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君紅


2021年3月24日至26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在杭州舉行。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于2020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對全省環境狀況進行“年度體檢”,已成為省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浙江的綠色發展綜合得分、城鄉均衡發展水平都是全國第一。”生態省評估報告認為,浙江已在全國率先步入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快車道。
2020年我省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2021年又將采取什么措施,扎實推進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規劃綱要落實落地,全力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
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
冬日的仙俠湖,水光瀲滟,山色空蒙。“好山好水好風光是仙俠湖最大的優勢,特別是多年治水后,家鄉的水更清、山更綠,靠這山水一年就有近80萬元收入。今年又在仙俠湖設置了水上槳板運動,相信我們的旅游產業會越來越紅火。”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上林山舍民宿主人濮家棟興奮地說。
仙俠湖的日益秀美,是浙江深入推進治水工作的一幕剪影。
報告寫道:“2020年,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100%達標。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面積顯著上升,劣四類海水面積顯著下降。”鑲嵌在之江大地上的江河湖泊由“臟”到“凈”、由“凈”到“清”、由“清”到“美”持續蝶變。
2020年是浙江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報告顯示,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6.2%,比2019年上升3.1個百分點,所有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達標。藍天白云已成為美麗浙江的生動注腳。
在固體廢物方面,到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項目207個,利用處置能力達到1144.97萬噸/年,主要種類危險廢物實現各設區市自我平衡。共建成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127座,日處理能力9.29萬噸,實現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處理“零填埋”。
此外,我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省統計局民意調查顯示,2020年度全省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得分為84.68分,比2019年提高0.59分,連續9年持續提升。
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2020年,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成功與生態環境部簽訂共建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省戰略合作協議,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這是每一個浙江人的真切體驗。成績的背后,是我省各級相關部門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雙組長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一體推進中央巡視、審計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逐項壓實整改目標、工作舉措、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中央督察組交辦的4641件信訪件已完成整改3487件,有力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
打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戰役”。實施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行動,縣級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持續深化“五水共治”,完成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工作,實現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測聯網全覆蓋。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詳查,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優化完善固體廢物監管系統,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完成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開展“綠盾2020”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檢查。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辦理案件101件,已辦結85件,累計賠償金額近7500萬元。新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6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
嚴格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積極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6件地方性法規和4件省政府規章的修改。堅持嚴格高效執法,出臺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輕微違法不予處罰目錄,加大公檢法環聯動力度。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以數字化改革為龍頭,出臺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見。在全國率先構建社會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出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辦法,建立全省環境質量公開排序機制,首創排污權交易指數,生態環境管制進一步加強、“兩山”轉化通道進一步打通。
強化生態環境服務保障。堅持“兩手硬、兩戰贏”,持續推進醫療廢物處置、醫療廢水和城鎮污水排放監管、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環境應急監測監控工作。實施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實施生態環境科技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2020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也為“十三五”生態環境工作順利收官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回顧五年,“千萬工程”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成功承辦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四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率先實施生態補償和環境產權交易,出臺全國首個主要污染物財政收費獎補政策、首家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聯合實驗室、首張環境地圖……可謂碩果累累。
“上述工作成效的取得,是與省人大的高度重視分不開的。特別是近年來,省人大在生態環境領域全面加強立法,連續開展執法監督,極大地推動了我省生態環境事業的發展。”浙江省副省長劉小濤在作報告時如是說道。
續寫新時代美麗浙江新篇章
盡管我省生態環境工作已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但對標新目標新定位和人民群眾的期盼期待,還存在一定差距。
如,節能降耗、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有待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不夠,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還不穩固,結構性、行業性污染仍未根本改變,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化、社會化、智慧化程度還不高。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浙江考察,寄語浙江:“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續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新篇章,在向省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省政府給出了答案。
高水平推進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聚焦聚力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編制實施我省達峰行動方案和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加快推動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著力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持續開展國家和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進一步深化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動部省共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省。
統籌實施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實施八大水系 水生態健康評價和生態修復,推進24個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試點、100條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開展29個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常態化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全力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強化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全面開展清新空氣示范區建設,探索建設“清新園區”。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統籌抓好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利用,聯動建設美麗河湖和美麗海灣。持續推進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加快建設全域“無廢城市”,縱深推進“垃圾革命”,開展危險廢物治理專項行動。
持續推進巡視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提升。堅持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建立健全舉一反三機制,深入開展“四不兩直”督查督辦,著力強化精準問責,杜絕“包裝式”“灑水式”“一刀切式”整改,努力實現標本兼治、整體提升,確保經得起歷史和群眾的檢驗。
全面深化生態環境數字化改革。突出數字賦能,推進整體智治、綜合集成,迭代升級生態環境綜合協同管理平臺,完善生態環境全要素態勢感知、污染源數字化檔案、生態環境治理協同指揮、生態環境治理應用服務四大系統,深化落實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質擴面,開展生態環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提供有力生態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