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6日結束的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袁家軍強調,要深化對數字化改革戰略部署的認識,把數字賦能增活力融入到人大自身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提升人大工作整體效能。
數字化改革對浙江人大而言,并非全新命題。從建立門戶網站,到搭建“浙江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臺”,再到開發預算聯網、備案審查等業務系統,數字人大建設蹄疾步穩。但與人大工作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相比,還是存在不少差距。袁家軍書記所作的重要講話、對人大數字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為全面推進人大數字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要提高站位強認識。牛年伊始,省委以“新春第一會”的形式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彰顯了數字化改革在全省工作中的重要牽引地位。要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切實增強推進人大數字化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改革在人大工作創新發展中同樣具有重要牽引作用。
要瞄準“四梁八柱”抓落實。人大數字化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重點是要突出綜合平臺、應用場景、數據資源的統籌銜接。要堅持系統集成、實用為先的理念,立足人大履職所需,加快建設人大數字化轉型的綜合支撐平臺,推進8大任務15個應用場景建設,集聚人大相關數據資源,打造具有人大特色亮點的數字化案例,為全省數字化改革貢獻人大方案。
要提升推動改革的“軟實力”。“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從理念到實踐都是一個創新,需要打“有準備之仗”。人大機關要善于營造數字化的文化環境,推進數字化“補課”、深化生成性學習,促進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的深度融合、雙向交流,打造唯實惟先、善作善成、更專更精的履職團隊;人大機關干部要走出本領“舒適區”,增強數字意識,強化數字思維,培養數字習慣,提高數字能力,邊學邊干邊探索,努力成為數字化改革的踐行者、推動者。
當然,我們也應當認識到,數字化改革是一個長期的螺旋式迭代過程,推進這項工作不是重起爐灶,而是要充分依托和積極運用現有的改革成果,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繼續做好各類應用的迭代升級;主動與更高層次應用平臺對接,著力打通與“一府一委兩院”、上下級人大、人大內部各部門之間業務壁壘,實現綜合集成、高效協同。
世事紛繁,擊鼓催征。省人大數字化改革“作戰圖”已鋪陳腳下,全省各級人大躬身入局,先行先試。如,溫州人大謀劃推進地方立法數字化,開發建設智能輔助立法系統;寧波市鄞州區人大對“選民說事碼”、國資績效評估等特色品牌工作進行數字化流程再造;平湖市新埭鎮人大建成智慧人大微信小程序平臺,深化“實體+網上+掌上”代表履職格局。在頂層設計框架下,各地做優常規動作、創新自選動作,數字人大建設有效路徑不斷涌現。
時光不負奮斗者。在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藍圖的指引下,按照“一年出成果、兩年大變樣、五年新飛躍”的時間表,全省各級人大必將健全工作機制,密切協同配合,狠抓任務落實,交出人大數字化改革的高分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