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快
摘要: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充分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時刻謹記習主席的講話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獻給教育事業,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教師,并以“傳道”為第一責任和使命,為孩子點燃更燦爛的夢想,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不斷創造新業績。
關鍵詞:教師育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
一、教書育人,要做一個有理想信念的教師
理想信念,是好老師的人格基石。“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夢想要以夢想去點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喚醒。一個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師,才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在價值取向多元的時代,我們要以理想信念為基石,才能讓每一個教師都有遠大的志向、純粹的心靈、高尚的節操。古人講:“賢希圣,士希賢。”廣大教師只有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偉大使命,我們的教育才會燦爛,我們的學生才有希望。
記得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我就跟我的學生談了一節課的理想。我對學生說:“沒有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折翅的小鳥,連飛的能力都沒有了。而擁有理想的人,就是一顆隱藏的金子,遲早都會萬丈光芒。”我還對學生說自己的理想是教師,如今實現了,我很開心也很欣慰。雖然老師的工作繁瑣而沉重:每天都有改不完的作業,備不完的新課,還有上課、輔導學生等日常教學事務,除此以外,還有迎檢工作,安全工作、扶貧工作、家訪工作,志愿者服務任務以及各類學習培訓、會議......就算一天48小時都忙不完的事情,可是我依然覺得自己是樂在其中,享受其中的過程的,只要教好每一個學生我都會很開心。我想,如果沒有老師的默默付出,怎么會有杰出的國家棟梁呢?因此,我要把教師的“蠟燭”精神繼續延續和發揚下去,為了理想,我要努力拼搏,為培養出更多的國家人才而奮斗終生。
二、教書育人,要做一個有道德情操的教師
教師的工作就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類,而樹人先正己,立師先立德。無論何時,我都會告訴自己,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成為學生眼中為人師表的模范。我也一直認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身為教師,我們要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反之,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老師不可能教出擁有高尚情操的優秀學生;一個缺乏敬業精神的老師也不可能帶出對祖國、對未來有高度責任心的學生;一個人格不健全、心靈不美好的老師更不可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
三、教書育人,要做一個有扎實學識的教師
在知識總量劇增、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意識到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終生學習,才具備教育學生的資格,才能夠教育好學生。而教師的自我教育,是對問題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究、自我解決以及自我提高的過程,這也是教師邁向成功之門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們要把自我的發展與職業的要求結合起來,把教育教學的成功與持續不斷的學習結合起來。不安于所取得的成績,始終像一名田徑場上的起跑者,以昂揚的志氣超越自己。只有高素質教師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完成社會的重托。
俗話說:“為了讓孩子有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如今,讀書已經成了學生學習之余的一個好習慣,對于書中的未解知識,學生多數會尋求老師的幫助,所以,在信息時代下,老師必須做到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寬闊的胸懷,才能夠及時發現新問題,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
因此,我認為要做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就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并不斷汲取新知識且能靈活運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當今社會需要具備靈活性、自主性及創新精神的教師團隊。新時期還要求老師們已經不能只滿足于自己的“一桶水”,而是要讓自己時時有“活水”,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要成為一名具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就需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積累、不斷反思總結、不斷互相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站穩三尺講臺,才能將“教書育人”發揮到實處。
四、教書育人,要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教師
愛是教育的靈魂。我們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我們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豐富情感的鮮活生命,需要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在實踐中,教師應該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以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回顧自己的教育生涯,對教書育人的認識有了一個由淺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認知過程。經過各種學習,我對自己所擔任的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培養新時期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期教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
中,我將會更加努力拼搏,決心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爭做“四有”教師!