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強,尤微,譚紀鋒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骨關節骨腫瘤科,廣東 深圳 518035)
脛骨骨折在骨科較普遍,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其中脛骨下段簡單骨折最常見[1]。臨床上脛骨下段簡單骨折的患者常伴有腫脹、刺痛等,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由于脛骨下段處的局部軟組織薄弱,治療較困難,具有較大的挑戰性[2]。手術上通常采用鎖定加壓鋼板(LCP)固定治療,能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有研究表明,雙向螺紋動態鎖定螺釘(DDTL)固定治療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且治療安全性較高[3]。但目前關于LCP聯合DDTL固定治療脛骨下段簡單骨折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LCP 聯合DDTL 固定治療脛骨下段簡單骨折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2 例脛骨下段簡單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6)和研究組(n=46)。研究組男22 例,女24例;年齡20~66歲,平均(37.05±11.39)歲;受傷原因:扭傷或跌傷43 例,墜落受傷或交通意外傷3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23 例;年齡22~65 歲,平均(38.61±11.67)歲;扭傷或跌傷44例,墜落受傷或交通意外傷2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脛骨下段簡單骨折的診斷標準[4];②無其他神經損傷疾病。排除標準:①存在與精神相關疾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④糖尿病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予鎮痛、消腫治療,采用石膏對骨折部位進行外固定,待腫脹消失后進行手術。兩組患者均進行靜吸麻醉處理,取仰臥位,墊高患者側臀部。對照組患者采用加壓鋼板(LCP)進行固定治療,先將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閉合復位或有限切開復位,待術中C形臂X線機透視顯示復位確定后,通過皮膚或有限切開拉力螺釘對骨折斷端處進行加壓,然后將保護鋼板插入固定。研究組患者采用LCP聯合雙向螺紋動態鎖定螺釘(DDTL)進行固定治療,先進行牽引閉合復位或有限切開復位,待術中C形臂X線機透視顯示復位確定后,將克氏針臨時將骨折固定,然后插入鋼板橋接固定,最后在近端骨折的位置將DDTL螺釘置入固定。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Maryland足功能評分,Maryland足功能評分[5]主要針對患者治療前后的步行狀態、關節穩定性、疼痛、反常步態等進行評分,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康復情況越優。比較兩組患者骨痂指數、住院時間、骨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情況(包括傷口不愈合、皮緣壞死、延遲愈合、切口淺表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Maryland 足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Maryland 足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aryland 足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Maryland足功能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aryland foot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兩組Maryland足功能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aryland foot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6 46治療前40.71±7.23 40.78±7.29 0.046 0.963治療后95.82±9.27 84.67±8.19 6.114 0.000 t值31.794 27.149 P值0.000 0.000
2.3 兩組臨床指標情況比較 研究組骨痂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骨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情況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情況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6 46骨痂指數1.21±0.14 1.05±0.06 7.125 0.000術中出血量(mL)95.26±29.17 129.34±33.72 5.184 0.000住院時間(d)15.38±4.03 21.09±4.97 6.053 0.000骨愈合時間(周)12.75±3.21 17.63±4.38 6.095 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1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脛骨骨折發病率較高,臨床上脛骨下段簡單骨折部位常伴有腫脹、刺痛等,且脛骨下段處的局部軟組織覆蓋較薄弱,治療較困難,增加了治療難度。一般采用LCP 固定治療,能初步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而DDTL 固定治療可保護骨折端血供,利于骨折愈合[5]。
Maryland 足功能評分主要針對患者的關節穩定性、骨折處疼痛感、步行情況、反常步態等進行評估[6]。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兩組Maryland足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LCP聯合DDTL固定治療脛骨下段簡單骨折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Maryland足功能評分。LCP固定治療中前期的復位和后期鋼板加壓,能促進骨折處愈合,外加近端骨折處置入DDTL固定,能降低固定的剛度,促進骨折塊之間的微動,減少扭動彎曲強度,緩解骨折處的病情[7]。
有研究發現,臨床指標中的骨痂指數、骨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能體現出LCP和LCP聯合DDTL固定治療脛骨下段簡單骨折的效果[8]。本研究中,研究組的骨痂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住院時間、骨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LCP 聯合DDTL 固定治療脛骨下段簡單骨折能改善臨床指標。DDTL 具有較好的扭轉和軸向穩定性,可降低骨折塊之間的活動,加快骨折處愈合[9]。骨折處的微動會促進骨痂的形成,利于骨折處愈合,而DDTL能有效降低固定的剛度,促進微動,從而加快愈合,縮短住院時間。DDTL 可保護軟組織及骨折斷端的血供,術中出血量較少。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LCP 聯合DDTL 固定治療脛骨下段簡單骨折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可能與術中可保護軟組織和對手術時間的控制有關[10-11]。
綜上所述,LCP聯合DDTL固定治療脛骨下段簡單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Maryland足功能評分,顯著改善臨床指標情況,降低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