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靜
摘要: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畫畫從以前是一種技能轉變為是一種藝術,現在,有了數碼相機、智能手機和掃描儀,我不再只用畫得像不像去衡量孩子們的作品。我覺得畫畫是一種造型藝術,這種藝術是通過造型來表達思想。這種造型,就是改變以前的形狀,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破壞、“弄臟”以前的狀態。真正的藝術,是“破壞”和“弄臟”行為為基礎的,在幼兒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飯。他們的玩耍,可以說是以此為目的。例如:玩沙子,捏泥團就是最具代表的例子。用手刨沙子,在平面上造“山”,在沙中加水,捏沙丸,就是把沙的形狀作了改變。畫畫,就是在繪畫紙上,用蠟筆來“弄臟”它。所以,使它發生變化在這個意義上,畫畫就像玩泥沙一樣。孩子們本來喜歡這種事情,他們自然會樂意做。小班的幼兒愛玩、易動、好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熱愛美術活動,就是我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游戲? ?多練多畫 欣賞? 創造
一、“游戲”——寓美術教育活動于游戲之中
小班幼兒的美術活動,我不只專注他們的技能表達。反思羅恩菲德對兒童知覺進行分類有“觸覺性”和“視覺性”。在實際生活里,有的孩子僅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而有的孩子則富有更強的主觀捕捉能力,但很多都屬于中間狀態的兒童。充分理解了兒童表現類型的差異性,我會站在小班幼兒的“高度”,不只關注幼兒作品表現的畫面形態而強行給幼兒指導如何習得美術的技能,運用交談捕捉幼兒成長過程中真正的特點,這樣,會接觸到孩子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出奇”的。透過幼兒外在的表達解讀幼兒的內心想法,隨著對幼兒內心的看法了解越來越深入,我對小班美術活動的主題和活動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他們年齡小,對精細動作的持久性很弱,繪畫的發展進程是抽象→象征時期。這個階段設計的美術教育活動要新奇,少技能練習,以玩“色彩”為主。添畫,印色,印模等游戲都是不二之選。讓他們在玩色游戲中學習,情緒始終是高漲和愉快的,沒有任何負擔和壓力,注意力也很集中。為了提高美術活動興趣持久性,誘發幼兒積極的情緒,我利用生動、富有情趣的語言講故事或描繪事情是首要教學手段。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和鞏固舊知識。讓幼兒在“情境”中產生繪畫語言。幼兒在“小滾珠來運動”“奇怪的車輪印”“手印百變娃”“七彩餃子”“長長的面條”“捉老鼠”“捉蜘蛛”等游戲活動中進行涂涂抹抹,撕撕貼貼、學學做做、添添畫畫后,很高興要求我帶他們進入美術活動“創作”,每次離開都依依不舍地脫下“罩衣”,問什么時候來玩。
二、“練習”——多練多畫,增強幼兒表現美的能力
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室創設涂涂抹抹區域,孩子什么時候想涂鴉,那里有一面墻貼著一大塊快干水寫布,幼兒拿著毛筆在上面天馬行空地“游走”,想畫的情緒得到了滿足。過一會,剛才“游走”的痕跡就沒有了,其他小伙伴也可以加入進來。孩子在這里的作品,就像“藝術品”。在活動室外,幼兒穿上圍兜就可以用畫筆醮上水粉顏料讓線條“尖叫”,讓色彩“微笑”的創作活動。可點、可圈、可線、可整個色塊,采用富有情趣的活動方式,讓幼兒產生主動畫畫和運用美術工具來表現自己內心感受的強烈欲望。在美術區域,提供多種作畫材料,如油畫棒、滾筒、玻璃球、剪刀、蠟光紙、碎布、舊掛歷紙、報紙、漿糊等。通過多種材料繪畫,讓幼兒多動腦筋,多動手操作,去寫寫,畫畫,撕粘,捏擠,如繪畫活動:大米飯,我給每個幼兒在紙上畫了一個大碗,幼兒用白色的油畫棒小米粒,邊畫邊向我抱怨看不見畫的“小米粒”,我鼓勵孩子用力畫,一會幫他變出“小米粒”,當讓他們為自己的作品掃上喜歡的水粉色時,看到“顯”出來的“米飯”,個個都歡呼雀躍,美術活動的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大家情緒高漲。既提高幼兒對美術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善于觀察和想象力。
三、“欣賞”——引導幼兒發現美
自然千姿百態,幼兒園里的花圃、菜園、大樹都是小班幼兒近距離接近綠色植物的好地方。他們通過欣賞自然中美好的景色和園丁和伙伴們的勞動,觀察周圍的一切新鮮事物,獲得廣泛、深刻的映像,在腦中留下豐富清晰的印象。幼兒進行美術活動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有了基礎。欣賞活動在幼兒園分為三種形式:
1.成人作品的欣賞
小班幼兒通過欣賞成人的作品,如齊白石先生的水墨畫—毛茸茸的小雞、橫行的小螃蟹、蹦蹦跳跳的小青蛙等,內容淺顯易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都是他們所喜愛的。如梵高先生的《星空》,我通過FLASH8把《星空》制作做成顏色漸變性動畫,通過草稿圖和原作的色彩對比,幼兒自己觀賞配合我的講解,就更容易理解畫面,金色的勾月彎彎,周圍繞著一圈又一圈光的漣漪,繁星點點的天空,燦爛的光線,深淺逐層變化的藍色,絢麗的色彩和靈動的空間所充盈的星星之夜讓夜晚變得更富有層次感。萌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了幼兒的思想情操,同時,增強了幼兒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能力。
2.中、大班幼兒作品欣賞
帶領幼兒參觀中、大班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讓小班的幼兒體驗繪畫過程中哥哥姐姐是這樣繪畫的,怎樣制作的,同時用了些審美工具,同時,還能欣賞哥哥姐姐的作品,激發他們參與美術活動的愿望。
3.幼兒之間的作品相互欣賞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鼓勵小班幼兒與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相互交流、觀摩、模仿,促進幼兒的學習興趣。
四、“創造”—啟迪幼兒的創造意識
其實每個幼兒都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在于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使幼兒的創造潛能充分發揮。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動手、動眼、動腦,以自己畫出的畫與別人與眾不同,構思獨特新穎為自豪,讓他們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當他們的努力取得成功時,我會大加表揚,提高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學習的主動性、獨創性。
以上的各種方法,在幼兒園小班的美術教育活動中,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若恰當運用,就會調動小班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從小熱愛繪畫,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