部測試了一種未來技術(最初的創意可以追溯到1917年):改造一架合適的飛機,將其變成一艘可以在天空發射并回收無人機的航空母機,最終使航母遠離危險。
為此,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實施一個名為“小精靈”的計劃,這也是一款無人機的名字。一架“小精靈”無人機重680公斤,翼展近3.5米。在發射后可自動展開機翼并啟動渦輪風扇發動機,航程可達500公里。“小精靈”計劃負責人斯科特·維爾茨班諾夫斯基(Scott Wierzbanowski)指出,“它可以大鬧一場”,且可在任務完成后直接返回航母。
“小精靈”將由人類控制并以艦隊的形式作戰。為此,它們將以“忠誠僚機”的方式編組,即無人機中隊會作為一架載人戰斗機的僚機編隊作戰。然而,傳統的忠誠僚機在陸地或常規海軍航母起降,而“小精靈”永遠無須接觸地面。
“小精靈”的主要任務是攔截通信、干擾信號與尋找摧毀目標,從而改善相關空域的防御態勢,使載人飛機更為安全。這種無人機也可以裝備小型導彈或炸藥,進行自殺式攻擊。它們可以共享數據、相互合作,并將偵察及目標信息傳回軍艦與飛機,以便發射超出該無人機運載能力的導彈。
Solarium是一家向國防部提供海空戰建議的防務咨詢公司,公司負責人安德魯·克雷皮涅維奇(Andrew Krepinevich)表示,雖然“小精靈”機群定會遭受損失,但吸引敵人的火力實際上也是其目的之一。通過這種方式,“小精靈”將確定任何打開搜索雷達的敵對導彈發射裝備的位置,將其標記后摧毀。
在計算戰斗損失時,通過犧牲一兩架無人機摧毀敵人防空裝備顯得非常劃算。維爾茨班諾夫斯基表示,因此,為保護價值更高的系統,“小精靈”是“值得交易的”。為有效愚弄敵人,軍事計劃制定者還設想了一種可以模擬戰斗機和轟炸機雷達與熱信號的空中發射無人機。為實現這一設想,可采用特殊的形狀與材料,以反射而非吸收雷達信號,同時無須掩蓋發動機的熱信號。無人機按照體型更大的飛機速度及模式飛行,便可增強這種錯覺。
最重要的是,防御方需將有限的注意力與昂貴的導彈浪費在即將到來的廉價無人機上,這將讓攻擊方威力更大的飛機橫行肆虐。因此,空中發射無人機的支持者看到了數字的價值。國防部高研局“小精靈”計劃的主要承包商——戴尼提斯公司 “小精靈”項目經理蒂姆·基特(Tim Keeter)表示,在雷達屏幕上顯示大量光點是讓敵人陷入“復雜與多重困境”的好方法。
為此,無人機的成本必須足夠低。雖然只訂購1 000架,但按照國防部的計劃,每架“小精靈”應不超過80萬美元。所以,如果有幾架在戰斗中被擊落,用維爾茨班諾夫斯基的話說,“沒關系,真的沒什么可惋惜的。”他按照軍事術語將這些無人機稱為“低值易耗品”。戴尼提斯公司的工作假設是,每架“小精靈”將最多執行20次任務。這意味著它們可由不耐用的材料制成,因此更為便宜。
“小精靈”計劃選擇的“航空母機”是一架改進后的C-130運輸機,可在機翼炸彈掛架中最多攜帶四架無人機。這將形成一個無人機小隊,但其他戰斗機或轟炸機亦可釋放攜帶的無人機增加編隊數量。因此,部署無人機相當容易。困難之處在于,如何在其執行任務歸來后進行空中回收。為此,戴尼提斯公司設計了一個安裝在C-130運貨坡道上的特殊回收系統。
當一架“小精靈”飛回母機時,運貨坡道打開,回收系統放下一個吊桿。吊桿隨后釋放一個系在10米長繩索上的吊艙,該吊艙將夾住“小精靈”頂部彈出的接合臂。“小精靈”的引擎將在成功收回后關閉。之后,絞車將無人機吊入機艙。通過這種方式,預計可在一小時內收回8架“小精靈”。
至少,這是個不錯的想法。到目前為止,盡管已經可以在幾厘米內成功回收“小精靈”,但距離實際投用還遠遠不夠。不過,戴尼提斯公司將調整一些軟件,并有望在夏天解決這個問題,屆時空軍將開始進行“小精靈”系統的操作測試。
測試將包括各種攜帶有效載荷的飛行。但重中之重是“小精靈”的合作能力,例如,隨著環境的變化切換任務。為此,空軍正在開發一種源自國防部高研局的名為“不利環境下的協同作戰”另一個項目軟件。雖然該軟件無法組織協調一個完全具有自主能力的“無人機群”(至少目前如此),但就其目標而言,是為單個無人機提供足夠的自主權,以便單名操作人員可以監督無人機群。
“小精靈”-母機這一安排的主要特點是其規模巨大,但是幾個潛在的小版本也在開發中,其中之一由捕食者無人機制造商通用原子公司負責。雖然捕食者已經服役了很長時間,但是通用原子公司希望延長服役期限,即將其打造為“雀鷹”小型無人機的母機。“雀鷹”無人機將配備情報、監視、偵察、電子干擾設備以及爆炸物。雖然“雀鷹”在2020年9月首次進行了飛行測試,但并未進行空中發射,通用原子公司也未解釋如何進行空中回收。
美國陸軍計劃使用裝有無人機發射氣動管道的直升機作為母機。這些無人機與“小精靈”一樣,可在發射后展開2.5米翼展的機翼。在去年夏天的測試中,陸軍在空中發射并收回了6架無人機——雖然并非是由發射它們的黑鷹飛機收回。實際上,是由一架帶有掛索的四旋翼飛行器通過掛住無人機的機翼將其收回。今年5月,陸軍計劃使用軌道彈射器從直升機上發射更大的無人機。
與“小精靈”和“雀鷹”一樣,陸軍希望發展“空中發射技術”的背景是,美國的目標已從反叛亂轉變至與外國勢力的潛在戰爭。亞拉巴馬州陸軍未來司令部負責技術開發的安東尼·弗勞德(Anthony Freude)中校表示,中國與俄羅斯的雷達技術十分先進,可精確定位部隊與飛機的位置,這令人非常擔憂。他指出,鑒于這一形勢,軍用直升機將撤至二線,并發射大量無人機以取代直升機的作用,如搜尋目標,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并作為一個額外的通信網絡。這一計劃將在三年內陸續部署。
這種空中航母確實存在許多缺點:消耗寶貴的時間在空中收回無人機,以及相關的操作等,可以讓敵人輕易擊落母機。但是,可以重復使用20次的無人機比一次性使用的無人機更具優勢,尤其是在成本方面。
中世紀之后,建造者重新設計了城堡,更為低矮、厚重并采用了棱堡,以抵御、消除大炮的攻擊力,且效果不錯。而空中航母是否同樣也是一種成功的技術進步應對舉措,還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 economi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