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蔣福佑
能源是人類文明賴以生存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基礎,每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動力都來自能源革命。2017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苯ㄔO能源互聯網就是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內容,也是傳統電力企業推動轉型的戰略機遇。
首先,能源互聯網成為能源轉型的戰略方向。源自工業革命的以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傳統能源發展模式受到了資源枯竭、大氣污染和環境保護等多重制約,已經進入化石能源S曲線的末端,再也沒有新的更大發展空間。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互聯網+能源”解決方案正在推動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可再生清潔能源,建設能源互聯網成為能源轉型的戰略方向。從現代電力系統向能源互聯網系統轉變,大量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互聯網等新技術賦能電力系統,電力生產和消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身處其中的電網企業無法置身事外。
其次,能源互聯網發展必然涌現大量的顛覆性技術創新。為適應能源互聯網發展的需要,能源電力科技創新強度加大、速度加快,在這一進程中必然會產生顛覆性技術創新,對電網企業的發展帶來挑戰。能源互聯網的物理形態、網絡結構和功能內涵與傳統電網有顯著差異,引導能源產業實現發展曲線的切換,必然極大推動電力產業的生產力水平向上躍升,顯然也會對電網企業的管理模式提出新要求。
再次,能源電力科技創新需要企業管理創新配合。能源互聯網帶來的生產力進步必然要求先進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電網企業作為電力工業生產關系的重要主體,只有從戰略規劃、組織結構、資源配置、流程再造、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管理創新,才能打造與能源互聯網所帶來的管理挑戰相適應的現代企業組織?;趧撔聞恿凸芾韯撔吕碚摰姆治?,電網企業的管理創新必須應能源發展趨勢和企業運營的需要,把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工具、管理模式輸入到企業管理之中,才能引導企業進入新的管理S 曲線。在創新實踐方面,通過對人、財、物、技術等各種資源與生產、市場和研發等各項管理職能相互融合,從而在質和量兩個維度上作出新的變化或組合,來達到更有效的資源整合模式和更高的運營效率效益。
第一,認識企業全面創新的理論內涵。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管理學者在傳統創新理論的基礎上,企業創新實踐和管理學理論,提出以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為主要內容的“雙核心理論”,企業全面創新開始逐漸成為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要做法。企業全面創新是以培育企業核心能力為導向,以價值創造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通過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和引入新方法工具有機組合企業內外部創新要素(如戰略、資源、組織、市場、文化、制度等),達到企業全員創新、全要素創新和全流程創新。
第二,理解企業全面創新體系的核心特征。企業全面創新是以企業戰略為導向,持續地開展以技術創新為中心的全面創新,要點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技術創新為中心,以管理創新和全員創新為基本點”。企業全面創新需要統籌企業內外部資源,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這就要求全面創新體系必須具有系統性、開放性、動態性和協同性等重要特征。企業全面創新通過推動各種創新要素的高度有機融合,達到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提升創新協同效率。

圖1 企業全面創新體系的特征
第三,把握企業全面創新的關鍵要素。從全球創新趨勢來看,創新已經進入加速時代,企業從技術研發到管理創新都面臨艱巨挑戰,條塊分割和點式創新已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需要,企業創新必須緊扣創新戰略、創新組織、創新資源和創新機制等核心要素構建全面創新體系。創新戰略是圍繞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針對企業創新活動進行全局性、長遠性和方向性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由企業創新的決策主體負責制定。創新組織是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開展的行為主體,包括創新實施主體和創新管理主體兩類。實施主體包括企業研發機構、生產車間和各類經營單元;管理主體主要包括各層級本部的職能管理部門。創新資源是企業創新需要的各種投入,是開展創新活動的必要資源條件,包括人才、資金、設施和知識等,為創新活動提供基礎性保障。創新機制是企業全面創新體系運行的內在機能和工作方式,表現為企業全新創新體系核心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一般程序和規則,關系到企業創新體系能否有效運作。
第四,構建“技術+管理”雙輪驅動的電力企業全面創新模型。能源互聯網帶來的生產力進步,需要先進的生產關系來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這是馬克思經典理論“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在電力工業領域的典型實踐。電力企業全面創新模型是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以適應能源轉型需要為創新戰略目標,以黨的領導、人才隊伍、創新文化和創新制度為基礎,狠抓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翼,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輸入創新動力。在技術創新方面,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加強電力關鍵技術研發,加大“大云物移智鏈”等先進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強化電網應用技術創新,激發全員創新動力。在管理創新方面,變革電力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從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和資源配置等重要管理領域進行全方位創新,構建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管理模式。

圖2“一體兩翼”電力企業全面創新模型
一是制定企業全面創新戰略。戰略是企業發展的航標,企業全面創新需要戰略指引來協調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互動關系,合理配置創新資源。制定一個科學的創新戰略必須準確研判發展趨勢,明確企業創新的戰略定位、戰略思路和戰略規劃,圍繞能源轉型方向,做好中長期創新規劃和計劃布局,形成創新與主營業務相輔相成的良好局面。
二是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未來電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加取決于技術創新能力。在電力關鍵技術方面,要在高端電力裝備、大電網安全駕馭、可再生清潔能源大規模接納等重要方面進行科技攻關。在前沿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既要開展“大云物移智鏈”在電力企業的應用,也要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攻關電力芯片、能源路由器等能源互聯網前沿技術,為電力高質量發展賦能。在電力應用技術方面,要發揮省級電力科研機構和生產單位的研究力量,不斷引入和改進先進應用技術,促進電網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和設備管理水平。
三是大力推動管理創新。從互聯電網到能源互聯網,網絡的物理形態、功能內涵和生態系統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電力企業管理模式顯然難以適應能源互聯網企業的管理要求,必須從組織架構、商業模式、業務流程、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管理變革。
四是夯實創新基礎。要加強黨的領導,要強化人才驅動,要做好創新政策安排,鼓勵員工大膽創新,建立健全具有競爭力的激勵機制,在職業發展、資源配置、薪酬回報等方面給與政策傾斜。
五是引入先進創新模式。電力企業必須破除傳統的計劃創新模式無法適應問題,引入具有互聯網特征的積木式創新模式。依托積木式創新模式推動“互聯網+能源”創新,充分利用電網企業在電力領域所積累的經驗、客戶和資源優勢,打造一系列電力創新積木,積極與外部創新企業進行強強合作,尤其是與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進行創新積木對接,實現合作共贏。此外,要學習先進創新企業的經驗,鼓勵員工在計劃之外自主選擇創新項目,像3M、谷歌那樣給予員工較大的創新空間,并且在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方面給與政策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