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榮 張磊
【摘 要】 為解決郵輪游客的求償困境,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背景,分析我國建立郵輪旅游強制責任險制度的必要性和現實困境,借鑒域外法律制度,建立中國特色的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制度。完善郵輪旅游責任保險制度的建議有:厘清旅行社責任保險與海上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的關系;建立郵輪承運人強制保險制度;提高郵輪旅游的保險意識。
【關鍵詞】 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雅典公約》
0 引 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郵輪航線全部停航,郵輪經濟遭受重創。此次疫情是世界郵輪發展史上危害周期最長、損害范圍最廣、損失最為慘重的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郵輪及港口的衛生防疫體系有所完善,國際相關組織也多次發表聲明,希望世界各國及地區執行各項衛生措施來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交通領域和貿易領域的危害,但上述措施并沒有專門針對郵輪旅游的方案,因此一旦郵輪業再次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涉及郵輪游客的損害賠償問題仍然是值得關注的。
責任保險是現代風險社會背景下風險管理的重要創舉,因而被大部分國家選擇適用,成為大規模侵權的有效救濟方式;但在保險實務中,保險人的承保能力不僅受到自身經營能力的影響,而且還受制于這個國家保險市場的成熟度和該國法律體系是否健全。因此,在我國保險行業尚未完善的情形下,我國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的適用范圍必然要根據現實需要來權衡,僅靠商業保險并不能很好地承擔大規模侵權責任風險。我國可在此次防疫背景下完善保險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將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納入郵輪旅游保險種類中,為游客損害賠償暢通救濟渠道。
1 建立郵輪旅游強制責任險制度的必要性
1.1 經濟視角下的必要性
2006年,意大利歌詩達郵輪駛入上海港,我國郵輪旅游自此興起。交通運輸部預測,到2030年我國沿海郵輪游客總量將達萬人次,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郵輪旅游市場之一。《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 2006―2011年我國郵輪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6.7%,處于萌芽階段; 2012―2016年年均增長為72.84%,處于快速成長期; 2017―2018年經歷了產業發展的調整期,轉向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發展轉型優化階段。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市場,越來越多的國際郵輪公司將最新、最好的郵輪投放到我國市場,并將我國郵輪港作為首選掛靠港。鑒于郵輪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多,以及對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有著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我國政府對郵輪旅游業的發展非常重視,持續出臺促進郵輪旅游發展的政策。除了宏觀政策外,各地也相繼出臺政策,加大力度保障郵輪承運人和游客的權益,提升突發事件處置能力,促進郵輪產業及相關服務貿易有序發展。
1.2 法律視角下的必要性
郵輪旅游作為我國旅游消費的新業態市場潛力巨大,在郵輪旅游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郵輪旅游市場中的郵輪游客人身侵權責任的法律適用、郵輪公司的安全保障義務和喪失責任限制權利、非航行事故導致人身損害賠償等問題已引起重視,隨之出現了種類不斷豐富的郵輪旅游商業保險產品。雖然郵輪旅游保險種類不斷增多,但僅憑郵輪旅游商業保險已不可能對所有侵權損害進行完全救濟,也不足以分攤被保險人的風險;我國的《合同法》《旅游法》和《海商法》雖均有涉及郵輪旅游的條款,但鮮有針對游客權益保護措施的條款:因此,應完善我國郵輪旅游責任保險制度。
2 郵輪旅游強制責任險制度的現狀
2.1 立法層面
我國《海商法》中有關于“海上旅客運輸合同”的專門篇章,但未涉及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責任制度。我國《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中的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僅針對客運船舶承運人,對于國際郵輪承運人未強制其投保承運人責任保險。我國《保險法》第50條規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該條款僅說明保險人負有向第三者賠償的義務,未明確第三者享有向保險人直接求償的權利,對保險標的和保險適用范圍界定不清的郵輪旅游意外險來說并不適用。對于游客與郵輪公司是否存在直接的合同關系,國內學者觀點不一。部分學者認為,游客與郵輪公司存在直接的合同關系,船票就是其合同關系存在的憑證。[1] 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郵輪公司與游客之間不存在相應的合同關系。[2] 旅行社作為郵輪旅游服務的提供者,理應是合同的當事人。因此,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務中,郵輪承運人對游客是否承擔責任及應負有何種責任,法律界學者仍持有不同的主張。
2.2 險種層面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及“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郵輪旅游市場前景廣闊,我國多個港口已經成為國際郵輪母港,郵輪旅游保險市場的險種也在不斷地豐富。然而,現有的商業險與強制責任險相結合并不能有效地分散承運人的風險及更好地對郵輪游客進行救濟,原因是:
(1)旅行社責任保險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旅游強制責任險。《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第4條規定:旅行社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應當包括旅行社在組織旅游活動中依法對旅游者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承擔的賠償責任和依法對受旅行社委派并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導游或者領隊人員的人身傷亡承擔的賠償責任。旅行社責任保險的承保范圍為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承保范圍十分有限,且保險金額過低,游客并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救濟。
(2)無論是在《修正〈1974年國際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的1990年議定書》(以下簡稱《雅典公約議定書》)中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中,海上旅客運輸的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僅承保游客的人身傷亡賠償責任。
(3)郵輪旅游保險制度的商業補充險可以從不同層面為游客的損害賠償提供一定的救濟,但這些險種在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方面都存在缺陷,并且忽略了保險利益的“意外性”。
3 域外相關法律制度借鑒
3.1 《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
20世紀中后期,國際海事組織在《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中引入了“強制保險制度”。[3] 該條款規定了海上旅客運輸承運人對旅客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和責任限制。承運人責任險是陸路交通強制責任險在水運領域的再延伸和拓展,這彰顯了水運與陸路運輸風險分擔的平衡性。
3.2 《雅典公約議定書》
(1)應當以“海上旅客運運輸中旅客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人”為確定投保人范圍的標準和原則,《雅典公約議定書》規定的損害賠償責任人是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但實際上投保人被限制為實際履行全部或者部分運輸的實際承運人,不承擔實際履行客運義務的承運人并不在強制投保的范圍內。
(2)強制保險制度的承保范圍從油污、危險貨物等環境責任逐漸拓展到海上游客運輸人身傷亡賠償責任,體現了世界各國對海上游客權益的日漸關切。[4] 強制保險與非強制保險直接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即哪一方利益應當受到特殊的保護。
3.3 強制責任險制度
英國是第一個設立強制責任險制度的國家。強制責任險的設立,使大規模侵權事件產生的巨額賠償金通過保險的渠道分散于社會,實現損害賠償的社會化。共同分攤保險金額,體現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各種民事活動激增,強制責任險在法律環境成熟的英美法系國家和地區受到了普遍重視。
4 完善郵輪旅游責任險制度的建議
4.1 厘清旅行社責任保險與海上郵輪承運人? ?強制責任險的關系
嚴格區分旅行社與郵輪公司之間的責任關系,可以為統籌旅行社責任保險和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奠定良好的法理基礎。旅行社責任保險和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均屬于強制責任險,均具有郵輪旅游服務法律關系,均是郵輪游客運輸法律關系的各自延伸。如果兩者關系不明確、責任不清晰,就會造成這兩種強制責任的實踐運用界定不清。
在具體實踐中,旅行社責任保險包括旅客財產損失,但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則不包括;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承擔游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不論承運人存在疏忽或者過失與否,而旅行社責任保險則只承保因被保險人疏忽或過失引起的責任。旅行社責任保險與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之間的關系,是基于客運旅游中兩種主要合同關系而產生的聯系,即旅客服務合同和旅客運輸合同。
當旅行社與郵輪公司共同承擔責任時,兩種保險的保險人都需要承擔保險責任,彼此間的保險責任關系取決于旅行社與郵輪公司之間的責任關系;同時,實踐中旅行社責任保險和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的保險責任范圍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這就取決于保險合同雙方的約定,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向另一方的保險人求償,也可能仍向對方責任人求償。因此,厘清旅行社責任險與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關系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4.2 建立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制度
(1)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梳理涉及郵輪旅游的各類保險,統籌郵輪旅游任意責任險和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促進郵輪旅游領域保險業務專業化分工,實現損害救濟模式多元化。在立法實踐中,可以借鑒國際郵輪旅游業先進立法體系。[5] 在具體制度的設計上,應采取多方調研和評估,從法律層面上確立郵輪承運人為游客投保強制責任險的制度,規定強制責任險的雙方主體資格、應當承保的責任范圍、未取得強制責任險或相應財務擔保的懲罰后果,以及各種承保責任的單位賠償最低限額等。[6]
(2)設立相應的保險承包制度。對于大規模侵權這種類型的責任風險來說,會因自身的特殊性,很多保險公司拒絕參加投保。船東互保協會成為承保郵輪公司責任險的主要保險機構,其保險范圍涉及了對客船游客人身傷亡的保險賠付。對于大型郵輪突發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一旦處理不當、不及時,就會引發大規模侵權事件。如果單就船東互保協會承保的賠償,大規模侵權事件中的受害人損害賠償就無法得到及時、充分的救濟。可在我國《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的條款中放寬對 “旅行社”資格的界定,將旅游服務的實際履行者郵輪公司納入旅行社責任保險的承保主體,以更好地分擔承運人為游客投保強制責任險保單的巨大風險,可以將郵輪承運人所購買的旅行社責任保險作為承運人為游客投保強制責任險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建立承運人為游客投保強制責任險制度的過程中,可以將強制責任險分成不同比例,由旅行社責任保險部分承保、船東互保協會中“關于海上旅客人員傷亡”的部分承保,以及新建立的郵輪保險基金部分承保來分散風險,以期更好地保障游客權利和權益。
4.3 提高郵輪游客的保險意識
我國僅旅行社責任保險和機動車交通強制責任險為強制責任保險,反映出我國保險制度仍處于初級階段。增設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被保險人的責任風險。在這種情形下,被保險人可通過責任保險將經濟損失的風險轉嫁給保險人,保險人將賠償責任分攤到事前參保的所有個人或團體,此種轉移風險的方式就不是單純地由某個被保險人或者是保險人獨自承擔,而是將個人風險向社會風險轉移。增設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還可以有效地保障游客得到及時的救濟。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游客造成的損害,郵輪承運人往往因為自身的經濟能力無法對受害人展開及時有效地賠償,此時保險公司便起到了關鍵作用,強制責任險以第三方賠付的優點,保證了游客盡快得到相應的賠付。強制責任險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在大規模侵權中,保險公司的及時出現,游客無須進行漫長的訴訟,節約了司法資源和時間成本,避免雙方矛盾的激化,對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5 結 語
旅行社責任保險與承運人強制責任險關系問題的爭論一直存在,即使在旅行社責任保險確立后,郵輪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仍處于立法缺失狀態,嚴重阻礙了我國郵輪旅游業的風險管控和治理,亟需根據郵輪旅游的國際化、跨區域等特質系統設立郵輪承運人強制責任險,并借鑒和吸收國際社會先進的立法原則、立法模式及法律體系,結合我國實際,完善郵輪承運人責任險制度,協調好強制保險制度與商業保險制度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郭萍.對郵輪合同法律性質的探究及思考[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1):55-62.
[2] 孫思琪.海商法修改視角下郵輪旅游法律制度構建[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7(6):7-18.
[3] 李玉泉.保險法學―理論與實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3-207.
[4] 初北平.海上強制責任保險研究[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5(1):25-28.
[5] 高秋穎.海上保險法下重復保險法律制度分析[J].世界海運,2018(11):47-51.
[6] 劉勁柳.旅游合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