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席云華黎立豐董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加快能源結構優化,加快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電網企業作為平臺型企業,將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能源發展轉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碳排放核算是準確掌握企業碳排放變化趨勢、有效開展各項碳減排工作、促進綠色發展轉型的基本前提。本文對電網企業的碳排放核算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根據《中國電網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簡稱《核算指南》),電網企業的碳排放量=區域電網年平均排放因子×網損電量+六氟化硫排放量(單位:噸二氧化碳當量)。筆者查閱了相關文獻和資料,認為目前電網企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沿用舊的電網排放因子值導致電網企業碳排放量顯著增大,排放因子值亟須更新。在電網企業碳排放中,網損電量導致的碳排放占絕對主體地位,因此,區域電網年平均排放因子成為電網企業碳排放計算的關鍵。電網排放因子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簡稱為“國家氣候研究中心”)研究確定,國家有關部門發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公布了2012 年排放因子后未再更新。隨著我國電源向清潔低碳轉型,區域電網年平均排放因子呈下降趨勢。如果仍沿用舊的排放因子,就會導致電網企業碳排放量核算值顯著偏大,無法反映電網企業節能減排成效,也不利于后續減排措施的制定及評估。
二是,《核算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范圍界定較為粗放,有必要進一步精細化。《核算指南》中電網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僅包括網損電量的碳排放和六氟化硫的排放。但電網企業作為眾多企業中的一員,其生產經營過程中也消耗能源,如二次設備用電、信息采集設備用電、辦公用電、乘用車用油、食堂天燃氣、煤氣消耗等,這些能源活動產生的碳排放也應列入碳排放核算范圍,碳排放核算范圍可以更精細化。
本文測算了近幾年某區域電網的年平均排放因子,并將企業自身能源消耗納入碳核算范圍,測算了某區域性電網企業的碳排放量。根據《核算指南》,區域電網按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北、南方電網進行劃分。在國家主管部門未更新區域電網排放因子的情況下,筆者根據區域電網排放因子的計算公式,針對某區域電網計算出該區域電網的年平均排放因子,如圖1所示。2020年,某區域電網的排放因子由2012 年的0.5271 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時降至0.3918 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時,降幅達25.7%。
筆者針對某區域性電網企業的案例,就兩種情形進行測算,發現差異較大。采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公布的排放因子計算,該企業2020 年碳排放量約為3563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采用本文測算的排放因子值,2020 年碳排放量約為2819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前值少了744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0.9%,遠低于全社會用電量6.3%的增速,反映“十三五”期間該電網企業碳減排成效顯著。如圖2 所示。實際上,電網企業作為電力行業連接上下游的樞紐,在促進整個行業低碳轉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發揮了很大作用。如保障新能源、清潔能源并網和消納,通過不斷加強電網建設改造、內部管理挖潛、技術降損與管理降損雙管齊下,線損率逐年穩步下降,目前我國網損率處于較低水平,在國際上居于領先地位,電網企業節能降損成果顯著。

圖1 某區域電網年平均排放因子測算值

圖2 某電網企業兩種情形下碳排放量測算結果
結合已有研究,筆者對目前電網企業的碳排放核算和碳減排測算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建議電網公司盡早、主動地開展經營區內區域電網的碳排放核算工作,形成成果向國家有關部門匯報。今后將該工作常態化,逐年測算,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二是由于缺乏省級電網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與之緊密相連的計算方法和核算流程也不成熟,使得作為碳排放主體的省級電網企業碳排放核算較為困難。建議同步研究適合省級電網企業的排放因子核算方法,做好省級電網與區域電網排放數據的銜接,盡早完成省級電網的核算工作,為省級電網企業參與碳市場,制定碳減排路徑、措施提供決策依據。
三是電網企業是推動全社會電氣化發展、促進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的主體力量,在促進全社會碳減排中作出了重要貢獻,進行量化研究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建議電網企業加強在電能替代(推動電動汽車、交通電氣化發展等)、抽水蓄能和綜合能源服務等方面碳減排測算研究,為政府制定碳減排政策提供決策依據和評估借鑒,有效引導社會共同促進碳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