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的原理是通過近場感應,由無線充電設備將能量傳導到充電終端設備,再由終端設備將接收到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存儲在設備的電池中。這種方式可以保證無外露的導電接口,可以省去設備間雜亂的傳輸線。目前,該技術被廣泛運用到了手機無線充電領域。
常見的手機無線充電采用了電磁感應,在無線充電器和手機上分別有兩個線圈。當無線充電器的線圈接通電源之后,線圈加上交流電就會產生一個不斷變化的磁場。當手機靠近充電板的時候,手機背蓋上的線圈就會感應到磁場的變化,發生電磁感應,產生電流,然后轉化為直流電給手機電池充電。這樣一來,就實現了無線充電。
由于無線充電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比有線充電要大,且隨著距離的增加,這種損耗會越來越大,因此在目前商用的案例中,多以小家電的近距離無線充電應用居多。今后,隨著各項研究的推進,無線充電技術會在更多的應用場景實現普及。

供圖/銳景創意

供圖/銳景創意
從地球上看月球,它與太陽的大小差不多,這種錯覺的產生和距離有關。
月球的直徑是3 476 千米,而太陽的直徑是139.2 萬千米。也就是說,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 倍。但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14 960 萬千米,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只有38 4401 千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離剛好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 1/400 ,所以從地球上望去,月球和太陽大小差不多。這樣月球就正好處在可以發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準確無誤地與太陽重合。


供圖/銳景創意
河水在向下游流淌的過程中,兩岸的自然地貌不會完全相同,土壤結構也不一定一致,再加上生物在河岸的擾動,比如鼠、兔、蛇、蝦都會在兩岸打洞,于是造成了兩岸河水的流速不同。河水流速較快的一側,河岸受到水流的沖擊也大,在土壤比較松軟的地段,河岸會在水流的沖刷下不斷坍塌。一側的河岸總是被沖塌,便會使河道彎曲起來,呈現出如S 形的河岸(兩岸猶如一凹一凸),而且會繼續發展。水流沖向凹岸,而凸岸的一邊水流速度較慢,河流帶來的碎石和泥土慢慢沉積。經年累月,凹岸會愈來愈凹,凸岸則會愈來愈凸,河流便呈現出彎彎曲曲的外貌。
水是無色透明的,因為水在不深的情況下,各種顏色的光都能透過,所以呈現透明無色狀。而浪花的情況就不同了,浪花主要是由泡沫和一些小水珠組成,泡沫的表面是水膜,小水珠就像一些小棱鏡。當光線照在泡沫和水珠上時,會在它們的表面發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到泡沫和水珠內的光線,射出時又會碰到周圍的泡沫和水珠的表面,又將發生反射和折射……最終,光線經過多次折射和反射后,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來。因為泡沫和水珠的表面對各種顏色的光反射機會幾乎是均等的,所以在日光下,浪花呈白色。

供圖/銳景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