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5月8日,某財經網絡媒體報道稱:“小長假后,風云突變,4月份最強的創業板指數,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低開低走大幅下跌。”問題是,這波調整真的沒有預兆嗎?其實,4月29日撰寫的文章中,筆者就對創業板指數作了分析,并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個短線指標已到了較高位置。”(見圖一)

圖一:創業板指數日K線浪形分析
如圖一所示,今年春節后,創業板跌勢迅猛,從2月18日的3476高點到3月9日的2608低點,A浪僅用了14個交易日。而從3月25日開始,該指數的B浪反彈超過一個月。以上時間、空間均符合調整浪的形態特征,即A浪包含5個小波,B浪包含3小波,根據艾略特波浪原理,本月已進入C浪調整。
另一方面,上個月底,布林線指標已突破上軌,慢速隨機指標的K值和D值均超過80,相對強弱指標RSI的參數值亦超過85。此外,還有個別指標出現了頂背離現象,預示著大盤或將短線見頂,例如深證成指60分鐘K線的MACD指標。(見圖二)

圖二:深證成指60分鐘K線指標分析
眾所周知,指標是衡量市場情緒的工具,當眾多投資者同時使用時,就會產生共振。也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近幾年的A股市場存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些長假前后的時間節點,往往是漲跌行情的分水嶺,比如2018年國慶、2019年元旦、2020年春節、2020年國慶、2021年春節等等,這些重要的假期時間節點今后也值得留意。
從外圍市場來看,五月上旬,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均出現日線指標頂背離現象,納斯達克指數還出現了周線級別背離,并構成非常典型的M形雙頂。(見圖三)

本月初證券市場的調整,不由得讓人想起坊間流傳的“五月魔咒”。巧合的是,華爾街也有句諺語 "Sell in May and Go Away",同樣表示5月前后市場可能開始走弱,通常被認為是賣出時點。究竟是否有這種規律呢?為此,筆者對中美股市2000年以來的情況進行了初步統計。(見表一)

回顧這21年的歷史走勢,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對美股來說,在2000年至2002年的3年里,如果每次都賣在5月,那就幾乎能完美躲過1552點到768點的暴跌。也許,那句諺語正是彼時開始流傳的吧!而“五窮六絕七翻身”恰是2010年A股行情的生動寫照。當然,這些只是特例,根據表一不難看出,在多數年份,市場漲跌參半,波動更具隨機性。
最近兩個月,A股以小波段走勢為主,伴隨著熱點的快速轉換和板塊輪動,大盤波動周期很短。上證指數又見到四個低點幾乎連成一線的現象。(見圖四)

圖四:上證指數日K線形態分析
事實上,箱體震蕩中,要把握好每一次機會并不容易。5月1日,在伯克希爾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擁有60年投資經歷的巴菲特先生依然認為,對普通投資者來說,直接買入指數基金是不錯的選擇。無獨有偶,愛因斯坦也曾把“簡單”視為智慧的最高境界。的確,股市紛繁復雜,簡潔的方法才有更強的適應性。長期專注一心,持之以恒,多做減法,這也許是“巴芒”傳奇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