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華 龔國新

1月19日下午3點,一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在龍港市人民法院開庭。被告缺席庭審,法庭里只有獨任審判的法官和原告兩人,擔任庭審記錄的“書記員”已經被同步錄音錄像取代。沒有書記員的庭審,乃至無紙化立案、庭審,已經成為龍港法院的常態。體現“無紙化智能審判改革”成效的3項關鍵指標,龍港法院在成立短短一年里,實現了全省第一。2020年該院共新收各類案件7758件,辦結7778件(其中包括辦結蒼南法院分流的舊存案件761件),另有5項審判執行核心指標位列溫州市法院首位,15項指標位于全省平均值之前。
對于成立剛滿一周年的新法院來說,這些審判質效數據一目了然地詮釋著她的高起點。而這背后,正是龍港法院自成立之初就已錨定的建設目標:創建審判能力現代化示范法院,以更低成本實現更高效的司法服務。
與生俱來的改革基因
龍港市是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長的新生城市,是全國首個鎮改市。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這是龍港撤鎮設市改革的主要特點和亮點。2020年1月21日,龍港法院正式揭牌。改革基因在龍港法院的建設中一脈相承。
“創建審判能力現代化示范法院,這是龍港法院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同頻共振的需要,也是解決案多人少現實問題的必由之路。”龍港法院院長董忠波說,審判能力現代化的路徑當然離不開改革、創新。
為貫徹龍港市“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要求,與一般基層法院設有10多個內設部門不同,龍港法院只設置了6個內設部門,各部門職能分工乃至每個干警的職責分工都進行了重新洗牌定義。“這意味著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要承擔更多的職責和工作。”政治部主任陳亦滿說。
與此同時,為了“將有限的司法資源用在刀刃上”,龍港法院一改所有事務法院自身大包大攬的做法,積極引入社會服務輔助力量,將非核心業務社會化,比如將訴訟材料電子化工作、司法網拍輔助事務等非核心審執業務進行服務外包。這就是龍港法院在探索的“職能瘦身”。董忠波強調說:“改革和創新都要圍繞促進審判能力強起來和群眾司法獲得感提升來推進。”
現代化的數字賦能路徑
2020年實現網上立案99.66%,移動微法院引入率、運用率均達到100%的佳績,三項指標均位列全省第一。這是較為亮眼的一組數據,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數字賦能”的成效。
龍港法院揭牌成立之時正值疫情期間,防控嚴密,線下立案窗口按要求暫時關閉,但龍港法院的立案和審判工作并未停止,移動微法院便民給力,視頻庭審方興未艾。
“以前立案都要去窗口排隊,現在移動微法院上操作就好,全程無紙化,又方便又經濟。”浙江甌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志表邊說邊掏出手機,打開移動微法院,嫻熟地演示起怎么上傳材料、怎么查詢案件進度、怎么聯系法官……他告訴記者,去年一年中他估計有上百次的立案都是在網上完成的。
數字賦能讓周志表這樣經常與法院接觸的人有明顯的獲得感。對于法官而言,數字賦能更是“無處不在”。多數簡單案件已經實現“無書記員”庭審,庭審全程實現錄音錄像代替書記員記錄。法官或當事人想回顧庭審,可以聽庭審錄音,也可以看錄像,庭審記錄“原汁原味”。還有電子卷宗同步生成、線上視頻庭審、政法一體化平臺等一系列審判輔助智能化設施和裝備,正在重新定義審判。該院申報的“無紙化智能審判改革”入選了浙江高院、溫州中院相關改革試點項目,截至2020年12月底,無紙化立案率等7項考核指標均達100%,位列全省第一。
“全科”法官大顯身手
“這么少的人能不能辦好這么多的案件?”董忠波說,這個問題是法院成立之初面臨的最大挑戰。除了“體系優能”“數字賦能”,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強能”。
龍港法院在僅有的6個內設部門中,純審判業務部門只有綜合審判庭、刑庭。綜合審判庭共10名員額法官,承擔全院除刑事案件外的其他所有類別案件的審理。于是,“全科”法官應運而生。
黃通利,綜合審判庭副庭長,有十多年辦案經歷的資深法官,調任龍港法院之前主要從事土地、建筑工程類案件的審理。而在龍港法院綜合審判庭的一年里,他已經在婚姻家庭等傳統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執行異議案件等多類別多領域的案件之間頻繁切換。綜合審判庭的其他法官也跟他一樣,承擔著通吃案件的“全科”審判任務。
“剛開始確實不習慣,壓力也大,但現在慢慢適應了。”黃通利坦言。目前,在“全科”的基礎上,綜合審判庭也在考慮更好地發揮每個法官的專長。
據介紹,2020年,龍港法院綜合審判庭共受理各類案件4172件,審結4262件(其中辦結蒼南法院分流的舊存民商事案件378件),占全院審判案件75%以上,結案率達102.15%。
多管齊下育人才
面對年輕法官居多,辦案力量青黃不接的難題,龍港法院除了通過全科式的實踐培養,完善“繁簡分流”機制,全面落實“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定期舉行疑難復雜案件“專家會診”之外,更是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強能”舉措,助推年輕干警快速成長。
2020年12月30日,浙江省首家審判能力現代化實訓基地在該院掛牌成立。該實訓基地是溫州全市法院培養人才的平臺,將通過上掛下派、對口指導、師徒結對、項目孵化等方式,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溫州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
基地一成立,龍港法院便利用基地引進的2名專家型顧問,為多個年輕法官找到了結對的師傅。負責審判管理工作的年輕干警林慶鋅就拜了師,師傅是中院在無紙化辦案工作上有豐富經驗的蔡壽和。林慶鋅和蔡壽和早就認識,也偶有工作交流,師徒結對之后,林慶鋅覺得再去請教“壽和哥”就更順理成章,一些工作上的疑難問題經過師傅點撥,常常豁然開朗,事半功倍。
走進龍港法院的辦公樓,迎面而來的多是年輕面孔,洋溢著青春和活力,他們的快速成長正如龍港法院向著創建現代化示范法院的目標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