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遠明
(太湖縣人民醫院設備科,安徽安慶 246400)
科技的發展促進了醫療水平的提高,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服務。隨著近期收治的急診病例中低氧血癥患者的增多,針對該類患者需要采取連續供氣的方式來提高急救效果,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應用醫用分子篩制氧來解決上述問題。因該設備在臨床應用上具有安全可靠、高效節能的特點,現已成為各大醫院必備的醫療設備之一。但隨著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使用頻率的增加,與之相關的問題和失誤也隨之增多,其中大多數問題發生在醫用分子篩制氧系統方案設計階段。分析醫用分子篩制氧系統方案設計中需注意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以減少相關設備操作時的失誤次數,提高治療效率。
醫用分子篩制氧系統是應用空氣壓縮機將空氣加壓,并除去空氣中的水分、雜質后保存于壓縮空氣貯罐中,應用分子篩吸附的方式分離罐中空氣內部含有的氮氣分子,以保證重新輸回罐中的氧氣濃度達到90%以上,再通過無菌化處理后,使收集的氧氣達到醫用標準,最后將分離出的氮氣釋放到大氣中。通過反復上述操作的方式實現不斷產生氧氣的目的(圖1)。該系統的最大的特點是通過純物理方式制氧,在安全性方便具有較好的保障,同時可隨時生產濃度在90%以上的氧氣,且制氧成本低、節省開支[1]。

圖1 醫用分子篩制氧系統工作原理
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及系統雖具有較好的制氧效果,但容易因不當的方案設計造成收集的氧氣濃度較低,或安全標準達不到YY/T 0298—1998《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通用技術規范》的規定。總結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的實際使用經驗,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
常規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配備在線氧氣濃度測量裝置,該裝置可幫助工作人員在制氧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不同時間段的氧氣濃度,以保障每次制備氧氣的濃度符合治療所需要求。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部分醫院分子篩制氧設備存在因維護不當或失修引起的測量裝置濃度顯示異常問題。正常分子篩制氧濃度應為90%~95%,但存在故障的在線氧氣濃度測量裝置大多顯示的濃度會超出這一數值,若工作人員按照該裝置顯示指標進行調整,最后制得的氧氣濃度無法達到90%以上,這種情況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用氧安全,甚至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日常維護時,工作人員一旦發現在線氧氣濃度測量裝置所示濃度高于95%,則需及時修復和調整。
隨著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收治的患者數量激增,導致每日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的制氧量提升,部分醫院制氧量甚至已超過現有制氧機額定制氧量,需要通過購置更多的制氧設備來緩解上述情況。但因為制氧機成本較高且體積較大,在無法及時滿足需求的情況下,部分醫院為保證在用氣高峰期為患者提供足夠的氧氣,不得不通過打開出氣口來達到增加氧氣產量的目的。但該方法勢必導致所制出的氧氣濃度不符合規范要求,影響患者的用氧安全。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是院方通過評估當前醫院接診量,要求管理人員對每日氧氣需求量進行統計,以便預留經費購置新的制氧設備[2]。
根據規定,通過醫用分子篩制氧系統制備的氧氣,水分子的含量不應高于0.07 g/m3。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生水分含量超標的概率較高,原因是長期使用設備制氧會導致其冷凝器除水功能下降。主要是因為冷凝器內部沸石分子篩因長期使用出現受潮情況,從而影響整個制氧環節的制氧量和濃度。此外,設備內水分子超標還容易使輸氧管道內壁被水腐蝕,導致設備中病原菌的生成。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管理人員應加大對冷凝器的檢查和干預,及時替換受潮的沸石分子篩,以保證冷凝器的干燥和衛生。
依照YY/T 0298—1998《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通用技術規范》中的規定,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在制氧過程中的噪聲不應高于85 dB,但目前大部分制氧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噪聲明顯高于規定要求。噪聲大的主要原因是排出的氮氣總量過大,設備的氮氣排速度小于收集速度,在氮氣排放時產生渦流并引發噪聲。巨大的噪聲易對住院患者構成生理及心理的雙重影響,同時也會對制氧人員的工作狀態造成影響,進而降低制氧效果。針對這一問題,目前尚無有效的改善方式,建議將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安置于遠離人員流動較大的區域,同時工作人員在制氧過程中做好聽力保護,對受到噪聲影響的患者給予有效的治療及情緒護理[3-4]。
梳理醫用分子篩制氧系統工作流程,根據實際應用經驗,總結醫用分子篩制氧系統方案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分別給出相關的解決方案。分子篩制氧系統雖被各大醫院廣泛使用,但設備配置及系統集成方案仍具有較多需要改進的緩解,通過合理有效的改進,可進一步提升制氧效率及氧氣品質,滿足醫用氧氣的質量要求,提升患者的治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